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化學纖維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形成大毛圈空變絲的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空變室用于加工空變絲,多根直纖維自空變室的外側喂入到走絲腔內后,被空變室中的壓縮空氣吹變,而在成束纖維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而制成空變絲。現有空變室一般為塊狀,在空變室內設置有走絲腔,以供皮絲和芯絲的喂料進給。在空變室內還設置有與進絲腔相通的氣道,壓縮空氣自氣道吹向由皮絲和芯絲組成的纖維束,芯絲呈拉緊狀態,皮絲通過超喂的方式而呈現松馳狀,壓縮空氣沿纖維束的側向把皮絲吹成絲圈,而使得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形成膨松狀的絲圈。現有普通的這種制造裝置所生產的空變絲的纖度一般不會超過4000D,這不能很好地滿足一些特殊行業對成品絲的結構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大毛圈空變絲的制造裝置,該制造裝置所制造的成品絲上的絲圈要大于普通空變絲,從而能夠很好地滿足一些行業對成品絲的結構要求。
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大毛圈空變絲的制造裝置,包括皮絲喂料機構、芯絲喂料機構和空變室,其特征在于,空變室呈塊狀,在空變室內設有走絲腔,走絲腔包括雙絲并捻段和吹變段,雙絲并捻段位于吹變段的上游,吹變段的尺寸沿走絲腔的進絲方向逐漸變大;在空變室內設有直的氣道,氣道向著雙絲并捻段傾斜,氣道的出氣口通向吹變段。所述的上游是以纖維束的行進方向作為參照的,在正常工作情況下,皮絲喂料機構產生超喂,而芯絲喂料機構略大于欠喂,即芯絲喂料機構的喂料速度等于成品絲牽引機構的牽引速度,芯絲處于崩緊狀態。
氣道和走絲腔兩者軸線之間的夾角а介于20至30度之間。氣道內的壓縮空氣沿氣道的軸線方向流動,該夾角取所述的數值,在壓縮空氣的沖擊下,皮絲更易于側向運動而在芯絲的外周面上形成絲圈。
所述吹變段呈喇叭形,吹變段的小頭端朝向雙絲并捻段。喇叭形狀的吹變段更能夠適應絲圈的形變及形成過程,有利于提升成品絲的品質。
在吹變段的出口處設有球形的擋體,擋體與吹變段之間具有供成品絲穿過的間隙。設置有球形的擋體,便于在走絲腔的吹變段內形成較為均勻的紊流,使得成品絲外周面上所形成的絲圈膨松一致性好。
在空變室上于吹變段的出口一側固定有聯接板,聯接板上固定有曲狀的聯接桿,擋體固定在聯接桿的外端部。通過聯接板和聯接桿的設置,便于把擋體設置到位,結構簡單。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在吹變室內傾斜設置所述的氣道,在皮絲超喂的狀態下,氣道內的壓縮空氣會拉動皮絲向著走絲腔吹變段方向形變,一方面便于形成絲圈,另一方面還可以抵消皮絲的超喂,便于皮絲的進料。而吹變段的尺寸設計,也可以使得在成品絲的外周面上形成大絲圈,即制成大毛圈空變絲,以滿足一些特殊行業對成品絲的要求。利用本裝置制造的空變絲,其纖度可提高到10000D以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制造裝置的結構簡圖。
圖2是本制造裝置中空變室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本大毛圈空變絲的制造裝置,包括皮絲喂料機構1、芯絲喂料機構3、成品絲牽引機構7,皮絲喂料機構1用于對皮絲2進行喂料,芯絲喂料機構3用于對芯絲4進行喂料。成品絲6是由芯絲4和皮絲2構成的,皮絲2以膨松的絲圈形成在成品絲6的外周面上。要在成品絲6的外周面上形成絲圈,在作業時一般要求皮絲2超喂,圖中顯示了皮絲喂料機構1為兩個,這兩個皮絲喂料機構間隔設置。
在皮絲喂料機構1和芯絲喂料機構3的下游設置有空變室5,空變室5呈塊狀,在空變室5內設有走絲腔,走絲腔包括連為一體的雙絲并捻段9和吹變段10,雙絲并捻段9位于吹變段10的上游,吹變段10的尺寸沿走絲腔的進絲方向逐漸變大。在空變室5內設有直的氣道8,氣道8在空變室5內呈傾斜設置,氣道8是向著雙絲并捻段9傾斜。氣道8的進氣口位于空變室5上,該進氣口外接壓縮機,氣道8的出氣口通向吹變段10。壓縮空氣通過氣道8后,吹向走絲腔的吹變段10。
氣道8在空變室5內的傾斜度相對較大,氣道8和走絲腔兩者軸線之間的夾角а介于20至30度之間。
為適應皮絲2的形變,所述吹變段10呈喇叭形,吹變段10的小頭端朝向雙絲并捻段9。氣道8與吹變段10之間的設置,使得自氣道8中出來的壓縮空氣在吹變段10的限定作用下,而呈螺旋狀方向行進,便于皮絲2的形變。
在吹變段10的出口處設有球形的擋體13,擋體13與吹變段10之間具有供成品絲6穿過的間隙。通過設置球形擋體13,使得壓縮空氣不會一下子自走絲腔內出來,而會在吹變段10內形成急速的紊流,便于在成品絲6的外周面上形成高品質的絲圈。
為便于對擋體13的固定,在空變室5上于吹變段10的出口一側固定有聯接板11,聯接板11上固定有曲狀的聯接桿12,擋體13固定在聯接桿12的外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