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內模,尤其涉及用于箱梁、空心板板預制的內模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發展,梁、板在公路橋梁工程中大量使用,其內模一般采用鋼模板進行拼接。這種內模結構拼裝繁瑣、連接接頭比較多,不容易保證斷面尺寸合格率,尤其是在拆卸時費時費力。由于梁、板的長度較長,箱內空間狹窄,給拆除內模帶來很多困難,影響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安、拆速度快,操作簡單、施工安全并保證了梁、板斷面尺寸合格率的帶有收縮裝置的梁、板內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收縮裝置的梁、板內模結構,它包括左、右對稱設置并且結構相同的左模板和右模板,所述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均包括上下兩塊通過活頁裝置轉動連接的上模板和下模板,在所述的左模板的頂板和底板的內壁上以及右模板的頂板和底板的內壁上分別沿模板長度方向間隔固定有多個豎向連接板,每兩個上下對應設置的豎向連接板之間設置有兩個豎向連接鋼板,其中兩個豎向連接鋼板中位于上部的豎向連接鋼板的上端與上部的豎向連接板通過螺栓固定相連,兩個豎向連接鋼板中位于下部的豎向連接鋼板的下端與下部的豎向連接板通過螺栓固定相連,位于左側的多個上部的豎向連接鋼板的下端和與之一一對應設置的下部的豎向連接鋼板的上端之間通過沿左模板長度方向通長設置的一根縱向槽鋼固定相連,位于右側的多個上部的豎向連接鋼板的下端和與之一一對應設置的下部的豎向連接鋼板的上端之間通過沿右模板長度方向通長設置的一根縱向槽鋼固定相連,在所述的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前后兩端的頂板和底板的內壁上分別固定有端頭連接鋼板,左模板上的上下端頭連接鋼板之間以及右模板上的上下端頭連接鋼板之間分別沿豎直方向固定連接有槽鋼,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前端的兩個槽鋼之間以及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后端的兩個槽鋼之間分別固定有連接板,在所述的縱向槽鋼的前后兩端分別固定有端頭拉環。
本新型內模加工簡單,施工方便快捷,安、拆速度快,模板接縫少、整體性好,能很好的保證梁、板內部結構尺寸。在定制模板時直接一次加工成型,節約了成本、加快了施工進度、操作簡便,保證了工程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收縮裝置的梁、板內模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土1所示的結構A-A處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以詳細描述。
如附圖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收縮裝置的梁、板內模結構,它包括左、右對稱設置并且結構相同的左模板和右模板,所述的左模板和右模板均包括上下兩塊通過活頁裝置5轉動連接的上模板1、3和下模板2、4,在所述的左模板的頂板和底板的內壁上以及右模板的頂板和底板的內壁上分別沿模板長度方向間隔固定有多個豎向連接板6,每兩個上下對應設置的豎向連接板6之間設置有兩個豎向連接鋼板8,其中兩個豎向連接鋼板8中位于上部的豎向連接鋼板8的上端與上部的豎向連接板6通過螺栓7固定相連,兩個豎向連接鋼板8中位于下部的豎向連接鋼板8的下端與下部的豎向連接板6通過螺栓7固定相連,位于左側的多個上部的豎向連接鋼板8的下端和與之一一對應設置的下部的豎向連接鋼板8的上端之間通過沿左模板長度方向通長設置的一根縱向槽鋼9固定相連,位于右側的多個上部的豎向連接鋼板8的下端和與之一一對應設置的下部的豎向連接鋼板8的上端之間通過沿右模板長度方向通長設置的一根縱向槽鋼9固定相連,在所述的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前后兩端的頂板和底板的內壁上分別固定有端頭連接鋼板10,左模板上的上下端頭連接鋼板10之間以及右模板上的上下端頭連接鋼板10之間分別沿豎直方向固定連接有槽鋼12,在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前端的兩個槽鋼12之間以及左模板和右模板的后端的兩個槽鋼12之間分別固定有連接板11。在所述的縱向槽鋼9的前后兩端分別固定有端頭拉環13。
本結構的拼裝和固定方法如下:
調整縱向槽鋼9使模板高度達到設計高度,然后對左、右兩部分模板進行拼接,拼接完成后,在模板的兩端位置安設槽鋼12和連接板11,并通過螺栓連接固定。至此,內模拼裝、固定完成,然后吊入臺座進行預制梁、板施工。待梁板澆筑完成并可以拆內模時,先拆除鋼連接板11,然后拆除槽鋼12,使得左、右部分模板分離,然后將鋼絲繩掛鉤掛到縱向槽鋼9端頭拉環13上,利用卷揚機先后拉動左、右側縱向槽鋼9,使得模板收縮并與混凝土結構分離,繼續拉動縱向槽鋼9即可拉出內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