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鎖鏈,尤其是涉及一種門把手鎖鏈。
背景技術:
每個家庭都有相關的防盜門或者在賓館等場所都會配有防盜裝置,通常的防盜門都會設置門鎖來進行防盜。但由于現在技術的發展,防盜鎖被撬開已經屢見不鮮,因此常會有門配備鎖鏈進行防護,普通的鎖鏈為一條設置在門上的橫向通槽,以及設置在墻壁上的鎖鏈,使用時需要將鎖鏈遷移至通槽的入口,將鎖鏈一端置入通槽后向反方向拉至終端方可上鎖完成。開鎖時需要反向的該程序,由此可知鎖鏈鎖門程序較為繁瑣,不能實現快速上鎖或解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門把手鎖鏈,其能夠實現鎖鏈與通槽的快速上鎖及解鎖,從而在加強安全系數的同時方便人們的使用。
為了實現該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門把手鎖鏈,包括門體,所述門體上設置有把手,在所述門體側部的墻體上設置鎖鏈,所述把手呈L型結構,在所述把手的背部設置有鏈槽,所述鏈槽靠近所述鎖鏈一側設置入口,所述入口處設置有單向開關,所述單向開關內部帶有第一磁性件,在所述鎖鏈的另一側設置出口,所述出口底部帶有斜坡,從而供所述鎖鏈快速滑出。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鎖鏈長度小于或等于在初始狀態下該鎖鏈至所述把手出口處的長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鎖鏈由鏈條與鎖頭組成,所述鎖頭由兩處圓片及連接部構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鏈槽內部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鎖頭圓片直徑。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鏈槽為直線型或曲線形結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鎖頭內設置有與第一磁性件相匹配的第二磁性件,從而所述鎖頭能與所述單向開關吸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鎖鏈上的鎖頭在一段經單向開關推入鏈槽中,實現相互匹配達到快速上鎖的目的,在解鎖時只需要將門把向下轉動,同時食指撥動鎖頭使其與單向開關分離,由于鏈槽此時呈豎直向下,因此當鎖頭與有磁性的單向開關分離后會因重力作用而滑出鏈槽,從而實現快速解鎖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主視圖;
圖3為圖2中A-A方向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把手轉動90度后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把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B處本實用新型結構局部剖視圖;
圖中:1、門體;2、鎖鏈;21、鏈條;22、鎖頭;3、鏈槽;4、入口;5、單向開關;6、第一磁性件;7、出口;8、斜坡;9、第二磁性件;10、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門把手鎖鏈,包括門體1,門體1上設置有把手10,在門體1側部的墻體上設置鎖鏈2,把手10呈L型結構,在把手10的背部設置有鏈槽3,鏈槽3靠近鎖鏈2一側設置入口4,入口4處設置有單向開關5,單向開關5內部帶有第一磁性件6,在鎖鏈2的另一側設置出口7,出口7底部帶有斜坡8,從而供鎖鏈2快速滑出;鎖鏈2長度小于或等于在初始狀態下該鎖鏈2至把手10出口7處的長度;鎖鏈2由鏈條21與鎖頭22組成,鎖頭22由兩處圓片及連接部構成;鏈槽3內部寬度大于或等于鎖頭22圓片直徑;鏈槽3為直線型或曲線形結構;鎖頭22內設置有與第一磁性件6相匹配的第二磁性件9,從而鎖頭22能與單向開關5吸合。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主要由鎖鏈與把手組成,具體的,把手設置于門體上,鎖鏈一段設置在門體側邊的墻體上,鎖鏈由鏈條與鎖頭組成,鎖頭為兩處圓片及連接部構成,鏈條一段固定在墻體上,另一端連接鎖頭,鏈條的長度小于或等于在初始狀態下該鎖鏈至所述把手出口處的長度,從而當收把處于原始狀態時由于鏈條長度不夠而不能被移出鏈槽,當把手轉到90度位置時鎖鏈的長度正好可以滑出;進一步的,把手為L型結構,其背部設置有鏈槽,鏈槽可以為直線型或者曲線型已幫助鎖頭能夠在必要時快速滑出,鏈槽靠近鎖鏈處設置有供鎖頭卡入的入口,入口處為單向開關,單向開關帶內部有第一磁性件,從而當鎖頭卡入時首先鎖頭的內圓片會擠壓單向開關使其向兩側打開從而使鎖頭從一側進入另一側,當鎖頭通過后單向開關關閉,鎖頭吸附于單向開關內側實現快速上鎖;當需要快速解鎖時首先將把手順時針轉動90度或45度,此時鏈槽也呈傾斜狀,通過手指將鎖頭剝離單向開關,從而鎖頭會沿鏈槽的軌道滑落至鏈槽的出口處,出口處設置有斜坡方便鎖頭脫離出鏈槽實現快速開鎖。
由于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細節,而應在隨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權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圍內的全部變化和改型都應為隨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