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汽車沖壓結構車門鉸鏈。
背景技術:
汽車車門鉸鏈的設計分為鈑金沖壓型、鍛件毛坯機加工型、型鋼機加工型和混合型。傳統的鈑金沖壓型車門鉸鏈的車身和車門結構件的設計為開式結構。
傳統開式結構車門鉸鏈承受縱向和橫向載荷時,對鉸鏈結構屬于薄板結構平面內受力,承載能力能滿足要求;但在承受下沉載荷時,由于屬于薄板承受彎曲載荷,薄板承載能力很差,通常應用于車門重量較輕的車型,但優點是成本低。對于車門重量較重的車型,為了保證承載能力,必須采用更厚的鋼板或性能更高但價格昂貴的鋼板進行沖壓,以提高抗彎能力,這樣就導致成本優勢相應減弱。如果提高性能要求,則必須增加鋼板厚度或改用價高的高性能鋼板,導致不僅材料成本上升而且沖壓模具成本大幅提高,甚至工藝上無法實現。
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在成本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加強承載能力的汽車沖壓結構車門鉸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在成本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加強承載能力的汽車沖壓結構車門鉸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一種汽車沖壓結構車門鉸鏈,包括車身結構件、車門結構件、襯套、連接銷軸,其特征在于:車身結構件與車門結構件之間采用連接銷軸連接,車身結構件上設有閉式結構,閉式結構的下方設有承載結構,車門結構件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增強凸臺,增強凸臺的兩側設有涂裝導流槽。
所述的閉式結構由車身結構件的沖裁余料彎折后,焊接而成。
所述的閉式結構與所述的承載結構之間采用焊接連接。
所述的涂裝導流槽的一端延伸至增強凸臺,涂裝導流槽的另一端延伸至車門結構件邊緣。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將車身結構件設計成閉式結構,改善了鉸鏈的承載性能,使相同厚度材料的結構承載能力明顯提高,同時在車門結構件上設計增強凸臺,充分利用材料的結構力學特性,使各部位的材料合理參與承載,減少了應力分布不均現象,避免了傳統設計中為了增加局部承載能力而單純增加厚度的高成本方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側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車身結構件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車門結構件示意圖。
參見圖1、圖5-圖6,1為車身結構件;2為車門結構件;3為連接銷軸;4為閉式結構;5為增強凸臺;6為涂裝導流槽;7為承載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4,本發明一種汽車沖壓結構車門鉸鏈,包括車身結構件、車門結構件、襯套、連接銷軸。車身結構件1與車門結構件2之間采用連接銷軸3連接,車身結構件1上設有閉式結構4,閉式結構4的下方設有承載結構7,閉式結構4與承載結構7之間采用焊接連接。車門結構件2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增強凸臺5,增強凸臺5的兩側設有涂裝導流槽6。
本發明中,閉式結構4由車身結構件1的沖裁余料彎折后,焊接而成。采用沖裁余料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因此沒有增加材料消耗成本,閉式折彎部分結構利用了原來開式結構浪費的材料,只是增加了焊接工藝形成完整的閉式結構,沖壓工藝上也沒有增加模具成本,而且焊接量很少,且屬于常規工藝,成本對大批量生產而言極為有限。在相同性能要求時,閉式結構節省鋼板材料的成本遠大于所需焊接成本。如果性能要求沒有提高,則可采用更薄的鋼板或性能略低的廉價鋼板,成本將比傳統開式結構鉸鏈更低。
參見圖5,車身結構件1采用閉式結構設計,閉式沖壓結構車門鉸鏈車身結構件1不僅能承受較大的縱向和橫向載荷,同時具有很高的抗彎性能,在相同材料及厚度的前提下,能承受更大的下沉載荷,即更重的車門,這樣可以在高檔汽車上采用低成本的沖壓門鉸鏈且滿足性能要求;或針對相同的下沉載荷,即車門重量,可以采用更薄的鋼板材料或性能略低但成本更低的鋼板就能滿足要求,使汽車整車在不降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參見圖6,在保持成本不變的前提下,增強凸臺5提高了車門結構件2的承載能力,配合車身結構件1性能保證整個車門鉸鏈的性能滿足整車要求。增強凸臺5使應力分布更合理,由于增強凸臺5可以在沖壓時同時成型,材料成本和模具成本都不增加,使車門結構件2的成本不變的同時提高了性能,保證了車身結構件1和車門結構件2性能同步改善。
同時,本發明兼顧了整車涂裝工藝,設計有涂裝導流槽6,涂裝導流槽6的一端延伸至增強凸臺5,涂裝導流槽6的另一端延伸至車門結構件2邊緣,確保多余的涂裝液充分排出,保證了涂裝質量。
本發明在保持成本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顯著提高沖壓型汽車車門鉸鏈的性能,使較重的車門采用較低成本沖壓型車門鉸鏈成為可能;或者在保持性能不變的前提下,采用更薄的鋼板材料,減少了材料消耗,或采用性能略低但成本更低的鋼板材料,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