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氣流紡紗裝置以及紡紗機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10293閱讀:1038來源:國知局
氣流紡紗裝置以及紡紗機械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主要涉及能夠使第2塊從第1塊分離的氣流紡紗裝置。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的氣流紡紗裝置具備作為第1塊的噴嘴保持架、作為第2塊的心軸部件以及氣缸。噴嘴保持架與心軸部件經由直線狀的導桿連接。通過驅動氣缸,心軸部件沿著導桿滑動。由此,使心軸部件從噴嘴保持架分離,能夠除去堆積在心軸部件與噴嘴保持架之間的纖維。

專利文獻2的氣流紡紗裝置具備第1塊、第2塊以及氣缸。第1塊對于從牽伸裝置送來的纖維束產生捻回氣流。第2塊對于從第1塊送來的纖維束,產生與上述第1塊不同方向的捻回氣流。第1塊以及第2塊被安裝為,能夠通過相同的轉動軸轉動。通過使氣缸動作,第1塊以及第2塊以一體地遠離牽伸裝置的方式轉動。此外,當使氣缸動作一定程度以上時,僅第1塊與止擋件接觸,由此第2塊以從第1塊離開的方式轉動。由此,能夠除去堆積在牽伸裝置與第1塊之間以及第1塊與第2塊之間的纖維。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1823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38210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為了除去堆積在第1塊與第2塊之間的纖維,優選使第1塊與第2塊分離,而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的下游側和第2塊的上游側。專利文獻1的氣流紡紗裝置構成為,使心軸部件直線地滑動而從噴嘴保持架離開,因此,為了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的下游側和第2塊的上游側,需要增大滑動量。但是,在滑動量較大的情況下,必須在氣流紡紗裝置周圍設置考慮了該滑動量的空間。

在專利文獻2中,第2塊的前端的噴嘴是精密的構件,因此噴嘴與第1塊接觸是不優選的。因而,需要使第2塊以接近于直線(纖維行進方向)的角度從第1塊分離。在該情況下,需要將轉動軸配置得較遠(增長臂的長度)。但是,在臂變長的情況下,氣流紡紗機本身的尺寸會變大。此外,在使第2塊以接近于直線的角度分離的情況下,必須在氣流紡紗裝置周圍設置考慮到第2塊的轉動的空間。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在能夠使第2塊從第1塊分離的氣流紡紗裝置中,提供緊湊的構成。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根據本發明的第1觀點,氣流紡紗裝置具備第1塊以及第2塊。在上述第1塊形成有對纖維束進行引導的行進路徑。上述第2塊配置于上述第1塊的纖維行進方向的下游側,將上述纖維束進一步朝下游側進行引導。上述第2塊能夠執行沿著纖維行進方向從上述第1塊直線地離開的第1分離動作、以及在該第1分離動作之后朝與該第1分離動作不同的方向移動或者改變姿態的第2分離動作。

由此,通過進行第1分離動作,能夠防止第1塊與第2塊的接觸,并且,通過進行第2分離動作,能夠以較少的移動量使第2塊移動為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的下游側和第2塊的上游側。因而,能夠減小設置于氣流紡紗裝置周圍的空間,或者能夠抑制氣流紡紗裝置本身的尺寸。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第1塊能夠移動。由此,能夠除去堆積在第1塊的纖維行進方向的上游側的纖維。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至少在上述第2塊進行上述第1分離動作時,上述第1塊朝與該第2塊相同的方向移動。由此,第1塊與第2塊分離的方向相同,因此能夠使動力傳遞機構簡單。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第2分離動作是圓弧運動。由此,能夠以更少的移動量使第2塊位于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的下游側和第2塊的上游側的位置。

上述氣流紡紗裝置具備引導部件以及插入部件。在上述引導部件形成有導槽,該導槽包括直線狀的第1部分以及沿著與第1部分不同的方向的第2部分。上述插入部件插入到上述導槽中,沿著該導槽與上述第2塊一起移動。由此,能夠通過簡單的構成使第2塊進行第1分離動作以及第2分離動作。

上述氣流紡紗裝置具備驅動部,該驅動部產生用于使上述第2塊進行上述第1分離動作以及上述第2分離動作的動力。由此,能夠使動力傳遞機構簡單。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驅動部具備氣缸、滾珠絲杠及馬達、線性馬達中的至少任一個。由此,能夠通過簡單的構成使第2塊進行第1分離動作以及第2分離動作。

上述氣流紡紗裝置具備導軌、滑動部以及密封部件。上述導軌被設置成沿著上述第1塊與上述第2塊的排列方向。上述滑動部通過上述驅動部的動力沿著上述導軌與上述第2塊一起移動。上述密封部件覆蓋上述導軌與上述滑動部之間。由此,能夠防止纖維向導軌與滑動部之間的附著,因此能夠降低維護的頻率。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至少上述第1塊、上述第2塊、上述驅動部、上述導軌以及上述滑動部能夠一體地進行拆裝。由此,能夠一體地拆卸多個部件,因此能夠提高維護性。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驅動部對上述纖維行進方向上的上述第2塊相對于上述第1塊的位置進行調整。由此,例如能夠根據維護的內容而使第1塊與第2塊的間隔不同。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驅動部構成為能夠對上述第2塊相對于上述第1塊的移動速度進行控制。由此,例如通過在第1塊與第2塊接觸之前降低第2塊的速度,由此能夠抑制第1塊與第2塊接觸時的沖擊。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第2分離動作是上述第2塊在與上述第1分離動作不同的方向上移動,使上述第2塊的姿態變化的動作。由此,能夠以更少的移動量使第2塊位于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的下游側和第2塊的上游側的位置。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第1塊具備捻回氣流產生噴嘴,為了使紡紗室產生捻回氣流而噴射的空氣在該捻回氣流產生噴嘴中通過。上述第2塊具備中空導向軸體,在上述紡紗室中受到捻回氣流的作用而被加捻的上述纖維束在該中空導向軸體中通過。由此,在具備第1塊和中空導向軸體的氣流紡紗裝置中,能夠使中空導向軸體在緊湊的空間內移動。

在上述氣流紡紗裝置中,上述第1塊具備第1噴嘴,為了對上述纖維束作用第1方向的捻回氣流而噴射的空氣在該第1噴嘴中通過。上述第2塊具備第2噴嘴,為了對上述纖維束作用與上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捻回氣流而噴射的空氣在該第2噴嘴中通過。由此,在兩個噴嘴串聯配置的氣流紡紗裝置中,能夠使第2塊在緊湊的空間內移動。

根據本發明的第2觀點,紡紗機械具備上述氣流紡紗裝置、牽伸裝置以及卷取部。上述牽伸裝置對由上述氣流紡紗裝置紡紗的上述纖維束進行牽伸。上述卷取部將由上述氣流紡紗裝置生成的紗線卷取成卷裝。

由此,能夠減小氣流紡紗裝置周圍的空間,因此能夠使紡紗機械緊湊地構成。

在上述紡紗機械中,上述第1塊以沿著纖維行進方向從上述牽伸裝置直線地離開的方式進行動作。由此,在使第1塊在從牽伸裝置分離之后向原來的位置返回時,能夠防止纖維行進的位置偏移。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具備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的紡紗單元的構成的側視圖。

圖2A是氣流紡紗裝置的側視圖,圖2B是氣流紡紗裝置的平面圖。

圖3是表示氣流紡紗裝置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

圖4A、圖4B以及圖4C是表示第1塊以及第2塊進行移動的情況的圖。

圖5A是示意地表示現有例1的構成以及動作的圖,圖5B是示意地表示現有例2的構成以及動作的圖。

圖6A以及圖6B是示意地表示變形例的構成以及動作的圖。

圖7A以及圖7B是第2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的側視圖。

圖8是表示使第2塊從紡紗位置移動至維護位置時的速度變化的圖表。

圖9是表示使第2塊從維護位置移動至紡紗位置時的速度變化的圖表。

具體實施方式

接著,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細紗機(紡紗機械)進行說明。在本說明書中,“上游”以及“下游”意味著紡紗時的纖維束以及細紗的行進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細紗機具備并排設置的多個紡紗單元2、集中地管理該紡紗單元的省略圖示的機體控制裝置以及相對于多個紡紗單元2設置的至少1個省略圖示的回收裝置。各紡紗單元2為,通過氣流紡紗裝置9對從牽伸裝置7送來的纖維束8進行紡紗而生成細紗10,并通過卷取部26卷取該細紗10而形成卷裝50。

如圖1所示,各紡紗單元2具備從上游朝向下游依次配置的、牽伸裝置7、氣流紡紗裝置9、紗線存積裝置22、接頭裝置23、紗線監視裝置25以及卷取部26。紡紗單元2所具備的各部分,由設置于該紡紗單元2的單元控制器30控制。在圖1中,僅對單元控制器30的控制對象的一部分賦予箭頭。紡紗單元2所具備的各部分,也可以由機體控制裝置控制。

牽伸裝置7從上游側起依次具備后輥16、第三輥17、架設有橡膠制的龍帶18的中輥19以及前輥20這四個牽伸輥。各牽伸輥被以規定的旋轉速度旋轉驅動。此外,牽伸裝置7具有以與各牽伸輥對置的方式配置的對置輥。

牽伸裝置7通過將從省略圖示的紗條箱經由導條架供給的紗條15夾在多個牽伸輥與多個對置輥之間而進行輸送,由此進行拉伸(牽伸)直至成為規定的纖維量(或者粗細),從而生成纖維束8。

在前輥20的緊下游配置有氣流紡紗裝置9。由牽伸裝置7牽伸后的纖維束8被供給至氣流紡紗裝置9。氣流紡紗裝置9對從牽伸裝置7供給的纖維束8加捻而生成細紗10。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利用捻回氣流對纖維束8加捻的氣流式的紡紗裝置。另外,關于氣流紡紗裝置9的詳細構成將后述。

在氣流紡紗裝置9的下游設置有送出輥21以及能夠相對于送出輥21接近分離的夾持輥。通過將從氣流紡紗裝置9送出的細紗10夾在送出輥21與夾持輥之間而使送出輥21旋轉驅動,由此能夠將細紗10朝向卷取部26輸送。

在送出輥21的下游配置有對細紗10進行引導的第1導紗器46。第1導紗器46將細紗10向紗線存積裝置22引導。第1導紗器46能夠移動,以便在進行接頭時等將細紗10向紗線存積裝置22拉近。

在第1導紗器46的下游設置有紗線存積裝置22。紗線存積裝置22具備紗線存積輥41、使該紗線存積輥41旋轉驅動的電動馬達42以及掛紗部件43。通過在紗線存積輥41的外周面上卷繞細紗10,由此細紗10被暫時存積。

在紗線存積輥41的下游側端部安裝有掛紗部件43。掛紗部件43被支承為能夠相對于紗線存積輥41相對旋轉。在掛紗部件43或者紗線存積輥41的任一方安裝有永久磁鐵,在另一方安裝磁滯材料。通過這些磁性機構,產生抵抗掛紗部件43相對于紗線存積輥41相對旋轉的扭矩。因而,僅在對掛紗部件43施加了克服該扭矩的力的情況(施加有規定以上的張力的情況)下,掛紗部件43才相對于紗線存積輥41相對地旋轉,能夠對卷繞于紗線存積輥41的細紗10進行退繞。此外,在未對掛紗部件43施加克服該扭矩的力的情況下,紗線存積輥41與掛紗部件43一體地旋轉,在紗線存積輥41上存積細紗10。

如此,紗線存積裝置22進行動作,以便當下游側的紗線張力升高時對細紗10進行退繞,當紗線張力降低(細紗10要松弛)時停止細紗10的退繞。由此,紗線存積裝置22能夠消除細紗10的松弛,而對細紗10賦予適當的張力。此外,通過掛紗部件43如上述那樣進行動作,以便吸收對紗線存積裝置22與卷取部26之間的細紗10施加的張力的變動,由此能夠防止該張力的變動對從氣流紡紗裝置9到紗線存積裝置22之間的細紗10造成影響。

相對于細紗機的設置面,紗線存積裝置22上游側的紗線行進方向為大致水平方向,但紗線存積裝置22下游側的紗線行進方向為斜上方向。因而,細紗10的卷取中的紗線通道由于紗線存積裝置22而較大(90°以上)地彎曲。

在紗線存積輥41的下游設置有對從該紗線存積輥41退繞的細紗10進行引導的第2導紗器47。

在第2導紗器47的下游設置有接頭裝置23。在氣流紡紗裝置9與卷裝50之間的細紗10由于某種理由而成為斷開狀態時,接頭裝置23對來自氣流紡紗裝置9的細紗10(第1紗線)與來自卷裝50的細紗10(第2紗線)進行接頭。在本實施方式中,接頭裝置23是通過由壓縮空氣產生的捻回氣流使紗頭彼此捻合的捻接裝置。但是,接頭裝置23并不限定于上述捻接裝置,例如能夠采用機械式的打結器等。

紡紗單元2具備將細紗10引導至接頭裝置23的引導裝置。引導裝置由輸送第1紗線的第1引導裝置27以及將第2紗線輸送至接頭裝置23的第2引導裝置28構成。

第1引導裝置27的基端部分被支承為能夠轉動。第1引導裝置27能夠以該基端部分為轉動中心沿上下方向轉動。第1引導裝置27構成為中空狀,并且與省略圖示的鼓風機連接,能夠產生吸引氣流。第1引導裝置27通過朝下方轉動,由此能夠捕捉送出輥21送出的第1紗線的紗頭(參照圖1的點劃線)。此時,在本實施方式中,送出輥21與夾持輥接觸,但是也可以使送出輥21與夾持輥不接觸。第1引導裝置27在捕捉到第1紗線之后朝上方轉動,由此能夠將第1紗線朝接頭裝置23輸送。

第2引導裝置28的基端部分被支承為能夠轉動。第2引導裝置28能夠以該基端部分為旋轉中心沿上下方向轉動。第2引導裝置28也構成為中空狀,并且與省略圖示的鼓風機連接,能夠產生吸引氣流。第2引導裝置28通過朝上方轉動,由此能夠捕捉第2紗線的紗頭(參照圖1的點劃線)。第2引導裝置28在捕捉到第2紗線之后朝下方轉動,由此能夠將第2紗線朝接頭裝置23輸送。

通過在該狀態下使接頭裝置23動作,由此將第1紗線與第2紗線進行接頭,在氣流紡紗裝置9與卷裝50之間使細紗10成為連續狀態。由此,能夠重新開始朝卷裝50卷取細紗10。

在接頭裝置23的下游設置有紗線監視裝置25。紗線監視裝置25通過省略圖示的靜電電容式傳感器對行進的細紗10的粗細進行監視。紗線監視裝置25在檢測到細紗10的紗疵(細紗10的粗細等存在異常的部位)的情況下,將紗疵檢測信號發送至單元控制器30。單元控制器30在接收到紗疵檢測信號的情況下,驅動配置在紗線監視裝置25附近的切斷器24(紗線切斷裝置),切斷細紗10。另外,紗線監視裝置25并不限定于靜電電容式的傳感器,例如也可以通過光透射式的傳感器對細紗10的粗細進行監視。此外,作為紗疵,也可以對細紗10所包含的異物進行監視。

在紗線存積裝置22的下游配置有卷取部26。卷取部26具備搖架臂52以及卷取滾筒53。從紗線存積裝置22向卷取部26的紗線通道,通過下游導紗器48而彎曲并被引導。

搖架臂52能夠將用于卷繞細紗10的卷取管51支承為能夠旋轉。搖架臂52能夠以其基端部分為轉動中心進行轉動。由此,即便在卷取管51上卷繞細紗10而卷裝50的直徑變大,也能夠適當地持續進行細紗10的卷取。

省略圖示的卷取滾筒驅動馬達的驅動力被傳遞至卷取滾筒53,由此卷取滾筒53在與卷取管51或者卷裝50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旋轉。在卷取滾筒5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省略圖示的橫動槽,通過該橫動槽能夠使細紗10以規定的幅度進行橫動。由此,卷取部26能夠在使細紗10橫動的同時卷繞于卷取管51,而形成卷裝50。

接著,參照圖2A、圖2B以及圖3對氣流紡紗裝置9的構成進行說明。

如圖2A所示,氣流紡紗裝置9具備第1塊60、第2塊70、基座部80以及動力傳遞部90。

第1塊60配置于氣流紡紗裝置9的上游側端部。如圖3所示,第1塊60具備纖維引導器61、紡紗室62以及捻回氣流產生噴嘴63。

纖維引導器61將由牽伸裝置7牽伸后的纖維束8朝向氣流紡紗裝置9的內部引導。在纖維引導器61形成有纖維導入口61a、導紗針61b以及行進路徑61c。由牽伸裝置7牽伸后的纖維束8,從纖維導入口61a導入,以卷掛于導紗針61b的方式沿著行進路徑61c行進,而引導至紡紗室62內。氣流紡紗裝置9從捻回氣流產生噴嘴63朝紡紗室62內噴出空氣,對紡紗室62內的纖維束8作用捻回氣流。

第2塊70具備中空導向軸體71以及紗線通路72。紗線通路72形成于中空導向軸體71的軸中心。通過由從捻回氣流產生噴嘴63噴射的空氣產生的捻回氣流,纖維束8的纖維的后端在中空導向軸體71的前端的周圍舞動。由此,對纖維束8加捻而生成細紗10。細紗10通過紗線通路72而從下游側的紗線出口(省略圖示)朝氣流紡紗裝置9的外部送出。

另外,如圖2A所示,第2塊70具備朝左方向以及右方向(與纖維行進方向正交的方向)分別突出的第1銷(插入部件)73以及第2銷74。第1銷73配置于比第2銷74更靠下游側。在紡紗時(圖2A所示的狀態),第1銷73與第2銷74被配置成離基座部80的距離(高度)成為大致相同。

基座部80是矩形的框狀的部件,構成氣流紡紗裝置9的一側(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下側)的端部。如圖2A以及圖2B所示,在基座部80安裝有兩個導軌81、滑動部82以及氣缸(驅動部)83。

兩個導軌81分別是棒狀的部件,并被配置成導軌81的長度方向與纖維行進方向一致(平行)。導軌81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有合計兩根。

滑動部82支承第1塊60以及第2塊70。在滑動部82形成有用于供導軌81插通的軌道插通孔82a(參照圖2A的放大截面圖)。另外,如該放大截面圖所示,導軌81經由襯套82b支承于滑動部82。毛氈密封(密封部件)82c安裝于襯套82b的外側(軌道插通孔82a的開放孔(入口)與襯套82b之間的空間)。由此,能夠防止纖維侵入襯套82b的內部。毛氈密封82c也能夠變更為由毛氈以外的材質構成的密封部件。

氣缸83為,通過被從省略圖示的管供給空氣,由此能夠使活塞桿移動。滑動部82構成為與活塞桿一體地移動。由此,通過對朝氣缸83的空氣供給進行控制,由此能夠使滑動部82自由地滑動。

動力傳遞部90具備兩個第1導板91以及兩個第2導板(引導部件)96。1個第1導板91和1個第2導板96相對于纖維行進路徑配置于一側,1個第1導板91和1個第2導板96相對于纖維行進路徑配置于另一側。兩個第1導板91和兩個第2導板96經由規定的部件安裝于滑動部82,并與滑動部82一體地滑動。

在各第1導板91形成有貫通狀的第1導槽92。第1導槽92形成為,長度方向成為上下方向(在側視時與纖維行進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述第1銷73插入于第1導槽92。

在各第1導板91安裝有螺旋彈簧93。螺旋彈簧93將第1導板91朝圖2A的粗線所示的箭頭的方向施力。在至少1個第1導板91的下端(基端、基座部80側的端部),配置有對第1導板91的滑動或者轉動進行限制的限制部件94。在圖2A所示的狀態(紡紗中等的通常狀態)下限制為,第1導板91不會越過限制部件94的限制位置而旋轉。限制部件94安裝于基座部80。即便滑動部82滑動,限制部件94的位置也不改變。因而,在使滑動部82滑動了的情況下,第1導板91的下端被限制部件94推壓,由此以克服螺旋彈簧93的施加力的方式作用力,能夠使第1導板91逆時針(第2塊70從第1塊60離開的方向)轉動(參照后述的圖4A至圖4C)。另外,如圖2B所示,兩個第1導板91通過連結部95相互連結。

兩個第2導板96以與兩個第1導板91平行的方式配置,并相對于兩個第1導板91配置于內側(比第1導板91更接近第2塊70的位置)。在各第2導板96形成有第2導槽(導槽)97。第2導槽97由形成于上游側的直線部97a和形成于下游側的圓弧部97b構成。直線部97a是與纖維行進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直線狀的槽。圓弧部97b是形成為向下游側以及下方側(遠離紗線通道的方向)彎曲的方向的圓弧狀的槽。在各第2導槽97中插入有第1銷73以及第2銷74。第1銷73插入于第1導槽92以及第2導槽97的雙方。

如此,在本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9中,包括氣缸83在內的全部部件安裝于基座部80。換言之,氣流紡紗裝置9被模塊化。因而,能夠通過較少的工序從細紗機僅將氣流紡紗裝置9拆卸,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維護。

接著,參照圖4A至圖4C對在維護時使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移動時的流程進行說明。

例如,在操作人員從與機體控制裝置或者單元控制器30連接的操作部指示了維護的情況下,或者在由傳感器檢測到在氣流紡紗裝置9中堆積了纖維的情況下,單元控制器30進行控制以便朝氣缸83供給空氣,使滑動部82朝下游側滑動。第1塊60、第2塊70以及動力傳遞部90與滑動部82一體地朝下游側移動(參照圖4B)。

由此,能夠使第1塊60從牽伸裝置7分離。第1塊60沿著纖維行進方向直線地滑動,因此即便假設在使第1塊60返回的位置從分離前的位置偏移若干的情況下,纖維束8行進的路徑(紗線通道)也不會變化。

通過滑動部82朝下游側滑動,由此兩個第1導板91的各下端從限制部件94受力,而兩個第1導板91沿圖4B的逆時針方向轉動(參照圖4B)。由此,兩個第1導板91的各第1導槽92按壓第1銷73,因此第2塊70朝下游側移動。兩個第1導板91以各下端為中心進行轉動,因此,第2塊70的滑動量大于第1塊60的滑動量。由此,能夠使第2塊70從第1塊60分離。

第1銷73以及第2銷74沿著各第2導槽97的直線部97a移動直至滑動量達到規定值為止,因此,第2塊70直線地移動(第1分離動作)。由此,能夠防止第2塊70的前端(中空導向軸體71)與第1塊60接觸。

之后,通過滑動部82進一步朝下游側滑動,由此第1銷73沿著各圓弧部97b移動,第2塊70進行圓弧運動(轉動運動)(第2分離動作)。此時,第2銷74保持沿著各直線部97a移動的狀態不變,因此第2塊70朝上方轉動。換言之,第2塊70的姿態改變。更詳細來說,中空導向軸體71的前端(纖維導入口61a)朝遠離紗線通道的方向移動。由此,能夠通過較少的滑動量使中空導向軸體71移動為能夠容易地進行中空導向軸體71的維護的狀態。

接著,參照圖5A以及圖5B的模式圖,對現有的分離方法與本申請的分離方法進行比較說明。

圖5A所示的現有例1是與專利文獻1類似的構成。現有例1的氣流紡紗裝置具備第1塊101、軌道102、第2塊103以及氣缸104。軌道102被配置為沿著纖維行進方向的方向。通過驅動氣缸104,能夠使第2塊103沿著軌道102直線地移動。

但是,在現有例1的構成中,當不增大氣缸104的移動量時,無法使第2塊103位于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101的下游側和第2塊103的上游側的位置。因而,需要在氣流紡紗裝置的周圍設置使第2塊103滑動的空間。

圖5B所示的現有例2是與專利文獻2類似的構成。現有例2的氣流紡紗裝置具備第1塊111、第2塊112以及氣缸113。第1塊111以及第2塊112能夠以下端為轉動中心進行轉動。在第1塊111與第2塊112之間配置有限制部件114。由此,能夠使第2塊112從第1塊111分離。

在現有例2中,為了避免第2塊112的中空導向軸體與第1塊接觸,需要增長第1塊111以及第2塊112,而使第1塊111的前端部和第2塊112的前端部大致直線地移動。因而,氣流紡紗裝置會大型化。在該情況下,當與現有例1同樣地不增大滑動量時,無法使第2塊112位于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111的下游側和第2塊112的上游側的位置。因此,也需要在氣流紡紗裝置的周圍設置空間。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塊60通過氣缸83以沿著纖維行進方向的方式直線地移動。第2塊70首先以沿著纖維行進方向的方式直線地移動,之后圓弧狀地移動。由此,無需如現有例那樣增大滑動量或者增長各塊的長度,因此能夠使氣流紡紗裝置9的大小緊湊。

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的移動方向并不限定于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方向。例如,也可以如圖6A以及圖6B所示的變形例那樣,使第1塊121進行圓弧運動。圖6A是表示移動前的各部分的位置的圖,圖6B是表示移動后的各部分的位置的圖。圖6A以及圖6B所示的變形例的氣流紡紗裝置具備第1塊121、第2塊122、第2塊導桿123、第2塊導軌124、氣缸125以及限制部件126。

第1塊121能夠接受氣缸125的動力,而以下端為中心進行轉動。第2塊導桿123是與本實施方式的第1導板91相當的部分。第2塊導桿123從第1塊121受力并且通過限制部件126限制下端的位置,由此以下端為中心進行轉動。第2塊導軌124是與本實施方式的第2導槽97相當的部分。通過第2塊導桿123轉動,由此利用第2塊導軌124在使第2塊122沿著纖維行進方向進行直線運動之后進行圓弧運動。

在上述中,第2塊70以及122在沿著纖維行進方向進行直線運動之后進行圓弧運動。也可以代替該情況,而使第2塊在沿著纖維行進方向進行直線運動之后朝不同的方向進行直線運動。此外,也可以使第2塊在沿著纖維行進方向進行直線運動之后進行圓弧運動,之后再次進行直線運動。此外,也可以使第2塊在沿著纖維行進方向進行直線運動之后不改變位置而使姿態變化(例如朝上)。此外,也可以使第2塊在進行半徑較大的圓弧運動之后進行半徑較小的圓弧運動。另外,在本說明書中,第2塊的直線運動(第1分離動作)不僅包括與纖維行進方向一致的直線運動,也包括從纖維行進方向稍微偏移的直線運動、由于半徑較大而視為直線運動的圓弧運動。此外,圓弧運動并不限定于圓形軌道,也可以是橢圓等,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彎曲狀。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本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9具備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第1塊60具有對纖維束8進行引導的纖維引導器61。第2塊70配置于第1塊60的纖維行進方向的下游側,將纖維束8進一步朝下游側引導。第2塊70能夠執行沿著纖維行進方向從第1塊60直線地分離的第1分離動作、以及在該第1分離動作之后朝與該第1分離動作不同的方向移動或者改變姿態的第2分離動作。

由此,通過進行第1分離動作,能夠防止第1塊60與第2塊70的接觸,通過進一步進行第2分離動作,能夠以較少的移動量使第2塊70移動為能夠目視確認第1塊60的下游側與第2塊70的上游側。因而,能夠減小設置于氣流紡紗裝置9的周圍的空間,或者能夠抑制氣流紡紗裝置9本身的尺寸。

在本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9中,至少在第2塊70進行第1分離動作時,第1塊60朝與該第2塊70相同的方向移動。由于第1塊60與第2塊70分離的方向相同,因此能夠使動力傳遞機構簡單。例如,將第1塊60以及第2塊70固定于滑動部82即可。

本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9具備第2導板96以及第1銷73。在第2導板96形成有由直線部97a以及圓弧部97b構成的第2導槽97。第1銷73插入到第2導槽97中,并沿著該第2導槽97與第2塊70一起移動。由此,能夠通過簡單的構成使第2塊70進行第1分離動作以及第2分離動作。

在本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9中,至少第1塊60、第2塊70、氣缸83、導軌81以及滑動部82能夠一體地進行拆裝。由此,至少能夠將第1塊60、第2塊70、氣缸83、導軌81以及滑動部82從細紗機一體地拆卸,因此能夠提高維護性。

接著,參照圖7對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有時對于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并省略說明。

如圖7A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動力傳遞部90為,作為用于驅動第2塊70的驅動部,具備步進馬達131以及滾珠絲杠135。步進馬達131由單元控制器30或者機體控制裝置控制。具體而言,步進馬達131具備輸出軸132。步進馬達131根據從單元控制器30或者機體控制裝置接收的脈沖數,使輸出軸132旋轉。通過單元控制器30進行步進馬達131的控制,由此能夠按照每個紡紗單元2獨立地使第2塊70移動。通過機體控制裝置進行步進馬達131的控制,由此能夠使多個紡紗單元2的第2塊70同時移動。

動力傳遞部90具備滾珠絲杠135。滾珠絲杠135使用步進馬達131的驅動力使第2塊70移動。滾珠絲杠135具備絲杠軸135a以及活動部135b。

步進馬達131的驅動力經由輸出軸132、傳遞帶133而傳遞至傳遞軸134。傳遞軸134與絲杠軸135a同軸,通過使傳遞軸134旋轉而絲杠軸135a進行旋轉。通過以上的構成,通過驅動步進馬達131,能夠使活動部135b沿著纖維行進方向滑動移動。另外,也能夠不經由傳遞帶133而將步進馬達131的驅動力朝滾珠絲杠135傳遞。

動力傳遞部90具備與絲杠軸135a平行的導軌136、以及能夠沿著導軌136滑動的滑動部137。在滑動部137固定有第1導板138。第1導板138為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第1導板91相同的構成。通過以上的構成,能夠使用步進馬達131的驅動力使第2塊70相對于第1塊60分離或者接近。

此外,不僅是第2塊70,第1塊60也構成為能夠沿著導軌136滑動。第2塊70由設置于導軌136的端部的彈簧139朝向第1塊60施力。另外,通過第2導板96作為止擋件起作用,由此限制第1塊60的活動范圍。另外,作為止擋件起作用的部分是任意的,并不限定于第2導板96。

接著,對驅動步進馬達131時的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的動作進行說明。當從第1塊60與第2塊70離開的狀態(圖7A)起使第2塊70朝向第1塊60移動時,第2塊70與第1塊60接觸。第1塊60被朝向第2塊70施力,因此在該狀態下進一步使第2塊70朝向第1塊60移動,由此能夠使第1塊60以及第2塊70一體地朝向前輥20移動(參照圖7B)。單元控制器30通過發送與第2塊70的移動量相當的量的脈沖,由此能夠在所希望的位置使第1塊60以及第2塊70停止。另外,使第1塊60以及第2塊70停止的構成是任意的,并不限定于步進馬達131的旋轉控制,也能夠使用機械式的制動器。

如此,能夠對第1塊60(氣流紡紗裝置9)與前輥20(牽伸裝置7)之間的距離進行調整。此外,通過改變朝步進馬達131發送的脈沖的周期,由此能夠對輸出軸132的旋轉速度(進而第2塊70的移動速度)進行控制。使第2塊70的移動速度如何變化被預先設定,但也能夠通過操作人員的操作來進行調整。

接著,參照圖8以及圖9對第2塊70的位置控制以及移動速度控制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紡紗位置是指氣流紡紗裝置9進行紡紗時的第2塊70的位置。此外,作為第2塊70的位置,決定有第1維護位置和第2維護位置。第1維護位置是用于進行不使中空導向軸體71的前端朝向上方而實施的維護的位置。例如,通過從捻回氣流產生噴嘴63對位于第1維護位置的中空導向軸體71噴射空氣,由此進行中空導向軸體71的清掃動作。第2維護位置是用于進行使中空導向軸體71的前端朝向上方而實施的維護的位置。例如,操作人員直接訪問位于第2維護位置的中空導向軸體71,進行中空導向軸體71的清掃或者將中空導向軸體71拆卸。有時將第1維護位置和第2維護位置統稱為維護位置。

在動力傳遞部90,在規定的位置(例如第1塊60與第2塊70接觸的位置)設置有用于對活動部135b的移動的原點位置進行檢測的省略圖示的原點傳感器。此外,基于來自原點傳感器的輸出,決定第1維護位置、第2維護位置、以及紡紗位置等。另外,也能夠通過操作人員的操作對這些位置進行調整。通過該構成,能夠高精度地調整第1塊60和前輥20的位置。另外,也能夠不設置原點傳感器,而基于第2塊70與第1塊60接觸時的沖擊等,來確定第2塊70的位置。

在氣流紡紗裝置9的維護的開始時,使第2塊70從紡紗位置移動至維護位置。此時,如圖8所示那樣對第2塊70的移動速度進行控制。首先,單元控制器30使處于紡紗位置的第2塊70朝從前輥20離開的方向加速。之后,到達第1塊分離位置,由此第1塊60與第2導板96接觸,第1塊60與第2塊70分離。

另外,也能夠對第2塊70的移動速度或者加速度進行控制,而抑制第1塊60與第2導板96接觸時的沖擊。例如,通過在第2塊70到達第1塊分離位置之前減小加速度,由此能夠抑制接觸時的第2塊的移動速度。

之后,第2塊70在使移動速度增加的同時繼續朝從第1塊60離開的方向移動,移動速度達到規定的速度。然后,第2塊70從目標位置(第1維護位置或者第2維護位置)之前的規定距離的位置起開始減速。由此,能夠防止急劇停止,因此能夠防止第2塊70的破損。

在氣流紡紗裝置9的維護結束之后,使第2塊70從維護位置移動至紡紗位置。此時,如圖9所示那樣對第2塊70的移動速度進行控制。單元控制器30首先使處于維護位置的第2塊70進行加速,以便朝接近第1塊60的方向移動。然后,在第2塊的移動速度達到規定的速度之后,第2塊從與第1塊接觸的接觸位置之前的規定距離的位置起開始減速。由此,能夠抑制第2塊70與第1塊60接觸時的沖擊。之后,第1塊60以及第2塊70朝接近前輥20的方向移動,并從紡紗位置之前的規定距離的位置起再次減速。由此,能夠防止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的急劇停止,因此能夠防止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的破損。進而,能夠防止第1塊60與前輥20接觸。

在本實施方式中,列舉了兩個維護位置,但是維護位置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三個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維護的開始時或者維護的結束后使第2塊70移動的情況,但是根據所生成的細紗10的種類的不同,也可以在紡紗中使第2塊70稍微移動。

本實施方式的氣流紡紗裝置9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至少第1塊60、第2塊70、步進馬達131、滾珠絲杠135、導軌136以及滑動部137能夠一體地進行拆裝。

以上,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上述構成例如能夠如以下那樣進行變更。

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以及第2實施方式中,將本發明應用于通過捻回氣流產生噴嘴63和中空導向軸體71來進行紡紗的氣流紡紗裝置9,但是也可以將本發明應用于通過其他方法來進行氣流紡紗的氣流紡紗裝置。例如,能夠將本發明應用于如專利文獻2所示那樣通過作用朝向不同的兩個捻回氣流來進行氣流紡紗的氣流紡紗裝置。在該情況下,上游側的保持架(第1塊)具備第1噴嘴,為了對纖維束作用第1方向的捻回氣流而噴射的空氣在該第1噴嘴中通過。下游側的保持架(第2塊)具備第2噴嘴,為了對纖維束作用與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的捻回氣流而噴射的空氣在該第2噴嘴中通過。

也可以省略導紗針61b,而通過纖維引導器61的下游側端部發揮導紗針61b的功能。

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作為用于進行滑動的驅動部,以氣動式的氣缸為例進行了說明,在上述第2實施方式中,作為驅動部,以滾珠絲杠以及步進馬達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驅動部并不限定于這些,例如也可以代替氣動式的氣缸而使用液壓式的缸或者螺線管等。此外,作為驅動滾珠絲杠的馬達,也可以使用伺服馬達等。此外,也可以不使用氣缸以及滾珠絲杠,而使用線性馬達。

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通過形成于第2導板96的第2導槽97來規定第1分離動作和第2分離動作的方向。但是,也可以使用第2導槽97以外的構成來規定第1分離動作和第2分離動作的方向。

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構成為,氣缸83使第1塊60滑動,由此使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移動。在上述第2實施方式中構成為,步進馬達131使第2塊70滑動,在對與前輥20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調整的情況下,使第2塊70以及第1塊60滑動。驅動部可以僅使第1塊60移動,可以僅使第2塊70移動,也可以使第1塊60以及第2塊70的雙方移動。

也可以代替按照每個紡紗單元2設置有接頭裝置23的構成,而對細紗機設置能夠相對于多個紡紗單元2移動的作業臺車,該作業臺車進行接頭。

在氣流紡紗裝置9的紡紗室62中被紡紗的纖維束8中、未成為細紗10的纖維,在第2塊70與中空導向軸體71之間的空間中通過,經由與該空間的下游連接的吸引管以及對于多個紡紗單元2設置的共通配管等,被回收到設置在細紗機內的省略圖示的回收裝置。

在各紡紗單元2中,吸引管具有第1管部與第2管部。第1管部設置在第1塊60內,且沿著第1塊60的長度方向延伸。第2管部被設置成沿著與第2導槽97的直線部97a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第2管部也可以具有能夠在移動方向上伸縮的伸縮管部分,以便能夠應對氣流紡紗裝置9的移動。在第2管部具有伸縮管部分的情況下,能夠防止由氣流紡紗裝置9的移動導致的第2管部的破損。

紡紗單元2也可以還具備吸引裝置,該吸引裝置具有第3管部,該第3管部形成有能夠吸引在氣流紡紗裝置9的周邊產生的廢纖維的吸引口。具體而言,吸引口設置于相對于氣流紡紗裝置9為設置有纖維導入口61a的一側的位置,且是相對于纖維束8的行進路為設置有前輥20的一側的位置。第3管部中的形成有吸引口的部分,可以獨立地設置,也可以安裝于第1塊60。第3管部與第2管部連接。由此,從吸引口吸引的廢纖維也由回收裝置回收。

對于第3管部進行更詳細的說明。第3管部具備形成有吸引口的上游管部、以及向與上游管部不同的方向延伸的下游管部。下游管部的長度方向與第3管部的長度方向(直線部97a的長度方向或者纖維行進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在第1管部與第2管部連接的部分,第1管部具有與下游管部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的部分。由此,能夠使來自氣流紡紗裝置9的空氣的流動以及來自吸引裝置的空氣的流動穩定。

另外,吸引裝置的第3管部也可以與第2管部以外的配管連接。也可以省略吸引裝置。

符號的說明

7:牽伸裝置;8:纖維束;9:氣流紡紗裝置;10:紡紗;60:第1塊;63:捻回氣流產生噴嘴;70:第2塊;71:中空導向軸體;73:第1銷(插入部件);80:基座部;81:導軌;82:滑動部;82c:毛氈密封(密封部件);83:氣缸(驅動部);90:動力傳遞部;96:第2導板(引導部件);97:第2導槽(導槽)。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饶阳县| 宜川县| 湄潭县| 宜宾县| 榆林市| 连云港市| 读书| 江油市| 郸城县| 额敏县| 八宿县| 怀集县| 隆尧县| 兴宁市| 合江县| 体育| 安陆市| 富蕴县| 安国市| 法库县| 上栗县| 尼木县| 巨鹿县| 平乡县| 神池县| 确山县| 新野县| 北海市| 特克斯县| 乌拉特前旗| 勃利县| 长岛县| 黄石市| 平果县| 云南省| 湟中县| 科尔| 曲周县| 阳城县| 兴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