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閉門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閉門器都是通過電源線直接與外部供電裝置連接,在安裝閉門器的過程中,電源線受到拉扯很容易拉斷,導致閉門器無法正常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包括上端蓋和下端蓋,所述上端蓋和下端蓋均由塑膠材料制成,所述上端蓋和下端蓋配合后形成一腔體,所述腔體內固設有一電路板,所述電路板上電連接有一接線端子。
進一步地,所述上端蓋和下端蓋配合后的外端還設有一藏線蓋,所述藏線蓋上開設有兩相鄰的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上端蓋和下端蓋配合后的外端扣接,所述第二開口正對安裝墻面設置,所述接線端子穿設于所述第二開口內。
具體地,所述上端蓋內設有上容置槽,所述上容置槽內設有上安裝柱,所述下端蓋內設有下容置槽,所述下容置槽內設有下安裝柱,所述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的形狀均與所述電路板的形狀相匹配,所述電路板設于所述上容置槽和下容置槽內,所述上安裝柱與下安裝柱對應設置,所述上安裝柱與下安裝柱通過螺釘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上容置槽上還固設有限位柱,所述電路板上開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插設于所述限位孔內。
進一步地,所述上端蓋外表面開設有一上滑槽,所述下端蓋外表面開設有一下滑槽。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閉門器上設置保護盒組件,保護盒組件的接線端子直接與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插接,接線方便、快捷,避免了采用電源線與外部供電裝置連接,解決了現有技術因電源線被拉斷導致閉門器無法正常使用的問題。另外,由于上端蓋和下端蓋均由塑膠材料制成,因此上端蓋和下端蓋配合后形成的腔體既可以使電路板與外界絕緣,還可以防止電路板受潮。
當接線端子與安裝墻面里的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插接之后,再將藏線蓋的第一開口扣接到上端蓋和下端蓋配合后的外端上,從而實現了藏線的目的,保證了安裝位置的美觀。當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在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的另一端時,只需要將閉門器順時針旋轉180°,然后拔下藏線蓋,將接線端子與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插接,再扣上藏線蓋即可,既提高了安裝效率,又提高了通用性,適合于各種場合的安裝。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的裝配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中的藏線蓋的示意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中的上端蓋的示意圖。
圖4B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中的上端蓋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5A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中的下端蓋的示意圖。
圖5B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中的下端蓋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包括上端蓋1和下端蓋2,上端蓋1和下端蓋2均由塑膠材料制成,上端蓋1和下端蓋2配合后形成一腔體,該腔體內固設有一電路板3,電路板3上電連接有一接線端子4,接線端子4用于與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插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閉門器上設置保護盒組件,保護盒組件的接線端子4直接與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插接,接線方便、快捷,避免了采用電源線與外部供電裝置連接,解決了現有技術因電源線被拉斷導致閉門器無法正常使用的問題。另外,由于上端蓋1和下端蓋2均由塑膠材料制成,因此上端蓋1和下端蓋2配合后形成的腔體既可以使電路板3與外界絕緣,還可以防止電路板3受潮。
如圖1、2、3所示,進一步地,所述上端蓋1和下端蓋2配合后的外端設有一藏線蓋5,藏線蓋5上開設有兩相鄰的第一開口51和第二開口52,第一開口51與上端蓋1和下端蓋2配合后的外端扣接,第二開口52正對安裝墻面設置,接線端子4穿設于第二開口52內,當接線端子4與安裝墻面里的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插接之后,再將藏線蓋5的第一開口51扣接到上端蓋1和下端蓋2配合后的外端上,從而實現了藏線的目的,保證了安裝位置的美觀。當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在閉門器的保護盒組件的另一端時,只需要將閉門器順時針旋轉180°,然后拔下藏線蓋5,將接線端子4與外部供電裝置的接線端子插接,再扣上藏線蓋5即可,既提高了安裝效率,又提高了通用性,適合于各種場合的安裝。
如圖1、2、4A、4B、5A和5B所示,具體地,所述上端蓋1內設有上容置槽11,上容置槽11內設有上安裝柱12,下端蓋2內設有下容置槽21,下容置槽21內設有下安裝柱22,上容置槽11和下容置槽21的形狀均與電路板3的形狀相匹配,電路板3設于上容置槽11和下容置槽21內,上安裝柱12與下安裝柱22對應設置,上安裝柱12與下安裝柱22通過螺釘固定連接。上容置槽11上還設有限位柱(未示出),電路板3上設有限位孔(未示出),限位柱插設于限位孔內,實現對電路板3限位。上端蓋1外表面開設有一上滑槽13,下端蓋2外表面開設有一下滑槽23,上滑槽13和下滑槽23分別與滑槽兩內壁上的滑軌配合,實現對上端蓋1和下端蓋2沿垂直于滑軌方向的定位。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