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涉及門窗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無軌、懸浮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企業大門,一般都在地面上鋪有軌道,如折疊式的大門。另像上圖的大門,現在一般在大門的下面大梁壁上裝有齒條(見圖1和圖2),通過固定在齒輪箱外的出軸齒輪傳遞扭矩,使大門平移。
以上移動門的結構,均是采用金屬物件的接觸,如滾輪與軌道的依賴,齒輪與齒條的磨擦等進行定位、傳遞扭矩。這就限制了大門的使用壽命,大門在運行中產生的噪音和磨損在所難免。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大門傳動結構依賴滾輪與軌道,采用齒輪與齒條傳動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無軌、懸浮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動力移動中噪音很小、抖動也很小。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包括帶齒輪梁、調節梁、底座,其特征在于:帶齒輪梁內設齒輪,帶齒輪梁上安裝若干組滾輪Ⅱ,其中一組滾輪Ⅱ與齒輪同軸,調節梁設有滾輪Ⅰ,帶齒輪梁安裝在調節梁的上方或下方,調節梁的一端通過螺栓、螺桿或支柱與帶齒輪梁連接,調節梁的另一端通過調節螺釘與帶齒輪梁連接,調節梁或帶齒輪梁固定在底座上。
進一步優選,帶齒輪梁的兩端分別設置一組平衡輪,一組平衡輪由一個左平衡輪和一個右平衡輪構成。
進一步優選,配備動力裝置,帶齒輪梁的齒輪與動力裝置的動力齒輪嚙合。所述動力裝置是外掛式動力控制箱或平移門電機。可以用鏈輪、帶輪、壓輪等把動力傳遞給帶齒輪梁的滾輪Ⅱ的方法來實現能量傳遞。
進一步優選,滾輪Ⅱ和滾輪Ⅰ采用塑料或硬橡膠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1、利用摩擦原理傳遞動力能量,滾輪可以采用塑料或硬橡膠材料,在整個動力移動中噪音很小、抖動也很小,即使有磨損,只要調節調節螺釘,仍可以不影響使用。
2、不受大梁結構內腔大小的影響,我們有內漲結構和內、外漲(另外見下面附圖)結構選擇。安裝、調試,以后維修也都很方便,最多只要將我們的結構整體(主要是滾輪磨損部分)換掉一個就是。
3、我們在相隔1米處安裝一個相近的同原理結構,兩點一線,替代了軌道作用。不需要安裝軌道,也不需要安裝齒條。減除了一些易磨損、難以安裝的結構,也減除噪音和抖動產生的根源。
4、由于傳動結構緊湊,隱蔽,所以帶動力源的齒輪箱同樣可以做小,做隱蔽。
5、動力控制箱是外置的,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想象制成智能式的模塊,因為這都形成了獨立的單元。這對于安裝調試、維修以及以后的智能配置都帶來很大的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平移門齒條傳動結構主視圖;
圖2是傳統平移門齒條傳動結構側視圖。
圖3是實施例1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立體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1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左視圖;
圖5是實施例1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主視圖。
圖6是實施例1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使用狀態立體示意圖;
圖7是實施例1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使用狀態主視圖;
圖8是實施例1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使用狀態側視圖;
圖9是圖6中A處放大圖。
圖10是實施例2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立體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2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左視圖;
圖12是實施例2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主視圖。
圖13是實施例2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使用狀態立體示意圖;
圖14是實施例2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使用狀態主視圖;
圖15是實施例2的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使用狀態側視圖;
圖16是圖13中B處放大圖。
圖中:1.底梁、2.帶齒輪梁、3.調節梁、4.底座、5.調節螺釘、6.齒輪、7.平衡輪、8.滾輪Ⅰ、9.滾輪Ⅱ、10.動力控制箱、11.后拖輪、12.前拖輪、13.動力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圖3-5所示為外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包括帶齒輪梁2、調節梁3、底座4,帶齒輪梁2內設齒輪6,帶齒輪梁2上安裝兩組滾輪Ⅱ9(兩個滾輪為一組),其中一組滾輪Ⅱ9與齒輪6同軸, 還在帶齒輪梁2的兩端分別設置一組平衡輪7,一組平衡輪7由一個左平衡輪和一個右平衡輪構成,調節梁3設有一組滾輪Ⅰ8,調節梁3固定在底座4上,帶齒輪梁2安裝在調節梁3上方,調節梁3的一端通過螺栓、螺桿或支柱與帶齒輪梁2連接,調節梁3的另一端通過調節螺釘5與帶齒輪梁2連接,通過調節調節螺釘5調節該端調節梁3與帶齒輪梁2的距離。滾輪Ⅱ9和滾輪Ⅰ8可以采用塑料或硬橡膠材料,在整個動力移動中噪音很小、抖動也很小,
使用狀態如圖6-9所示,帶齒輪梁2的滾輪Ⅱ9與底梁1的底邊上表面接觸,左平衡輪和右平衡水平設置,分別與底梁1的左右側壁配合,調節梁3的滾輪Ⅰ8與底梁1的底邊下表面接觸。在底梁1上安裝兩個外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其中一個外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作為后拖輪11,另一個外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作為前拖輪12,在后拖輪11上安裝動力控制箱10,動力控制箱10的動力齒輪13與帶齒輪梁2的齒輪6嚙合。
通過調節調節螺釘5使得裝在底梁1的底邊上表面的滾輪Ⅱ9和底邊上表面的滾輪Ⅰ8夾緊底梁1的底邊,增加滾輪Ⅱ9和滾輪Ⅰ8對底梁1的正壓力,依靠滾輪對底梁1底邊的摩擦力,動力齒輪13帶動齒輪6旋轉,齒輪6帶動滾輪Ⅱ9旋轉,從而推動底梁1移動。
所述動力齒輪13是由外掛動力控制箱10的輸出軸上裝的齒輪,由動力控制箱10的動力帶動旋轉起來,并且帶動內壁下面齒輪6聯動滾輪Ⅱ9旋轉,從而進行能量的傳遞。其中我們也可以用平移門電機、鏈輪、帶輪、壓輪等把動力傳遞給帶齒輪梁2的滾輪Ⅱ9的方法來實現能量傳遞。
考慮到長長的大門需要在穩定中運行,我們在相隔1米的距離再裝一個相近的同原理的結構(就是少一個動力傳遞的齒輪6,其余結構相同,可以調節滾輪Ⅱ9、滾輪Ⅰ8對內壁的壓力)作為前拖輪12,作為支撐點,這樣可以替代原來的軌道作用,大門在移動中一定會平穩移動。
實施例2
圖10-12所示為內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包括帶齒輪梁2、調節梁3、底座4,帶齒輪梁2內設齒輪6,帶齒輪梁2上安裝兩組滾輪Ⅱ9(兩個滾輪為一組),其中一組滾輪Ⅱ9與齒輪6同軸, 還在帶齒輪梁2的兩端分別設置一組平衡輪7,一組平衡輪7由一個左平衡輪和一個右平衡輪構成,調節梁3設有一組滾輪Ⅰ8,帶齒輪梁2固定在底座4上,調節梁3安裝在帶齒輪梁2上方,調節梁3的一端通過螺栓、螺桿或支柱與帶齒輪梁2連接,調節梁3的另一端通過調節螺釘5與帶齒輪梁2連接,通過調節調節螺釘5調節該端調節梁3與帶齒輪梁2的距離。
使用狀態如圖13-16所示,帶齒輪梁2的滾輪Ⅱ9與底梁1的底邊上表面接觸,左平衡輪和右平衡水平設置,分別與底梁1的左右側壁配合,調節梁3的滾輪Ⅰ8與底梁1的頂壁下表面接觸。在底梁1上安裝兩個內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其中一個外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作為后拖輪11,另一個內襯式平移門無齒條摩擦傳動裝置作為前拖輪12(省去齒輪6),在后拖輪11上安裝動力控制箱10,動力控制箱10的動力齒輪13與帶齒輪梁2的齒輪6嚙合。
通過調節調節螺釘5使得滾輪Ⅱ9和滾輪Ⅰ8張開距離更大,增加滾輪Ⅱ9和滾輪Ⅰ8對底梁1的正壓力,依靠滾輪對底梁1的摩擦力,動力齒輪13帶動齒輪6旋轉,齒輪6帶動滾輪Ⅱ9旋轉,從而推動底梁1移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