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學纖維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制造大毛圈熱熔纖維空變絲的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空變室用于加工空變絲,多根直纖維自空變室的外側喂入到走絲腔內后,被空變室中的壓縮空氣吹變,而在成束纖維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而制成空變絲?,F有空變室一般為塊狀,在空變室內設置有走絲腔,以供皮絲和芯絲的喂料進給。在空變室內還設置有與進絲腔相通的氣道,壓縮空氣自氣道吹向由皮絲和芯絲組成的纖維束,芯絲呈拉緊狀態,皮絲通過超喂的方式而呈現松馳狀,壓縮空氣沿纖維束的側向把皮絲吹成絲圈,而使得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F有普通的這種制造裝置所生產的空變絲的纖度一般不會超過4000D,這不能很好地滿足一些特殊行業對成品絲的結構要求。由于皮絲和芯絲兩者的結合度相對較低,加之皮絲在成品線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進一步會增加皮絲和芯絲兩者之間的離散度。皮絲本身較細,這就使得在紡織成布后,皮絲易斷裂而造成布的接觸舒適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大毛圈熱熔纖維空變絲的制造裝置,該制造裝置便于成品絲的制備,且成品絲的耐用度高。
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大毛圈熱熔纖維空變絲制造裝置,包括喂料部和牽引部,在喂料部和牽引部之間設有空變室,喂料部用于向空變室喂料,空變室內設有走絲腔,走絲腔包括并捻段和吹變段,并捻段位于吹變段的上游,空變室上的氣道斜向通向并捻段和吹變段之間,氣道向著并捻段方向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料部包括皮絲喂料機構、芯絲喂料機構和熱熔絲喂料機構;在空變室的下游設有電加熱箱,電加熱箱的下游設有用于對成品絲進行卷繞的卷繞輥。芯絲喂料機構用于向空變室喂入滌綸FDY纖維作為芯絲,皮絲喂料機構用于向空變室喂入滌綸POY纖維作為皮絲,熱熔絲喂料機構用于向空變室喂入熱熔FDY作為熱熔絲。在生產時,通過欠喂和超喂,三者并股并經空變室的吹變,而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的絲圈,帶有絲圈的絲經過電加熱箱的加熱,熱熔FDY熔化起到粘合劑的作用。
在電加熱箱的上游設有水浴箱。水浴箱內充入100℃的熱水,供形成有絲圈的絲通過。
在電加熱箱與卷繞輥之間設有用于盛油的油箱,油箱內轉動地設有圓柱形的油輥。油箱內盛油,油輥下部分浸在油中,成品絲搭接通過油輥的上部分表面上,在油輥轉動過程中,而實現對成品絲的上油。
吹變段呈喇叭形,吹變段的小頭段朝向并捻段。這種喇叭形的吹變段能夠很好地適應絲圈的形成,滿足絲圈的形變要求。
氣道和并捻段兩者之間的軸線夾角а介于20至30度之間。該夾角的設計,很好地適應絲行進的要求,保證了進絲的順暢性。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在吹變室內傾斜設置所述的氣道,在皮絲超喂的狀態下,氣道內的壓縮空氣會拉動皮絲向著走絲腔吹變段方向形變,一方面便于形成絲圈,另一方面還可以抵消皮絲的超喂,便于皮絲的進料。喂料部由三部分組成,可以在喂料過程摻入熱熔FDY纖維,經過加熱箱的加熱,而使得熱熔FDY熔化起到粘合劑的作用,使得皮絲和芯絲部分粘接到一起,提高成品絲的牢固性和耐用度,使得成品布的接觸舒適性耐久。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圖。
圖2是本制造裝置中空變室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本大毛圈熱熔纖維空變絲制造裝置其主體結構包括喂料部和牽引部8,喂料部用于在生產過程中向空變室7內喂入相應的原料纖維,牽引部8用于對吹變成型后的絲進行牽拉,以便對成品絲10進行卷繞??兆兪?設在喂料部和牽引部8之間,空變室7為塊狀體,空變室7內設有走絲腔,走絲腔包括連為一體的并捻段16和吹變段18,并捻段16位于吹變段18的上游。在空變室7內設有氣道17,氣道17外接壓縮空氣,氣道17斜向通向并捻段16和吹變段18之間,氣道17向著并捻段16方向傾斜。
喂料部具有三個機構,包括皮絲喂料機構5、芯絲喂料機構4和熱熔絲喂料機構1。芯絲喂料機構4用于向空變室7內喂入滌綸FDY纖維作為芯絲6,皮絲喂料機構5用于向空變室7內喂入滌綸POY纖維作為皮絲3,熱熔絲喂料機構1用于向空變室7喂入熱熔FDY作為熱熔絲2。在進行喂料時,由于需要對皮絲3產生超喂,所述皮絲喂料機構5為兩套。所述的喂料部和牽引部8兩者起作用的部分均為輥輪式結構。
在空變室7的下游設有電加熱箱,電加熱箱包括箱體11,在箱體11內設置有電加熱絲12,在吹變成型后的絲穿過該箱體11后,熱熔絲2被熔化而起到粘合劑的作用。電加熱箱內充入聯苯作為加熱媒介,以便更好使熱熔絲2熔化而起到粘接作用。電加熱箱的下游設有用于對成品絲10進行卷繞的卷繞輥15,成品絲10被卷繞到卷繞輥15上。
為便于三種材料結合在一起,在電加熱箱的上游設有水浴箱9,水浴箱9內充有100℃的沸水,吹變成型后的絲穿過水浴箱9后,本身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收縮,以使在吹變過程中產生的超大絲圈與絲上其它部分貼合在一起,而能夠提高成品絲10的外在和內在品質,使得絲圈致密性好,便于熱熔FDY對它們的粘合。
在電加熱箱與卷繞輥15之間設有用于盛油的油箱14,油箱14為敞口式結構,油箱14內轉動地設有圓柱形的油輥13。成品絲10搭接在油輥13的上部分的周面上,以便對成品絲10進行加油,使得在卷繞過程中,成品絲10各圈之間不會粘接到一起。
吹變段18和并捻段16連為一體而構成了空變室7內的走絲腔,吹變段18呈喇叭形,吹變段18的小頭段朝向并捻段16。壓縮空氣進入到吹變段18內后,會產生螺旋氣流而便于對并股后的纖維進行吹變。
為保證喂料時進絲的順暢性,氣道17和并捻段16兩者之間的軸線夾角а被設計成介于20至30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