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生產制造領域,涉及乘用車白車身生產制造,具體涉及一種后地板總成翻轉工裝車。
背景技術:
后地板總成是焊接在汽車底板后段部分的板塊,其作用主要是用來安裝后排座椅和存放備胎,具體參照圖1,其主要包括位于后地板總成A左、右兩側布置的左、右防撞梁A1、A2和置于左、右防撞梁A1、A2上的鈑金件組成。后地板總成A在焊裝時,需要上下來回多次翻轉以達到在后地板總成A正反面打焊點的目的,且焊點打完后還要上下來回翻轉檢測焊點質量,檢測合格后,后地板總成才能入庫?,F有的后地板總成工裝車只能供后地板總成置放,后地板總成的翻轉依靠至少兩個操作人員站在后地板總成工裝車兩端或者兩側來回翻轉以達到后地板總成的焊裝以及檢測,這種人工翻轉耗費大量人力,且人工翻轉力度不好控制,翻轉穩定性差,特別是操作人員長時間操作,存在體力不夠導致翻轉時后地板總成脫落造成后地板總成磕碰損傷,甚至脫手砸到操作人員造成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后地板總成翻轉工裝車,代替傳統的人工翻轉,翻轉工裝穩定,方便后地板總成打焊點以及焊點質量的檢測。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后地板總成翻轉工裝車,包括底盤和架置于底盤上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位于底盤前、后兩端平行立置的第一、第二支桿,第一、第二支桿的頂端對稱設置有第一、第二軸承座,所述的第一軸承座上設置有第一轉動軸,第一轉動軸位于第一軸承座的內側固連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上以第一轉動軸為對稱軸對稱設置有兩方塊銷,第一限位板上位于方塊銷下方對稱設置有第一支撐板,所述的第二軸承座上設置有第二轉動軸,第二轉動軸位于第二軸承座的內側固連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上以第二轉動軸為對稱軸對稱設置有兩圓柱銷,第二限位板上位于圓柱銷下方對稱設置有第二支撐板;
所述的方塊銷沿平行第一轉動軸的方向滑動可移和/或所述的圓柱銷沿平行第二轉動軸的方向滑動可移;
所述的第一轉動軸位于第一軸承座的外側或者第二轉動軸位于第二軸承座的外側設置限位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于:后地板總成A前端的左、右防撞梁A1、A2所在位具有方形槽孔,后地板總成A后端具有裝配圓孔,由于后地板總成A工藝上這兩方形槽孔以及這兩裝配圓孔的鈑金結構強度較強,將翻轉工裝車位于這兩方形槽孔以及這兩裝配圓孔處分別設置第一、第二限位板,第一、第二限位板構成對后地板總成A前后兩端的夾緊,第一、第二限位板上的第一、第二支撐板完成對后地板總成A前后兩端的支撐,并通過第一限位板上的方塊銷對應插置于方形槽孔內、第二限位板上的圓柱銷對應插置于裝配圓孔內即架起后地板總成A,架置好的后地板總成A通過第一、第二轉動軸置于第一、第二軸承座上,第一、第二轉動軸帶動第一、第二限位板轉動進而帶動第一、第二限位板上的后地板總成A繞第一、第二軸承座連線的垂直方向轉動,進而實現后地板總成A的上下來回多次翻轉,且當須要后地板總成A正面或反面打焊點或者焊點質量檢測時,通過限位機構鎖住第一轉動軸或者第二轉動軸以達到對后地板總成A的限位作用。方便后地板總成A的穩定打焊點或者焊點質量檢測。
附圖說明
圖1為后地板總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4為后地板總成裝置于本實用新型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狀態的俯視圖;
圖6為圖4狀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一種后地板總成翻轉工裝車,包括底盤10和架置于底盤10上的支架20,所述的支架20包括位于底盤10前、后兩端平行立置的第一、第二支桿21、22,第一、第二支桿21、22的頂端對稱設置有第一、第二軸承座23、24,所述的第一軸承座23上設置有第一轉動軸25,第一轉動軸25位于第一軸承座23的內側固連有第一限位板30,第一限位板30上以第一轉動軸25為對稱軸對稱設置有兩方塊銷31,第一限位板30上位于方塊銷31下方對稱設置有第一支撐板32,所述的第二軸承座24上設置有第二轉動軸26,第二轉動軸26位于第二軸承座24的內側固連有第二限位板40,第二限位板40上以第二轉動軸26為對稱軸對稱設置有兩圓柱銷41,第二限位板40上位于圓柱銷41下方對稱設置有第二支撐板42;
所述的方塊銷31沿平行第一轉動軸25的方向滑動可移和/或所述的圓柱銷41沿平行第二轉動軸26的方向滑動可移;
所述的第一轉動軸25位于第一軸承座23的外側或者第二轉動軸26位于第二軸承座24的外側設置限位機構50。
結合圖1,后地板總成A前端的左、右防撞梁A1、A2所在位具有方形槽孔,后地板總成A后端具有裝配圓孔(參照圖5),由于后地板總成A工藝上這兩方形槽孔以及這兩裝配圓孔的鈑金結構強度較強,將翻轉工裝車位于這兩方形槽孔以及這兩裝配圓孔處分別設置第一、第二限位板30、40,第一、第二限位板30、40構成對后地板總成A前后兩端的夾緊,第一、第二限位板30、40上的第一、第二支撐板32、42完成對后地板總成A前后兩端的支撐,并通過第一限位板30上的方塊銷31對應插置于方形槽孔內、第二限位板40上的圓柱銷41對應插置于裝配圓孔內即架起后地板總成A,且為了方便插置,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方案:方案一、所述的方塊銷31沿平行第一轉動軸25的方向滑動可移,這樣先將方塊銷31拉動至遠離后地板總成A位置,讓后地板總成A的裝配圓孔置于圓柱銷41上構成后地板總成A一端的位置穩定,再將方塊銷31推動至后地板總成A 的方形槽孔內構成后地板總成A另一端的位置穩定,完成架置;方案二、所述的圓柱銷41沿平行第二轉動軸26的方向滑動可移,這樣先將圓柱銷41拉動至遠離后地板總成A位置,讓后地板總成A的方形槽孔置于方塊銷31上構成后地板總成A一端的位置穩定,再將圓柱銷41推動至后地板總成A 的裝配圓孔內構成后地板總成A另一端的位置穩定,完成架置;方案三:所述的方塊銷31沿平行第一轉動軸25的方向滑動可移且所述的圓柱銷41沿平行第二轉動軸26的方向滑動可移,這樣上述兩種方案均可以,更方便后地板總成A的架置。架置好的后地板總成A通過第一、第二轉動軸25、26置于第一、第二軸承座23、24上,第一、第二轉動軸25、26帶動第一、第二限位板30、40轉動進而帶動第一、第二限位板30、40上的后地板總成A繞第一、第二軸承座23、24連線的垂直方向轉動,進而實現后地板總成A的上下來回多次翻轉,且當須要后地板總成A正面或反面打焊點或者焊點質量檢測時,通過限位機構50鎖住第一轉動軸25或者第二轉動軸26以達到對后地板總成A的限位作用。方便后地板總成A的穩定打焊點或者焊點質量檢測。
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限位板40包括上、下平行布置的上限位板40a和下限位板40b,上限位板40a與下限位板40b之間設置連接板,所述的第二轉動軸26的內軸端與上限位板40a固連,上限位板40a上位于第二轉動軸26兩側對稱開設有兩連接孔,連接孔上插置有圓柱銷41,圓柱銷41的外銷端設置有與圓柱銷41垂直布置的把手42,上限位板40a上位于把手42所在側設置限位把手42自由轉動的鎖扣,所述的第二支撐板42設置于上限位板40a兩端。
結合圖6,由于后地板總成A位于裝配圓孔所在端的寬度較大,為了減少翻轉力度以及減輕翻轉工裝車的質量,將第二限位板40分置成上限位板40a、下限位板40b兩塊條板,通過將圓柱銷41設置于上限位板40a上,將第二支撐板42設置于下限位板40b上,且采用前述的方案二所述的圓柱銷41沿平行第二轉動軸26的方向滑動可移,并在圓柱銷41的外銷端設置把手42方便圓柱銷41的來回滑移,且在把手42側設置鎖扣鎖住把手42,使得圓柱銷41插置穩定。
進一步的,所述的限位機構50包括對稱開設于第一轉動軸25上的凹槽51,凹槽51的槽型呈半月型,凹槽51的槽底與兩方塊銷31的連線平行,第一轉動軸25的下方設置彈簧銷52,彈簧銷52的頂端設置彈簧塊,彈簧塊的上塊面水平布置且彈簧塊的厚度與凹槽51槽寬一致。
這樣通過第一轉動軸25位于第一軸承座23的外側設置限位機構50,后地板總成A架置于第一、第二限位板30、40上,轉動第一轉動軸25,由于后地板總成A通過方塊銷31、圓柱銷41連接于第一、第二限位板30、40之間,所以會帶動第二轉動軸26同步轉動,也就是在第一轉動軸25側設置限位機構50即可限制后地板總成A的自由轉動,參照圖4,第一轉動軸25上下對稱開設的凹槽51,通過彈簧銷52的彈簧塊與上下凹槽51的限位配合,使得后地板總成A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進一步方便方便打焊點或者焊點質量的檢測。
再進一步的,圓柱銷41上套置有伸縮彈簧,伸縮彈簧的一端固連于把手42上、另一端固連于連接孔內。通過設置的伸縮彈簧方便后地板總成A打焊點結束或者焊點質量的檢測結束地板總成A的卸裝,具體是,轉動把手42,圓柱銷41由于伸縮彈簧的作用帶動圓柱銷41自動回縮,后地板總成A從方塊銷31脫下即可,十分方便。
再進一步的,所述的底盤10為方框型,第一、第二支桿21、22平行立于底盤10前、后兩端框桿的中段,底盤10的四個角部依次設置有萬向輪11。底盤10設置成方框型達到減輕整車的重量的目的,并加設萬向輪11方便整車移動至后地板總成A的上裝位或者卸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