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速固定平臺,尤其是一種切割機用快速固定平臺。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切割機的固定平臺,工作時首先將工件吊到固定平臺上,然后再通過人工旋緊壓緊螺栓等進行固定,這樣工人的勞動強度很大,尤其對于一些大型的異形工件,固定和拆卸更為困難,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切割機用快速固定平臺,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切割機用快速固定平臺,包含工裝平臺、真空抽吸裝置、總抽氣管道、真空倉、分支管路、吸盤固定裝置;
所述真空抽吸裝置的排氣端連通大氣,其抽氣端與所述總抽氣管道的一端相連接;
所述真空倉設置在所述工裝平臺的側面,與所述總抽氣管道的另一端相連接;
各吸盤固定裝置結構相同,沿直線方向設置于所述工裝平臺上;所述吸盤固定裝置均包括:第一吸盤裝置和第二吸盤裝置;
所述第一吸盤裝置包括:吸盤座、真空吸盤和空心絲桿;所述吸盤座上部為斜面板;所述空心絲桿,外部設有螺紋,垂直固定在所述吸盤座上部的斜面板上;所述真空吸盤,為錐盤形結構,其中心為空心通道,所述真空吸盤與所述空心絲桿相連接;
所述第二吸盤裝置與所述第一吸盤裝置結構相同,對稱設置在所述工裝平臺上,所述第一吸盤裝置的上部斜面與所述第二吸盤裝置的上部斜面形成V字形夾角;
所述分支管道數(shù)量與所述空心絲桿數(shù)量相同,與所述空心絲桿一一對應,所述分支管道的一端與所述真空倉相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吸盤固定裝置的各空心絲桿相連接。
優(yōu)選地,所述吸盤固定裝置至少為2個,并沿直線均勻設置在所述工裝平臺上。
進一步地,所述吸盤固定裝置的固定座以整體可拆卸方式固定在所述工裝平臺上。
進一步地,所述吸盤固定裝置里的兩固定座,其斜面板與其座體之間通過轉軸連接,斜
面板背面鉸接有可控式液壓支撐桿,兩斜面板之間形成V形夾角。
進一步地,在所述工裝平臺上部,所述各吸盤固定裝置的前部或者后部,以可拆卸方式
安裝有工程塑料支撐筋板,其支撐面形狀與需要固定的工件形狀相吻合。
進一步地,所述工程塑料為ABS工程塑料。
進一步地,在所述的工裝平臺上設有限位活動擋塊。
進一步地,在與所述真空倉相連的抽氣管路上還設有抽氣閥門,在所述真空倉上獨立設有進氣閥門。
進一步地,所述真空吸盤材質為軟質橡膠或硅膠。
進一步地,所述各分支管道與真空倉之間通過快換接頭連接。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空氣抽吸裝置將各真空吸盤與工件外表面形成的腔體內的空氣快速抽走,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多個吸盤同時將工件快速吸緊固定,卸載時將真空倉上的進氣閥門打開,外界空氣在大氣壓作用下快速進入吸盤與工件表面形成的腔體內,內外大氣壓平衡后可以迅速拆卸。本實用新型裝卸速度快,效率高,工人勞動強度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三維軸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的第一吸盤裝置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二的第一吸盤裝置示意圖
圖中:1、真空抽吸裝置 2、總抽氣管道
3、抽氣閥門 4、真空倉
5、快換接頭 6、進氣閥門
7、工裝平臺 8、支撐筋板
9、吸盤固定裝置 10、分支管道
11、限位活動擋塊 12、斜面板
13、轉軸 14、吸盤座體
15、可控式液壓支撐桿 91、第一吸盤裝置
92、第二吸盤裝置 911、真空吸盤
912、空心絲桿 913、吸盤座
具體實施方式
說明書附圖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 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chǎn)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所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間”等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
實施例一
參照附圖1、附圖2,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切割機用快速固定平臺,真空抽吸裝置1的排氣端連通大氣,其抽氣端與總抽氣管道2的一端相連接;真空倉4設置在工裝平臺7的側面,與總抽氣管道2的另一端相連接;各吸盤固定裝置9結構相同,沿直線方向設置于工裝平臺上7;吸盤固定裝置9均包括:第一吸盤裝置91和第二吸盤裝置92;第一吸盤裝置91包括:吸盤座913、真空吸盤911和空心絲桿912;吸盤座913上部為斜面板;空心絲桿912外部設有螺紋,通過螺母垂直固定在吸盤座913上部的斜面板上;真空吸盤911,為錐盤形結構,其中心為空心通道,真空吸盤911與所述空心絲桿912相連接;第二吸盤裝置92與第一吸盤裝置91結構相同,對稱設置在工裝平臺7上,第一吸盤裝置91的上部斜面板與第二吸盤裝置92的上部斜面板形成V字形夾角;分支管道10的數(shù)量與空心絲桿912的數(shù)量相同,與空心絲桿912一一對應,分支管道10的一端與真空倉4相連接,另一端與吸盤固定裝置9的各空心絲桿912相連接。吸盤固定裝置9為3個,并沿直線均勻設置在工裝平臺7上。第一吸盤裝置91和第二吸盤裝置92的固定座以螺栓連接等可拆卸方式固定在工裝平臺7上,可根據(jù)工件的大小形狀,更換成與工件大小形狀相適應的吸盤座,以滿足不同加工工件的需求。各吸盤固定裝置9旁邊,以插接方式或螺栓固定方式安裝有AB S工程塑料支撐筋板8,其支撐面形狀可以根據(jù)工件形狀配做,其耐腐蝕,易于加工。工裝平臺上設有限位活動擋塊11,可以對工件進行限位。在與真空倉相連的抽氣管路上設有抽氣閥門3,在真空倉上獨立設有進氣閥門6。真空吸盤911材質為軟質橡膠或硅膠。各分支管道10與真空倉4之間通過快換接頭5連接,當更換吸盤固定裝置時可以將各分支管道5與真空倉4斷開以方便操作。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點在于,吸盤固定裝置為液壓可調式,如附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液壓可調式第一吸盤裝置,吸盤裝置的上部斜面板12與吸盤座體14分開,并通過轉軸13轉動連接,斜面板12背面鉸接有可控式液壓支撐桿15,第二吸盤裝置與第一吸盤裝置結構相同,對稱設置在工裝平臺7上,第一吸盤裝置與第二吸盤裝置兩斜面板形成的V字形夾角可通過調節(jié)可控式液壓支撐桿的伸縮進行調整。
本實用新型通過連接,最終在真空抽吸裝置1和各真空吸盤911間形成了若干個氣流通道,將工件吊到平臺上后,當真空抽吸裝置工作時,將各真空吸盤內的空氣快速抽出,工件表面和各真空吸盤間形成負壓,將工件牢牢吸附在真空吸盤上,這樣就可以進行切割和打孔等工作。需要卸載工件時,將進氣閥門打開,外界空氣在大氣壓作用下快速涌入真空吸盤,當真空吸盤內的壓力與大氣壓相等時,可以將工件進行卸載。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裝卸工件時,安裝快,拆卸快,能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和使用意義。
上述實施方式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還有許多方面可以在不違背總體思想的前提下進行改進,對于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可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