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拔管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拔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沒有一種專門針對拔管的裝置,現有的拔管鉗頭也只能針對特定的管道使用,其結構復雜,操作不便,使用過程中因夾緊力有限易出現滑扣現象,拔管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拔管裝置,能夠對內管以及外管進行拔管操作,且拔管效果極佳;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適用于不同大小的管道使用;其結構簡單、操作容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拔管裝置,包括:空心桿、外套拔頭和內套拔頭;所述外套拔頭和內套拔頭分別設置在空心桿的左右兩端;所述內套拔頭包括內套管和內輪;所述內套管固定在空心桿右端的外壁上,內套管的外壁上繞內套管的軸線分布有若干個內凹槽,內凹槽的長度方向與內套管的軸線方向一致,內凹槽的槽底傾斜設置,內凹槽左端到內凹槽右端的槽高逐漸減小;所述內輪可滑動的設置在內凹槽內;所述外套拔頭包括外套管和外輪;所述外套管固定在空心桿的左端面上,外套管的內壁上繞外套管的軸線分布有若干個外凹槽,外凹槽的長度方向與外套管的軸線方向一致,外凹槽的槽底傾斜設置,外凹槽左端到外凹槽右端的槽高逐漸增大;所述外輪可滑動的設置在外凹槽內。
優選的,所述空心桿的右端面上固定有蓋板,蓋板的中心線與空心桿的中心線重合,蓋板的中心開有蓋板孔,蓋板孔的直徑與空心桿的內徑相等;所述內套管的右端面抵在蓋板上,所述內凹槽與蓋板相通,所述內輪和蓋板之間設有第一拉簧,第一拉簧連接內輪和蓋板;所述外凹槽上靠近外套管左端的內側面上垂直固定有第二拉簧,第二拉簧的另一端與內輪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空心桿為空心桿,空心桿左端的外壁上設有一圈凸臺,凸臺與外套管固定連接;所述蓋板呈圓環型,蓋板的軸線與空心桿的軸線重合,蓋板上開有與空心桿相通的圓孔。
優選的,所述內凹槽有六個;所述外凹槽有六個。
優選的,所述外套管呈圓臺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對內管以及外管進行拔管操作,且拔管效果極佳;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適用于不同大小的管道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拔管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拔管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空心桿;2、內套管;3、蓋板;4、內輪;5、外套管;6、外輪;7、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一種拔管裝置,包括:空心桿1、外套拔頭和內套拔頭;所述外套拔頭和內套拔頭分別設置在空心桿1的左右兩端;所述內套拔頭包括內套管2、蓋板3、內輪4和第一拉簧;所述蓋板3呈圓環型,蓋板3固定在空心桿1的右端面上,蓋板1的軸線與空心桿3的軸線重合,能夠加強內套拔頭與空心桿1之間的連接結構,使得結構更加固定;所述內套管2固定在空心桿1的外壁上,內套管2的左端抵在蓋板3上,內套管2的外壁上繞內套管2的軸線分布有六個內凹槽,內凹槽的長度方向與內套管的軸線方向一致,內凹槽與蓋板3相通,內凹槽的槽底傾斜設置,內凹槽左端到內凹槽右端的槽高逐漸減小;所述內輪4可滑動的設置在內凹槽內;所述第一拉簧設置在內輪4和蓋板3之間,第一拉簧連接內輪4和蓋板3;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適用于不同大小的內管使用,且在拔管完成后,內輪4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能夠自動復位。所述外套拔頭包括外套管5、外輪6和第二拉簧;所述外套管5固定在空心桿1的左端面上,空心桿1左端的外壁上設有一圈凸臺7,凸臺7與外套管5固定連接,能夠加強外套拔頭與空心桿1之間的連接結構,使得結構更加固定;所述外套管5的內壁上繞外套管5的軸線分布有六個外凹槽,外凹槽的長度方向與外套管5的軸線方向一致,外凹槽的槽底傾斜設置,外凹槽左端到外凹槽右端的槽高逐漸增大;所述外輪6可滑動的設置在外凹槽內;所述第二拉簧一端固定在外凹槽靠近外套管5左端的內側壁上,第二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外輪6上;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適用于不同大小的外管使用,且在拔管完成后,外輪6在第二拉簧的作用下能夠自動復位。所述外套管5呈圓臺型,能夠節省材料,降低拔管裝置的整體重量,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所述內套管2的外圈直徑不小于外套管5的外圈直徑,能夠在拔出內管后將內管取下;所述外套管5的內圈直徑不大于空心桿1的內圈直徑,能夠在拔出外管后將外管取下。
拔內管時,直接將拔管裝置的內套拔頭伸進內管中,然后拉動空心桿1便可進行拔管,且拔管效果極佳;拔外管時,直接將拔管裝置的外套拔頭套在外管上,然后拉動空心桿1便可進行拔管,且拔管效果極佳。
本實用新型能夠對內管以及外管進行拔管操作,且拔管效果極佳;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適用于不同大小的管道使用;其結構簡單、操作容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