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軌道接駁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交通需求不斷增長,城市軌道交通運能日趨緊張,供需失衡趨勢逐漸顯現,需要對城市軌道交通既有線路進行延伸。既有線路與新建延伸線路接駁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中的大動作,一般分三步進行:首先,需要新建延伸線路,其次,將既有線路與新建延伸線路接駁開通,最后,將既有鐵路拆除。其目的是把兩條軌道線路連接起來,具體實施過程中,既有線路與新建延伸線路的接駁施工難以避免的會對既有線路的正常運營有所干擾,并且對接駁后能否順利開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既有線路與新建延伸線路接駁在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改造工程中已有部分實例,例如上海地鐵2號線東新建延伸工程,完成了在龍陽路與張江高科區間的高架梁上整體道床的接駁工程;北京市北苑東路建設期間,地鐵13號線采用修建地鐵便線繞行方案,先下行后上行分兩次將正線接駁到便線。參照上述軌道接駁施工案例分析可知,現有的城市軌道接駁施工中,新建延伸線路與既有線路多為順接。對于有預留延伸條件的地鐵線路,在車站端頭完成接駁相對容易,區間接駁由于需要考慮對既有線路的正常運營和安全運行的影響,施工難度較大。采用區間接駁時,新建延伸線路的形狀多為直線段,直線段不需要設置超高,但是當新建延伸線路的形狀為曲線段時,接駁施工還要兼顧超高設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高城市軌道交通既有線路與新建延伸線路區間接駁施工的效率、降低對既有線路的干擾和減少安全隱患。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針對城市軌道交通延伸線路和既有線路撥接施工的軌道接駁系統,具體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軌道接駁系統,所述系統用于城市軌道交通新建延伸線路和既有線路的區間撥接,所述系統包括第一節點、第二節點、第三節點和第二路段。
所述新建延伸線路包括第一線路和第二線路,所述既有線路包括第三線路和第四線路。
所述第一線路包括所述第二路段和第三路段,所述第三線路包括第一路段和第五路段,所述第四線路包括第四路段、第六路段和第七路段,所述第一節點用于連接所述第一路段與所述第二路段,所述第二節點用于連接所述第二路段與所述第三路段。
所述第三節點用于連接所述第二線路與所述第四路段。
所述第一路段和所述第五路段的連接點為所述第一節點。
所述第四路段和所述第六路段的連接點為所述第三節點,所述第六路段和所述第七路段的連接點為所述第二節點。
所述第一節點包括岔枕和道岔組件,所述岔枕用于承載所述道岔組件,所述道岔組件用于將所述第一路段與所述第二路段或所述第五路段接通。
所述第二節點包括第一鋼軌、第一扣件和第一軌枕,所述第一鋼軌通過所述第一扣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軌枕上。
所述第三節點包括第二鋼軌、第二扣件和第二軌枕,所述第二鋼軌通過所述第二扣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軌枕上。
所述第二路段鋪設有軌排。
進一步地,所述新建延伸線路和所述既有線路的接駁形式為平面
接駁。
更進一步地,所述既有線路的形狀為曲線。
再進一步地,所述新建延伸線路的形狀為曲線。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節點還包括第一超高調整組件,所述第一超高調整組件壓裝于所述第一鋼軌和所述第一軌枕之間,所述第一超高調整組件包括調高墊板、鐵墊板、鋼墊板或鋼板梁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節點還包括第二超高調整組件,所述第二超高調整組件壓裝于所述第二鋼軌和第所述二軌枕之間,所述第二超高調整組件包括調高墊板、鐵墊板、鋼墊板或鋼板梁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所述鐵墊板為正坡鐵墊板、平坡鐵墊板或負坡鐵墊板。
進一步地,所述道岔組件包括滑床板、尖軌、基本軌、間隔鐵和第三扣件;所述滑床板設置在所述岔枕面上,用于承托所述尖軌和所述基本軌,所述尖軌放置于滑床板上,與所述滑床板間無扣件聯結;所述尖軌與所述基本軌均成對設置,一對所述尖軌以可滑動的方式設置在一對所述基本軌之間,其中一個所述尖軌與其中一個所述基本軌相接時,另一個所述尖軌與另一個所述基本軌脫離;所述尖軌和所述基本軌之間設置有間隔鐵,所述基本軌與所述岔枕通過所述第三扣件連接。
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結構簡單,精度可控,能保證新建延伸線路開通前進行冷滑和熱滑的需求,既能提高軌道接駁施工效率,又減少了對既有線路正常運營和安全運行的影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軌道接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軌道接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線路,2-第二線路,3-第三線路,4-第四線路,5-第一節點,6-第二節點,7-第三節點,31-第一路段,12-第二路段,13-第三路段,41-第四路段,32-第五路段,42-第六路段,43-第七路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軌道接駁系統,用于城市軌道交通新建延伸線路和既有線路撥接施工,包括第一節點5、第二節點6、第三節點7和第二路段12;新建延伸線路和既有線路采用平面接駁形式。既有線路為曲線,包括第三線路3和第四線路4;新建延伸線路為曲線,包括第一線路1和第二線路2。
第一線路1包括第一路段31、第二路段12和第三路段13,第一路段31與第二路段12的連接點為第一節點5,第二路段12與第三路段13的連接點為第二節點6。
第二線路2包括第四路段41和第五路段32,第四路段41和第五路段32的連接點為第三節點7。
第三線路3包括第一路段31和第五路段32,第一路段31和第五路段32的連接點為第一節點5。
第四線路4包括第四路段41、第六路段42和第七路段43,第四路段41和第六路段42的連接點為第三節點7,第六路段42和第七路段43的連接點為第二節點6。
接駁施工應按以下步驟操作:
第一步,在接駁施工開始前,完成第三路段13和第五路段32的鋪軌作業,并盡可能接近第一節點5和第二節點6,特別是預定接駁點范圍的軌道施工精度應嚴格滿足要求。
第二步,鋪設第一節點5處的道岔,并用勾鎖器鎖閉尖軌在反位以封閉直向,確保既有的第三線路3的正常運營。道岔組件包括兩根尖軌、基本軌、扣件、滑床板和間隔鐵等。
第三步,完成第二路段12的軌道鋪設并盡可能接近第二節點6,第二節點6在第一線路1的曲線段上,需要設置外軌超高,以保證鋼軌順接。設置超高可通過采用含超高的扣件實現,也可通過在鋼軌和軌枕之間壓裝超高調整組件實現,超高調整組件包括調高墊板、鐵墊板、鋼墊板或鋼板梁,設置超高需要用到一個或多個超高調整組件。
第四步,拆除第四線路4上第二節點6處的鋼軌,再鋪設鋼軌接通第二路段12和第三路段13,安裝扣件固定。
第三節點7與第二節點6接駁過程類似,主要區別在于第三節點7在第四線路4的曲線段上,該點處設置過外軌超高,接駁施工時,應將第四線路4上第三節點7處的鋼軌和既有的超高調整組件一并拆除,再鋪設鋼軌接通第四路段41和第五路段32,安裝扣件固定。
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軌道接駁系統,用于城市軌道交通新建延伸線路和既有線路撥接施工,新建延伸線路和既有線路采用平面接駁形式。既有線路為曲線,包括第三線路3和第四線路4;新建延伸線路為直線,包括第一線路1和第二線路2。
第一線路1包括第一路段31、第二路段12和第三路段13,第一路段31與第二路段12的連接點為第一節點5,第二路段12與第三路段13的連接點為第二節點6。
第二線路2包括第四路段41和第五路段32,第四路段41和第五路段32的連接點為第三節點7。
第三線路3包括第一路段31和第五路段32,第一路段31和第 五路段32的連接點為第一節點5。
第四線路4包括第四路段41、第六路段42和第七路段43,第四路段41和第六路段42的連接點為第三節點7,第六路段42和第七路段43的連接點為第二節點6。
接駁施工應按以下步驟操作:
第一步,在接駁施工開始前,完成第三路段13和第五路段32的鋪軌作業,并盡可能接近第一節點5和第二節點6,特別是預定接駁點范圍的軌道施工精度應嚴格滿足要求。
第二步,鋪設第一節點5處的道岔,并用勾鎖器鎖閉尖軌在反位以封閉直向,確保既有的第三線路3的正常運營。道岔組件包括兩根尖軌、基本軌、扣件、滑床板和間隔鐵等。
第三步,完成第二路段12的軌道鋪設并盡可能接近第二節點6。
第四步,第四線路4上第二節點6未設置超高,因此該點處接駁施工時,先對第四線路4上的鋼軌進行拆解,再鋪設鋼軌接通第二線路2和第四路段41,安裝扣件固定。
第三節點7與第二節點6接駁過程類似,主要區別在于該點在第四線路4的曲線段上,設置有超高,接駁施工時,應將第四線路4上第三節點7處的鋼軌和既有的超高調整組件一并拆除,再鋪設鋼軌接通第二路段12和第三路段13,安裝扣件固定。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軌道接駁系統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精度可控,能保證新建延伸線路開通前進行冷滑和熱滑的需求,既能提高軌道接駁施工效率,又減少了對既有線路正常運營和安全運行的影響。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