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精密模具鍛造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
背景技術:
鍛造分為自由鍛和模鍛,大批量鍛件一般通過模鍛得到,模鍛的過程是將加熱的毛胚放入模具中,然后通過模鍛錘反復敲打毛胚,將毛胚的形狀鍛壓至與模具形狀相同;在鍛壓過程中,需要通過機械手上的夾爪夾持住毛坯,然后放置在工作臺上,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夾爪在夾持毛坯的時候,由于毛坯放在地上,機器的工作臺較高,而現有的夾具的握桿通常是一根圓桿,夾爪上沒有鎖定裝置,夾持時不穩定,有時還會滑落,造成安全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其結構合理,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夾持穩定、不易脫落等優點,有效解決精密模具鍛造時夾具夾持不穩定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包括第一握桿、第二握桿以及對稱設置的一對夾臂,所述的第二握桿是U字形結構,第二握桿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把手、第一導向板以及第二導向板;所述的第一導向板上設置有中字形結構的第一通槽,所述的第二導向板上設置具有錐形結構的第二通槽;
所述第一握桿的一端設置有穿過第一通槽的第一把手,并在第一握桿的中部設置有用于限位的卡軸,第一握桿的另一端是伸入第二通槽與萬向軸的一端相互轉動連接;所述的夾臂是C字形結構,夾臂的一端是伸入第二通槽并分別 與萬向軸的另一端相互鉸接,夾臂的另一端上設置有與第二導向板相互連接的張緊彈簧。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卡軸與第一握桿上的環形凹槽是相互轉動連接。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握桿與第一通槽、第二通槽是相互間隙配合。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第二握桿與第一導向板、第二導向板是相互焊接。
作為優選的方案,所述的夾臂是工具鋼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主體結構由第一握桿、第二握桿以及一對夾臂構成,通過第二握桿的前推和后拉可帶動夾臂的開合,且可通過轉動卡軸將夾臂鎖定,防止毛坯墮落;另外第一握桿、第二握桿上分別設置有把手,更好握持;其結構合理,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夾持穩定、不易脫落等優點,有效解決精密模具鍛造時夾具夾持不穩定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的第一導向板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分述如下:1、第一握桿,11、第一把手,12、卡軸,13、萬向軸,2、第二握桿,21、第二把手,22、第一導向板,221、第一通槽,23、第二導向板,231、第二通槽,3、夾臂,31、張緊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2、3所示的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包括第一握桿1、第二握桿2以及對稱設置的一對夾臂3,所述的第二握桿2是U字形結構,第二握桿2上固定設置有第二把手21、第一導向板22以及第二導向板23;所述的第一導向板22上設置有中字形結構的第一通槽221,所述的第二導向板23上設置具有錐形結構的第二通槽231;
所述第一握桿1的一端設置有穿過第一通槽221的第一把手11,并在第一握桿1的中部設置有用于限位的卡軸12,第一握桿1的另一端是伸入第二通槽231與萬向軸13的一端相互轉動連接;所述的夾臂3是C字形結構,夾臂3的一端是伸入第二通槽231并分別與萬向軸13的另一端相互鉸接,夾臂3的另一端上設置有與第二導向板23相互連接的張緊彈簧31。
所述的卡軸12與第一握桿1上的環形凹槽是相互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握桿1與第一通槽221、第二通槽231是相互間隙配合;所述的第二握桿2與第一導向板22、第二導向板23是相互焊接;所述的夾臂3是工具鋼制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于精密模具鍛造的機械臂夾具,主體結構由第一握桿、第二握桿以及一對夾臂構成,通過第二握桿的前推和后拉可帶動夾臂的開合,且可通過轉動卡軸將夾臂鎖定,防止毛坯墮落;另外第一握桿、第二握桿上分別設置有把手,更好握持;其結構合理,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夾持穩定、不易脫落等優點,有效解決精密模具鍛造時夾具夾持不穩定的問題。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 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