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夾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自動裝夾裝置。
背景技術:
裝夾裝置是一種用于吊卸工件的裝置,裝夾裝置設有吊具,吊具中設有兩個可以開閉的夾持爪。
現有的裝夾裝置的吊具在吊夾工件時需人工手動拔開夾持爪,在吊卸工件時亦需手動拔開夾持爪,造成人員的勞動強度高,影響生產效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自動裝夾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裝夾裝置,可通過氣缸伸縮運動來控制吊具夾持部的開閉,而無需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自動裝夾裝置,包括氣缸和連接于所述氣缸上的吊具;所述氣缸設有活塞通道以及可在所述活塞通道中上下移動的活塞桿;所述吊具包括設于所述氣缸兩側的兩個吊夾;所述吊夾包括分別與所述活塞桿的一端鉸接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與所述第一連桿一端鉸接的第三連桿以及與所第二連桿一端鉸接的第四連桿;所述第三連桿的中部與所述第四連桿中部通過固定軸鉸接;所述固定軸相對于所述氣缸的外表面固定;所述第三連桿末端設有向內彎曲的第一夾持部;所述第四連桿末端設有向內彎曲的第二夾持部。
所述兩個吊夾中的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通過同一螺栓鉸接。
所述兩個吊夾中的第三連桿的中部與所述第四連桿中部通過同一固定軸鉸接。
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優點與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裝夾裝置,包括氣缸和連接于所述氣缸上的吊具;所述氣缸設有活塞通道以及可在所述活塞通道中上下移動的活塞桿;所述吊具包括設于所述氣缸兩側的兩個吊夾,吊夾末端設有夾持部;可通過氣缸伸縮運動來控制吊具夾持部的開閉,而無需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裝夾裝置的夾持部張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裝夾裝置的夾持部閉合的示意圖。
圖中:氣缸1、吊具2、固定軸3、活塞通道10、活塞桿11、吊夾20、第一連桿21、第二連桿22、第三連桿23、第四連桿24、第一夾持部231、第二夾持部241。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裝夾裝置,包括氣缸1和連接于氣缸1上的吊具2。氣缸1設有活塞通道10以及可在活塞通道10中上下移動的活塞桿11。吊具2包括設于氣缸1兩側的兩個吊夾20。吊夾20包括分別與活塞桿11的一端鉸接的第一連桿21和第二連桿22、與第一連桿21一端鉸接的第三連桿23以及與第二連桿22一端鉸接的第四連桿24。第三連桿23的中部與第四連桿24中部通過固定軸3鉸接。固定軸3相對于氣缸1的外表面固定。第三連桿23末端設有向內彎曲的第一夾持部231。第四連桿24末端設有向內彎曲的第二夾持部241。
具體地,兩個吊夾20中的第一連桿21和第二連桿22通過同一螺栓鉸接。
具體地,兩個吊夾20中的第三連桿23的中部與第四連桿24中部通過同一固定軸3鉸接。
當未夾持工件時,第一夾持部231和第二夾持部241處于張開狀態。當需要夾持工件時,通過控制氣缸1的活塞桿11在活塞通道10中上升,拉動第一連桿21和第二連桿22的一端向上運動,使得第三連桿23與第四連桿24的上端相靠近,最終使得第一夾持部231和第二夾持部241閉合以夾緊工件,而無需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實施例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