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斜拉索放索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橋梁工程中,常常會用到索結構,比如斜拉橋,就會用到斜拉索。斜拉索一般纏繞在放索盤上,將斜拉索安裝到斜拉橋上時,需要先進行放索,一般采用卷揚機作為牽引端來拉動斜拉索實現放索。放索的過程中,斜拉索的輸出端往往處于懸空狀態,這樣極影響放索盤的轉動穩定性,同時由于放索盤自身彈性以及由于牽引產生偏心力的影響,致使放索盤轉動時出現速度上的波動,轉動不穩,影響放索操作,甚至是帶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斜拉索放索裝置,解決目前的放索盤存在轉動穩定性不足,容易出現轉動失衡,進而影響放索操作,甚至是給現場施工帶來安全隱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斜拉索放索裝置,包括放索平臺、中心軸以及滾筒,中心軸呈豎直狀態固定于放索平臺上,滾筒套接在中心軸上并能夠以中心軸為軸心實現自由轉動,所述放索平臺上還設有用于支撐斜拉索的導向機構。
在本方案中,斜拉索纏繞在滾筒上,滾筒在中心軸的作用下,可在放索平臺上自由轉動,從而實現放索;導向機構對斜拉索起到支撐作用,具體是,對放索過程中的斜拉索起到支撐作用,斜拉索的錨頭穿過導向機構后連接到牽引裝置(比如卷揚機),移動中的斜拉索始終受到導向機構的支撐作用,斜拉索的放索過程中不懸空,從而使得滾筒的轉動平穩,避免失衡,提高整個放索過程的安全性。
進一步地,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兩根立柱和一根下限位輥軸,兩根立柱呈豎直狀態固定在放索平臺上,下限位輥軸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根立柱上,且下限位輥軸能夠實現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轉動。立柱和下限位輥軸組成一個類似于U形的結構,斜拉索安放在該U形結構內,且下限位輥軸支撐在斜拉索下方,從而使得導向機構在起到支撐的基礎上,將斜拉索與導向機構之后的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從而避免因為摩擦力過大而損壞斜拉索的外包裝及保護層。
進一步地,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兩根立柱的上端分別設有一根能夠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轉動的側限位輥軸,側限位輥軸所在的水平位置高于下限位輥軸所在的水平位置。在放索過程中,難免出現斜拉索與立柱接觸的情況,增加側限位輥軸后,能夠減小斜拉索與立柱之間的摩擦,對斜拉索外包裝及保護層起到進一步地保護作用。
進一步地,作為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一根上限位輥軸,上限位輥軸的一端與其中一根立柱的頂端鉸接,另一端為自由端。當斜拉索在放索的過程中出現斜向上的情況時,斜拉索與下限位輥軸、側限位輥軸處于分離、不接觸的狀態,此時,上限位輥軸不僅能夠起到防止斜拉索脫離導向機構的作用,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小斜拉索在放索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對斜拉索外包裝及保護層起到進一步地保護作用。
進一步地,作為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剎車機構,所述剎車機構包括底座、導向塊、立桿以及壓塊,所述導向塊固定在底座的底部,放索平臺上設有與導向塊的形狀相配合的導向槽,所述立桿呈豎直狀態固定在底座上,壓塊通過橫桿固定在立桿上。通過推動立桿,使壓塊朝滾筒的方向運動,并通過控制壓塊對滾筒的壓力大小來控制滾筒的轉速,避免滾筒在放索過程中出現較大的速度撥動,從而使放索過程平穩進行。
進一步地,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壓塊上正對滾筒的一側設有橡膠墊。通過增加橡膠墊,能夠更好地實現對滾筒轉速的控制,使放索處于較平穩的狀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導向機構對放索過程中的斜拉索實現支撐作用,避免了斜拉索懸空造成滾筒轉動失衡而出現較大的晃動,提高整個放索過程的安全性。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計下限位輥軸、側限位輥軸以及上限位輥軸,使得導向機構在對斜拉索起到支撐作用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減小了斜拉索與導向機構之間的摩擦,對斜拉索外包裝及保護層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也減小了牽引端的消耗。
(3)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剎車機構,能夠對滾筒的轉速起到較好的控制作用,避免滾筒的轉速出現過大的波動而導致滾筒失衡,提高放索操作的平穩性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機構處于打開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機構處于閉合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剎車機構與放索平臺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圖5為剎車機構的主視圖;
圖6為剎車機構的側視圖。
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名稱為:1、放索平臺,2、中心軸,3、滾筒,4、導向機構,5、剎車機構,6、斜拉索,7、錨頭,8、牽引端,41、立柱,42、下限位輥軸,43、側限位輥軸,44、上限位輥軸,45、通孔,51、底座,52、導向塊,53、立桿,54、壓塊,55、橫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斜拉索放索裝置,包括放索平臺1、中心軸2以及滾筒3,中心軸2呈豎直狀態固定于放索平臺1上,滾筒3套接在中心軸2上并能夠以中心軸2為軸心實現自由轉動,放索平臺1上還設有用于支撐斜拉索的導向機構4。
如圖2、圖3所示,為了在不影響導向機構4的支撐作用的前提下,減小斜拉索6與導向機構4之間的摩擦力,減小牽引消耗,本實施例將導向機構4做如下設計:導向機構4包括兩根立柱41和一根下限位輥軸42,兩根立柱41呈豎直狀態固定在放索平臺1上,下限位輥軸42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根立柱41上,且下限位輥軸42能夠實現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轉動。
為了避免斜拉索6在放索過程中與立柱41產生過大的摩擦而對斜拉索6造成損壞,本實施例在兩根立柱41的上端分別設置一根能夠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轉動的側限位輥軸43,側限位輥軸43所在的水平位置高于下限位輥軸42所在的水平位置。
為了防止斜拉索6脫離導向機構4,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小斜拉索6在放索過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對斜拉索6的外包裝及保護層起到進一步地保護作用,本實施例增加一根上限位輥軸44,上限位輥軸44的一端與其中一根立柱41的頂端鉸接,另一端為自由端,未鉸接上限位輥軸44的立柱41的頂端設置一個通孔45,上限位輥軸44的自由端設置一與通孔45配合的插孔,當插孔與通孔45的中心線在水平方向上重合后,插入鎖銷,即可實現對上限位輥軸44的鎖定,從而使得上限位輥軸44、下限位輥軸42以及兩根側限位輥軸43組成一個封閉的環形結構,使斜拉索6在放索的過程中不會出現脫離導向機構4的情況,而且無論斜拉索6往哪個方向偏移,總能使得斜拉索6受到很小的滾動摩擦,在減小了牽引消耗的同時,對斜拉索6的外包裝和保護層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如圖4、圖5、圖6所示,為了防止滾筒3的轉速出現過大的波動而導致滾筒3失衡,進而提高放索操作的平穩性和安全性,本實施例增加了剎車機構5,具體地,剎車機構5包括底座51、導向塊52、立桿53以及壓塊54,導向塊52固定在底座51的底部,放索平臺1上設有與導向塊52的形狀相配合的導向槽,立桿53呈豎直狀態固定在底座51上,壓塊54通過橫桿55固定在立桿53上。
為了對滾筒3的轉速起到更好的控制作用,本實施例在壓塊54上正對滾筒3的一側設有橡膠墊。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