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紗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調式渦流紡紗機用紡紗管。
背景技術:
渦流紡紗是利用空氣渦流作用使開松成單根狀態的纖維凝聚和加拈成紗的方法。由于用渦流代替機械的加拈和凝聚作用而不需要回轉的機件,因而結構簡單,紡紗速度較高,一般可比環錠紡紗高6~7倍。
渦流紡紗機可用于紡棉花、化纖等不同材料、不同粗細的紗線,在現有技術是在紡不同材料或不同粗細的紗線時,是通過控制抽風裝置的功率或轉速來調整渦流管內渦流的速度,不僅增加了抽風裝置的結構復雜度,同時渦流管內渦流的速度的控制精度也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調式渦流紡紗機用紡紗管,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通過抽風裝置控制渦流管內渦流速度,抽風裝置結構復雜,且渦流速度控制精度低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可調式渦流紡紗機用紡紗管,包括渦流管、纖維引導器和錠子,所述渦流管內設置有圓柱形渦流腔;
所述纖維引導器設置于渦流管的前端,包括導針和設置于導針外周用于固定導針的導針固定座,所述導針末端與渦流管內的渦流腔的前部連通;
所述錠子設置于渦流管內的渦流腔的中軸線部,錠子的內部設置有出紗通道,出紗通的一端與導針末端對齊,出紗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渦流腔外;
所述渦流管前段的側面設置有兩個以上連通于渦流腔的進氣孔,所述進氣孔沿渦流腔圓周的切線方向設置;所述渦流管后段的側面設置有兩個以上連通于渦流腔的抽氣孔;
所述渦流管外周進氣孔處設置有沿軸線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上可滑動的設置有調節環,調節環上設置有與各進氣孔對應的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進氣孔與調節環上的通孔為截面為方形的通孔。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包括了渦流管、纖維引導器和錠子,渦流管的前段的側面設置有進氣孔,并且在渦流管外周進氣孔處設置有沿軸線方向延伸的滑槽,滑槽上可滑動的設置有調節環,調節環上設置有與各進氣孔對應的通孔,通過調整調節環的位置可調整進氣孔的導通面積,從而實現對渦流速度的精度調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可調式渦流紡紗機用紡紗管的剖面圖。
標號說明:
1、渦流管;2、纖維引導器;3、錠子;4、調節環;11、渦流腔;12、進氣孔;13、抽氣孔;14、滑槽;21、導針;22、導針固定座;23、進紗通道;31、出紗通道;41、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一種可調式渦流紡紗機用紡紗管,包括渦流管1、纖維引導器2和錠子3,所述渦流管1內設置有圓柱形渦流腔11。
所述纖維引導器2設置于渦流管1的前端,包括導針21和設置于導針21外周用于固定導針的導針固定座22,所述導針21內設置有進紗通道23,導針21的末端與渦流管1內的渦流腔11的前部連通。
所述錠子3設置于渦流管1內的渦流腔11的中軸線部,錠子3的內部設置有出紗通道31,出紗通31的一端與導針21末端對齊,出紗通道31的另一端延伸至渦流腔外。
所述渦流管1前段的側面設置有兩個以上連通于渦流腔的進氣孔12,所述進氣孔12沿渦流腔圓周的切線方向設置;所述渦流管1后段的側面設置有兩個以上連通于渦流腔11的抽氣孔13,所述抽氣孔13沿渦流腔11圓周的切線方向設置,所述抽氣孔13由外至內傾斜指向渦流腔11的前段。
所述渦流管1外周進氣孔處設置有沿軸線方向延伸的滑槽14,滑槽14上可滑動的設置有調節環4,調節環4上設置有與各進氣孔12對應的通孔41。調整調節環在軸線方向的位置可調整進氣孔12的導通面積,因此在抽風裝置功率固定的情況下,即可調整渦流管內渦流旋轉的速度。當紡不同材料或不同粗細的紗線時,只需通過調整調節環4的位置即可調整渦流管內渦流的旋轉速度。
優選的,為了便于控制進氣孔12的導通面積,所述進氣孔12與調節環上的通孔41為截面為方形的通孔。
在渦流管的前方設置有刺輥,在紡紗時纖維條經刺輥開松呈單根纖維狀態,由纖維引導器2進入渦流腔11內,外界空氣沿切向進氣孔12高速進入渦流腔內。由于氣流與渦流腔的中心軸線有一動量矩,遂在腔內形成渦流。高速回轉的渦流沿渦流管的軸向運動,與送入的纖維流同向回轉,達到軸向平衡。在平衡位置上渦流推動自由端紗尾作環形高速回轉。不斷喂入的纖維與運動著的紗尾相遇而凝聚到紗尾上。自由端在高速回轉時,紗條即被加上拈度。本可調式渦流紡紗機用紡紗管通過設置進氣孔與抽氣孔的位置與方向,從而使渦流腔內形成穩定的渦流,使紗線旋轉更均勻,大大提高了渦流紗的強度和伸長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形狀或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