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氣機械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手,尤指一種應用于電子產品工業中的大氣機械手。
背景技術:
一般地,大氣機械手被廣泛運用于電子產品中,如汽車工業、塑料工業、藥品工業及食品工業等領域,用于完成搬取、裝配、噴涂、焊接等操作,以代替人工操作,從而提高生
產效率。常見的大氣機械手包括有一電機、一帶輪、一絲杠、一升降座及一兩導軌。每一導軌包括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升降座的導軌滑塊。工作時,所述電機轉動而驅使所述帶輪帶動絲杠轉動,所述絲杠轉動而拉動所述升降座上升或下降。然而,上述大氣機械手中的兩導軌均位于升降座的同一側。這樣,對升降座提供固定與支撐的兩導軌就形成一種懸臂的支撐結構。上述懸臂的支撐結構對兩導軌的剛度要求非常高,以足以支撐所述升降座。而兩導軌承受的彎矩比較大,這樣兩導軌形成的懸臂支撐結構隨著升降座升降次數的增加會影響導軌與升降座的穩定性與精確性。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提高剛度的大氣機械手。一種大氣機械手,包括有一升降座及至少三導軌,所述升降座包括有一第一側壁及一平行于所述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所述至少三導軌分布于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上,用于支撐所述升降座。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大氣機械手包括有至少三安裝在所述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上的滑塊,每一導軌通過一滑塊支撐所述升降座。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三導軌包括有一第一導軌、一第二導軌、一第三導軌,所述第一導軌與第二導軌通過兩滑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壁上,所述第三導軌通過一滑塊連接在所述第二側壁上。在一實施方式中,連接所述第一導軌的中心點、第二導軌的中心點及第三導軌的中心點的連線形成一三角形。在一實施方式中,連接所述第一導軌的中心點、第二導軌的中心點及第三導軌的中心點的連線形成一等腰三角形。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三滑塊的結構亦相同。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大氣機械手還包括有一帶輪、一與所述帶輪固定連接的驅動結構、及一與所述帶輪連動配合的絲杠,所述絲杠固定連接于所述升降座。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驅動結構為一電機。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帶輪與所述絲杠靠近所述第二側壁,并位于所述至少兩導軌的上方。
相較于現有技術,上述大氣機械手通過至少三導軌分布于升降座的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上,這樣,就可減少每一導軌各自承受的彎矩,從而提高每一導軌的剛性,提高了升降座升降過程中的穩定性和精確性。
圖1是本發明大氣機械手的一較佳實施方式的一立體圖。圖2是圖1的一俯視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大氣機械手,包括有一升降座,所述升降座包括有一第一側壁及一平行于所述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機械手還包括有至少三導軌,所述至少三導軌分布于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上,用于支撐所述升降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機械手包括有至少三安裝在所述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上的滑塊,每一導軌通過一滑塊支撐所述升降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三導軌包括有一第一導軌、一第二導軌、一第三導軌,所述第一導軌與第二導軌通過兩滑塊連接在所述第一側壁上,所述第三導軌通過一滑塊連接在所述第二側壁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連接所述第一導軌的中心點、第二導軌的中心點及第三導軌的中心點的連線形成一三角形。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連接所述第一導軌的中心點、第二導軌的中心點及第三導軌的中心點的連線形成一等腰三角形。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軌、第二導軌、第三導軌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三滑塊的結構亦相同。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氣機械手還包括有一帶輪、一與所述帶輪固定連接的驅動結構、及一與所述帶輪連動配合的絲杠,所述絲杠固定連接于所述升降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結構為一電機。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氣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帶輪與所述絲杠靠近所述第二側壁,并位于所述至少兩導軌的上方。
全文摘要
一種大氣機械手,包括有一升降座及至少三導軌,所述升降座包括有一第一側壁及一平行于所述第一側壁的第二側壁,所述至少三導軌分布于所述第一側壁與所述第二側壁上,用于支撐所述升降座。
文檔編號B25J9/08GK103192374SQ20121000230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李學威, 鄭鋆, 徐方, 曲道奎, 王金濤, 王鳳利, 溫燕修, 孫義田 申請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