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塑機機械手。
背景技術:
注塑機的機械手主要包括臂、沿臂的長度方向布置的導軌、可移動配置在導軌上的滑座、設置在滑座與臂之間用于驅動滑座移動的移動機構、設置在滑座上的用于抓取塑料產品的治具和分別與移動機構和治具連接的控制裝置。
注塑機的機械手用于將抓取成型的產品并移動至指定位置,機械手在非工作狀態是停留在注塑機的安全門限位以上的待取料位置。此時,機械手臂的狀態為回到上行程的機械限位位置,當注塑機注塑完相應的產品開模之后,機械手臂從上限位下降至取料位置,抓取相應的注塑產品,在取得注塑產品之后手臂上升至上行程的機械限位位置;然后移動到放產品位置的上方,手臂下降至放產品的位置將產品放下,最后回到手臂上行程最高點后移動到待取料位置。上述機械手執行動作的一個周期需要返回手臂上行程的機械限位位置兩次。運動過程中手臂行走距離過長,消耗時間過多,在大批量生產時必定達不到最高效的生產方式,機械手長時間長距離的行走運作必定導致磨損量的加大;另外上述機械手的動作精度差,容易出現機械手與注塑機的開合模動作相沖突而造成碰撞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安全可靠、動作穩定且可縮短動作行程的注塑機機械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用于注塑機的機械手,包括臂、沿臂的長度方向布置的導軌、可移動配置在導軌上的滑座、設置在滑座與臂之間用于驅動滑座移動的移動機構和用于控制移動機構的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臂上以確定安全位置的被感應元件、設置在滑座上可感應被感應元件的感應裝置,控制裝置與感應裝置連接,可根據感應裝置反饋的信號控制移動機構,使滑座準確停留在安全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被感應元件為磁鐵,所述感應裝置為磁性接近開關。
進一步的,所述被感應元件為沿臂的長度方向布置的鐵條,所述感應裝置為可感應鐵條的感應開關。
進一步的,所述移動機構包括間隔布置在所述臂上的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張緊在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之間的皮帶、連接驅動主動皮帶輪轉動的伺服電機,所述滑座與皮帶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感應裝置通過一安裝座安裝在所述滑座上。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被感應元件和感應裝置配合可使滑座準確定位在安全位置,在安全位置機械手不會干擾注塑機的開合模動作,保證機械手的安全穩定動作,并且從該安全位置可快速到達取料位置和卸料位置,從而縮短機械手的動作行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部件間的磨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照圖1所示,一種用于注塑機的機械手,包括豎直布置的臂1、豎直布置在臂1上的直線導軌2、可移動配置在直線導軌2上的滑座3、設置在滑座3與臂1之間用于驅動滑座3移動的移動機構和用于控制移動機構的控制裝置,上述結構為公知的現有技術,在這里不再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于:還包括設置在臂1上以確定安全位置的磁鐵43、通過安裝座41設置在滑座3上可感應磁鐵43的磁性接近開關42,控制裝置與磁性接近開關42連接,可根據磁性接近開關42反饋的信號控制移動機構,使滑座3準確停留在安全位置。
在安全位置的機械手不會干擾注塑機的開合模動作,保證機械手的安全穩定動作,并且從該安全位置可快速到達取料位置和卸料位置,從而縮短機械手的動作行程,提高工作效率。
實施例二,參照圖2所示,一種用于注塑機的機械手,包括豎直布置的臂1、豎直布置在臂1上的直線導軌2、可移動配置在直線導軌2上的滑座3、設置在滑座3與臂1之間用于驅動滑座3移動的移動機構和用于控制移動機構的控制裝置,上述結構為公知的現有技術,在這里不再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于:還包括設置在臂1上以確定安全位置的鐵條53、通過安裝座51設置在滑座3上可感應鐵條53的感應開關52,控制裝置與感應開關52連接,可根據感應開關52反饋的信號控制移動機構,使滑座3準確停留在安全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