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器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器人的平行關節結構。
背景技術:
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于涂裝、物料轉運、夾持等實際生產中,常見的機器人采用多自由度結構,各機械臂單獨運行。但在一些場合,需要兩個甚至多個機械臂并行操作,不同的機械臂的功能不一,例如分為重舉和輕舉,以滿足不同的操作需要。
有鑒于此,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以滿足目前對并行操作機器人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機器人的平行關節結構,結構簡易、可并行操作,成本較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機器人的平行關節結構,包括:底板、連接螺栓、重舉驅動電機、重舉聯軸器、重舉傳動軸、重舉臂、輕舉臂、輕舉固定端、輕舉傳動軸、輕舉聯軸器和輕舉驅動電機。
進一步的,底板上通過連接螺栓固定兩套機械臂機構,分別為重舉機械臂結構和輕舉機械臂機構,兩套機構并行設置。
進一步的,重舉機械臂機構包括共軸設置的重舉驅動電機、重舉聯軸器、重舉傳動軸和重舉臂,重舉驅動電機通過重舉聯軸器帶動重舉傳動軸,重舉傳動軸帶動重舉臂轉動,實現重舉臂的重舉操作,重舉傳動軸通過滾子軸承支承在結構件上。
進一步的,輕舉機械臂機構包括共軸設置的輕舉驅動電機、輕舉聯軸器、輕舉傳動軸、輕舉固定端和輕舉臂,輕舉驅動電機通過輕舉聯軸器帶動輕舉傳動軸,輕舉傳動軸帶動輕舉固定端,輕舉固定端上固定輕舉臂并帶動輕舉臂轉動,實現輕舉臂的輕舉操作,輕舉傳動軸通過滾子軸承支承在結構件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機器人的平行關節結構示意圖。
(注意:附圖中的所示結構只是為了說明發明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據附圖所示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機器人的平行關節結構,包括:底板1、連接螺栓2、重舉驅動電機3、重舉聯軸器4、重舉傳動軸5、重舉臂6、輕舉臂7、輕舉固定端8、輕舉傳動軸9、輕舉聯軸器10和輕舉驅動電機11。
其中,底板1上通過連接螺栓2固定兩套機械臂機構,分別為重舉機械臂結構和輕舉機械臂機構,兩套機構并行設置,采用不同的功率的電機3、11驅動,實現不同功率的操作。
重舉機械臂機構包括共軸設置的重舉驅動電機3、重舉聯軸器4、重舉傳動軸5和重舉臂6。重舉驅動電機3通過重舉聯軸器4帶動重舉傳動軸5,重舉傳動軸5帶動重舉臂6轉動,實現重舉臂6的重舉操作。其中,重舉傳動軸5通過滾子軸承支承在結構件上。
輕舉機械臂機構包括共軸設置的輕舉驅動電機11、輕舉聯軸器10、輕舉傳動軸9、輕舉固定端8和輕舉臂6。輕舉驅動電機11通過輕舉聯軸器10帶動輕舉傳動軸9,輕舉傳動軸9帶動輕舉固定端8,輕舉固定端8上固定輕舉臂6并帶動輕舉臂7轉動,實現輕舉臂6的輕舉操作。其中,輕舉傳動軸9通過滾子軸承支承在結構件上。
由于重舉機械臂機構和輕舉機械臂機構的功能不同,因此重舉驅動電機3的電機功率大于輕舉驅動電機11的電機功率。同時,重舉臂6由于承擔較大的載荷,與重舉傳動軸5直接連接;而輕舉臂7通過輕舉固定端8連接,以便于更換不同類型的輕舉臂7。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機器人的平行關節結構,與傳統的機器人的平行關節結構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具有輕重兩種載荷能力;(2)具有并行結構;(3)可替換不同的輕舉臂,實現更多的應用能力。
以上所述,僅為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