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手,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軸承生產的車床機械臂。
背景技術:
機械手作為最早出現的工業機器人,由于它可替代人的繁重勞動,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能在有危險的操作以保護人身安全,因而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冶金、電子、輕工等行業。
在軸承的生產中,需要對軸承坯件進行鍛壓,并在完成鍛壓后將其傳遞至下一工作區域進行進一步加工。然而軸承在鍛壓過程中會產生極高的熱量,需要使用機械手對這些高溫物件進行轉運,而傳統機械手在長時間高溫的環境下極易發生損壞,影響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用于軸承生產的車床機械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軸承生產的車床機械臂,包括旋轉底座、支撐臂、伸縮臂和抓取機構,所述支撐臂設置在旋轉底座上,支撐臂不與旋轉底座接觸的一端鉸接有伸縮臂,伸縮臂可繞與支撐臂的連接處旋轉;伸縮臂不與支撐臂連接的一端設有抓取機構,所述抓取機構包括氣缸、抓具連桿和夾爪;所述氣缸上還設有隔熱罩;所述支撐臂、伸縮臂和抓具連桿內部設有循環水管;
所述抓具連桿端部開有導向槽,導向槽端部固定有連接板,聯接軸安裝于抓具連桿的導向槽內、并穿過連接板,夾爪固定于聯接軸底部;所述聯接軸上端開有橫向的腰形穿孔,限位銷穿過腰形穿孔、且兩端固定于導向槽其橫向兩端側壁,壓縮彈簧的縱向兩端連接連接板和夾爪、并安裝于聯接軸;腰形穿孔的縱向高度、限位銷至導向槽上端的高度至少為一個待夾取軸承的高度。
優選地,所述夾爪采用耐高溫材料制作而成。
優選地,所述夾爪表面經過航天科技工藝處理。
優選地,所述氣缸選用德國pawkywonne品牌的進口耐高溫汽缸。
優選地,所述腰形穿孔的縱向高度、限位銷至導向槽上端的高度至少為一個待夾取軸承的高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氣缸帶動抓具連桿實現夾緊工件的方式抓取軸承,結構簡單,夾緊安全可靠。
2、通過設置隔熱罩,使氣缸與熱源隔離,由此可確保抓具的核心部件——氣缸的工作壽命和工作可靠性。
3、考慮到軸承溫度較高,為保證各部件穩定工作,本發明采用循環水從內部進行冷卻,可對機械手進行有效降溫,防止發生損壞。
4、當夾爪所夾取的軸承上疊放有其他軸承時,夾爪觸碰軸承,軸承只受到縱向方向壓縮彈簧的作用力,同時,腰形穿孔其縱向高度、限位銷至導向槽上端的高度至少為一個待夾取軸承的高度,確保了足夠的緩沖余量,避免了機械臂慣性力的作用,防止軸承受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軸承生產的車床機械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軸承生產的車床機械臂的夾爪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用于軸承生產的車床機械臂的立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旋轉底座,2、支撐臂,3、伸縮臂,4、抓具連桿4,5、氣缸,6、隔熱罩,7、循環水管,8、夾爪,9、壓縮彈簧,10、聯接軸,11、限位銷,12、連接板,13、導向槽,14、腰形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用于軸承生產的車床機械臂,包括旋轉底座1、支撐臂2、伸縮臂3和抓取機構,所述支撐臂2設置在旋轉底座1上,支撐臂2不與旋轉底座1接觸的一端設有伸縮臂3,伸縮臂3可繞與支撐臂2的連接處旋轉;伸縮臂3不與支撐臂2連接的一端設有抓取機構,所述抓取機構包括氣缸5、抓具連桿4和夾爪8,在抓取工件時,夾爪8與工件接觸;抓具連桿4由氣缸5驅動工作,結構簡單,夾緊安全可靠。
所述氣缸5上還設有隔熱罩6,使氣缸5與熱源隔離,由此可確保氣缸5的工作壽命和工作可靠性,氣缸5選用進口耐高溫汽缸。
考慮到工件溫度較高,為保證抓具及核心工作部件穩定工作,所述支撐臂2、伸縮臂3和抓具連桿4內部設有循環水管7,在工作時通過循環水從內部對本發明進行冷卻,進而對機械手進行有效降溫,防止發生損壞。所述夾爪8采用耐高溫材料制作而成,并采用航天科技工藝對夾爪8進行表面處理。
所述抓具連桿4端部開有導向槽13,導向槽13端部固定有連接板12,聯接軸10安裝于抓具連桿4的導向槽13內、并穿過連接板12,夾爪8固定于聯接軸10底部。所述聯接軸10上端開有橫向的腰形穿孔14,限位銷11穿過腰形穿孔14、其兩端固定于導向槽13其橫向兩端側壁,壓縮彈簧9其縱向兩端連接連接板12和夾爪8、并安裝于聯接軸10;腰形穿孔14其縱向高度A、限位銷11至導向槽13上端的高度B至少為一個待夾取軸承的高度。
應用方法:當夾爪8所夾取的軸承上疊放有其他軸承時,夾爪8觸碰軸承,軸承只受到縱向方向壓縮彈簧9的作用力,同時,腰形穿孔14其縱向高度、限位銷11至導向槽13上端的高度至少為一個待夾取軸承的高度,確保了足夠的緩沖余量,避免了機械臂慣性力的作用,防止軸承受損。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