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鋁合金單軌列車的車體在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的鋁合金單軌列車的車體的地板1-1與車體的枕梁2是在底架合成工序進行組焊,如圖1至圖3所示,首先將地板1-1分別與兩個底架邊梁1-2組焊為整體底架1,然后將整體底架1翻轉至如圖4所示的反裝狀態并在對應的車體門中部劃線定位兩個枕梁2的位置,將兩個枕梁2均與反裝狀態下的底架1完成組焊,此后,將帶有枕梁2的反裝底架1重新翻轉至正裝狀態,再與車廂3組焊形成如圖5和圖6所示的鋁合金單軌車車體組成10。
然而,在特殊工況下,車廂3、地板1-1、正裝狀態的底架1及其邊梁均已在其它工序下完成組焊,由此形成了僅僅缺少枕梁2的列車車體。由于此時的整車車體龐大而沉重,已經無法沿用舊有方法將其翻轉,為此,就需要向位于車體底部且處于正裝狀態的底架1的地板1-1和底架邊梁1-2上直接組焊枕梁2。
但是,由于整車車體的長度尺寸非常大,因此其在整體起吊過程中會受到重力變形的影響而使地板1-1和底架邊梁1-2均產生撓度變形,從而改變了原有的基本尺寸。該撓度變形會導致組焊枕梁2所需的對接焊縫位置出現較大縫隙,并且分布在底架邊梁1-2以及地板1-1的多個位置,難以通過常規方法調修糾正,最終導致多處焊縫均無法滿足焊接需求,進而造成所需正裝狀態的底架1與枕梁2的組焊作業無法實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在正裝狀態下的整車車體因重力作用而產生撓度變形,致使其在正裝姿態下的底架地板無法在理論上的焊縫位置與枕梁匹配,其焊縫間隙過大,而且此種情況同時出現在底架的多個位置上,造成多處焊縫均無法滿足焊接需求,進而導致正裝狀態的底架地板與枕梁的組焊作業無法實施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其包括多個高度調節支撐座、多個花籃螺栓牽拉鉤、兩套液壓升降機構和基座,液壓升降機構包括底座、四個垂直活塞桿導柱、兩個液壓千斤頂和升降平臺,升降平臺下端面的四角分別通過一個對應的垂直活塞桿導柱與底座連接;兩個液壓千斤頂對稱地布置在升降平臺短邊的中線上,液壓千斤頂的千斤頂基座下端于底座連接,液壓千斤頂的千斤頂支撐桿上端與升降平臺下端面連接;升降平臺長邊方向與底架邊梁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兩套液壓升降機構彼此平行,其二者分別位于基座的兩端;所述多個高度調節支撐座和多個花籃螺栓牽拉鉤的下端均與基座固連。
上述多個高度調節支撐座均分為平行的兩排,其兩排的間距與兩個底架邊梁的間距相同,每一排高度調節支撐座均沿底架邊梁的延伸方向布置于底架邊梁的下方;所述花籃螺栓牽拉鉤也分為兩排,每一排花籃螺栓牽拉鉤均與對應的一排高度調節支撐座混為一排;每四個花籃螺栓牽拉鉤共同構成一組,每組的四個花籃螺栓牽拉鉤均兩兩對稱地分布在一個對應液壓升降機構的兩側;花籃螺栓牽拉鉤包括雙螺桿花籃螺栓和牽拉鉤孔板鉸軸座,雙螺桿花籃螺栓的頂端設有C型掛鉤,雙螺桿花籃螺栓的下端設有O型軸座;牽拉鉤孔板鉸軸座設有兩個平行的孔板,孔板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銷軸孔;O型軸座與對應的一組銷軸孔通過銷軸轉動連接。
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兩個枕梁以正裝的狀態調運至權利要求所述的枕梁安裝裝置上方,并按其安裝姿態與兩套液壓升降機構對齊;
步驟二:將鋁合金單軌車車體組成起吊并將其兩個底架邊梁分別落座在枕梁安裝裝置的一排對應的高度調節支撐座上;
步驟三:分別調整步驟二所述的每一個高度調節支撐座,使每一個高度調節支撐座的上端均與底架邊梁貼合;并分別檢測權利要求所述的每一個高度調節支撐座與其所對應的底架邊梁間隙的撓度值,記錄所獲得的撓度值數據;
步驟四:在底架的正裝狀態下,確定并用記號筆分別標記枕梁的在地板上的相對橫向中心線的位置,以及確定并標記枕梁的在底架邊梁上的相對縱向中心線的位置;
步驟五:分別通過兩套液壓升降機構內的液壓千斤頂抬升其對應的升降平臺,并通過升降平臺緩慢舉升與其對應的枕梁,直至枕梁的上端面與地板下表面的間隙值達到2-4mm時,停止舉升;
步驟六:微調枕梁的位置,使枕梁的橫向、縱向中心線與步驟四所述標記的枕梁在地板上的相對橫向中心線位置以及所標記的枕梁在底架邊梁上的相對縱向中心線位置均分別重合;
步驟七:對因底架的撓度變形而無法滿足步驟四所述間隙值的預設要求的地板或底架邊梁的相應部位,分別用花籃螺栓牽拉鉤上的C型掛鉤與其撓度變形部位的底架邊梁下端面兩端的滑槽掛接;并通過分別旋緊每一個花籃螺栓牽拉鉤,使牽拉鉤繃緊,并使步驟五所述間隙值無法滿足要求的地板或底架邊梁相應部位的兩側分別進行豎直向下的牽拉,直至所述間隙值符合步驟五所給定的預設要求;
步驟八:繼續舉升枕梁,使枕梁的上蓋板與地板的下表面接觸;
步驟九:采用常規PD仰角焊接的方式,完成底架在正裝狀態下的地板和底架邊梁分別與枕梁的焊接;
步驟十:待焊縫冷卻至室溫后,松開固定車體的所有花籃螺栓牽拉鉤,并將焊接完成后的整個車體吊運至車體檢測工裝,檢測車體寬度、撓度的尺寸,做好尺寸記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采用獨創的液壓升降機構對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進行安裝過程中的支撐和定位,并通過均分為兩排的高度調節支撐座對因重力作用而產生撓度變形的正裝狀態下的整車車體進行多點支撐,并通過檢測每一個高度調節支撐座與其所對應的底架邊梁間隙的撓度值從而獲得的矯正撓度值所需的數據。此后,對因底架的撓度變形而無法滿足間隙值預設要求的地板或底架邊梁的相應部位分別用花籃螺栓牽拉鉤進行牽拉定位,從而使枕梁的上端面與地板下表面的間隙值均分別重新滿足焊接需求,進而使需正裝狀態的底架與枕梁的組焊作業得以順利實施。
此外該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還具有結構簡單實用,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便于推廣普及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舊有正裝底架和枕梁的仰視圖;
圖2是舊有正裝底架和枕梁的主視圖;
圖3是舊有正裝底架的立體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是將枕梁與反裝狀態下的底架完成組焊的剖視圖;
圖5是鋁合金單軌車車體組成的主視圖;
圖6是鋁合金單軌車車體組成的立體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的爆炸應用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的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的應用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液壓升降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10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高度調節支撐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花籃螺栓牽拉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圖9中的C-C剖面示意圖;
圖15是圖9中的D-D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7至圖15所示,本發明的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包括十八個高度調節支撐座4、八個花籃螺栓牽拉鉤5、兩套液壓升降機構6和基座7,液壓升降機構6包括底座6-4、四個垂直活塞桿導柱6-3、兩個液壓千斤頂6-2和升降平臺6-1,升降平臺6-1下端面的四角分別通過一個對應的垂直活塞桿導柱6-3與底座6-4連接。兩個液壓千斤頂6-2對稱地布置在升降平臺6-1短邊的中線上,液壓千斤頂6-2的千斤頂基座下端于底座6-4連接,液壓千斤頂6-2的千斤頂支撐桿上端與升降平臺6-1下端面連接。升降平臺6-1長邊方向與底架邊梁1-2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兩套液壓升降機構6彼此平行,其二者分別位于基座7的兩端。
所述十八個高度調節支撐座4和八個花籃螺栓牽拉鉤5的下端均與基座7固連。
十八個高度調節支撐座4均分為平行的兩排,其兩排的間距與兩個底架邊梁1-2的間距相同,每一排高度調節支撐座4均沿底架邊梁1-2的延伸方向布置于底架邊梁1-2的下方。
所述花籃螺栓牽拉鉤5也分為兩排,每一排花籃螺栓牽拉鉤5均與對應的一排高度調節支撐座4混為一排。每四個花籃螺栓牽拉鉤5共同構成一組,每組的四個花籃螺栓牽拉鉤5均兩兩對稱地分布在一個對應液壓升降機構6的兩側。花籃螺栓牽拉鉤5包括雙螺桿花籃螺栓5-1和牽拉鉤孔板鉸軸座5-2,雙螺桿花籃螺栓5-1的頂端設有C型掛鉤5-1-1,雙螺桿花籃螺栓5-1的下端設有O型軸座5-1-2。牽拉鉤孔板鉸軸座5-2設有兩個平行的孔板5-2-1,孔板5-2-1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銷軸孔。O型軸座5-1-2與對應的一組銷軸孔通過銷軸轉動連接。
具體應用本發明的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裝置時,液壓千斤頂6-2采用派爾迪-斯必克工業設備制造蘇州有限公司生產的P-392型手動液壓泵。垂直活塞桿導柱6-3采用無錫市維忠精密軸桿廠生產的φ50mm導柱,高度調節支撐座4采用長春春光五金廠生產的T28X5X1型高度支撐,雙螺桿花籃螺栓5-1選用成都六合物資有限公司生產的CO型M22花籃螺栓。
本發明單軌車車體正裝狀態下的枕梁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兩個枕梁2以正裝的狀態調運至權利要求1所述的枕梁安裝裝置上方,并按其安裝姿態與兩套液壓升降機構6對齊;
步驟二:將鋁合金單軌車車體組成10起吊并將其兩個底架邊梁1-2分別落座在枕梁安裝裝置的一排對應的高度調節支撐座4上;
步驟三:分別調整步驟二所述的每一個高度調節支撐座4,使每一個高度調節支撐座4的上端均與底架邊梁1-2貼合;并分別檢測權利要求1所述的每一個高度調節支撐座4與其所對應的底架邊梁1-2間隙的撓度值,記錄所獲得的撓度值數據;
步驟四:在底架1的正裝狀態下,確定并用記號筆分別標記枕梁2的在地板1-1上的相對橫向中心線的位置,以及確定并標記枕梁2的在底架邊梁1-2上的相對縱向中心線的位置;
步驟五:分別通過兩套液壓升降機構6內的液壓千斤頂6-2抬升其對應的升降平臺6-1,并通過升降平臺6-1緩慢舉升與其對應的枕梁2,直至枕梁2的上端面與地板1-1下表面的間隙值達到2-4mm時,停止舉升;
步驟六:微調枕梁2的位置,使枕梁2的橫向、縱向中心線與步驟四所述標記的枕梁2在地板1-1上的相對橫向中心線位置以及所標記的枕梁2在底架邊梁1-2上的相對縱向中心線位置均分別重合;
步驟七:對因底架1的撓度變形而無法滿足步驟四所述間隙值的預設要求的地板1-1或底架邊梁1-2的相應部位,分別用花籃螺栓牽拉鉤5上的C型掛鉤5-1-1與其撓度變形部位的底架邊梁1-2下端面兩端的滑槽掛接;并通過分別旋緊每一個花籃螺栓牽拉鉤5,使牽拉鉤繃緊,并使步驟五所述間隙值無法滿足要求的地板1-1或底架邊梁1-2相應部位的兩側分別進行豎直向下的牽拉,直至所述間隙值符合步驟五所給定的預設要求;
步驟八:繼續舉升枕梁2,使枕梁2的上蓋板與地板1-1的下表面接觸;
步驟九:采用常規PD仰角焊接的方式,完成底架1在正裝狀態下的地板1-1和底架邊梁1-2分別與枕梁2的焊接;
步驟十:待焊縫冷卻至室溫后,松開固定車體的所有花籃螺栓牽拉鉤5,并將焊接完成后的整個車體吊運至車體檢測工裝,檢測車體寬度、撓度的尺寸,做好尺寸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