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紡紗線的紡紗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發展,消費者審美意識與知識結構的改變,消費者對服裝的各種需求也不斷發生著變化。設計是一種藝術,應把當代藝術思想滲透于服裝面料設計中去。由于消費者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其對服裝面料的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服裝面料不僅要展現視覺、觸覺的美,而且還應內涵各種實用功能,如抗紫外線、抗菌防臭、防霉、防輻射性能等。
在服裝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服裝的要求不僅僅是對服裝的做工、款式上的要求,更多是對服裝品質的要求,這就要求在服裝面料上要跟得上服裝形勢的發展,功能性、舒適、環保、健康等面料的特征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現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抗菌吸濕功效的混紡紗線的紡紗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混紡紗線的紡紗方法,其創新點在于:混紡紗線由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組成,經過人工拌合、清花、梳棉、并條和粗紗步驟完成紡紗,具體紡紗步驟如下:
(1)原材料的選擇:所述劍麻纖維的重量份數為10-16份、聚丙烯腈纖維的重量份數為20-22份、天竹纖維的重量份數為8-24份、大豆纖維的重量份數為3-7份和遠紅外纖維的重量份數為4-12份;
(2)人工拌合:將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分別用手進行拌合;
(3)梳理:在梳理工序中,使用fa201梳棉機,將梳棉機中的錫林的速度設置在220-260r/min,刺輥的速度設置在720-740r/min,蓋板的速度控制在63-80mm/min;道夫速度控制在22-26r/min,錫林與蓋板的五點隔距從進口到出口分別為0.21mm、0.23mm、0.24mm、0.22mm、0.25mm;制得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和天竹纖維的復合須條,制得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的復合須條;
(4)并條:在并條工序中使用fa311并條機,進行二道并條;
(5)粗紗:將fa423粗紗機整理區牽伸倍數控制在1.05-1.1,后牽伸倍數控制在1.1-1.3,主區牽伸倍數控制在7.0-9.0,總牽伸倍數為6-10,紡制捻度為65-75的粗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本發明的組分制得的面料,具有良好的耐酸耐堿、耐霉菌、耐蟲蛀、耐氣候性能,制成的衣物柔軟親膚,懸垂性佳,防寒保暖,牢固結合,耐久性強,色澤光亮,穿著舒適,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實施例1
一種混紡紗線的紡紗方法,混紡紗線由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組成,經過人工拌合、清花、梳棉、并條和粗紗步驟完成紡紗,具體紡紗步驟如下:
(1)原材料的選擇:所述劍麻纖維的重量份數為10份、聚丙烯腈纖維的重量份數為20份、天竹纖維的重量份數為8份、大豆纖維的重量份數為3份和遠紅外纖維的重量份數為4份;
(2)人工拌合:將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分別用手進行拌合;
(3)梳理:在梳理工序中,使用fa201梳棉機,將梳棉機中的錫林的速度設置在220r/min,刺輥的速度設置在720r/min,蓋板的速度控制在63mm/min;道夫速度控制在22r/min,錫林與蓋板的五點隔距從進口到出口分別為0.21mm、0.23mm、0.24mm、0.22mm、0.25mm;制得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和天竹纖維的復合須條,制得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的復合須條;
(4)并條:在并條工序中使用fa311并條機,進行二道并條;
(5)粗紗:將fa423粗紗機整理區牽伸倍數控制在1.05,后牽伸倍數控制在1.1,主區牽伸倍數控制在7.0,總牽伸倍數為6,紡制捻度為65的粗紗。
實施例2
一種混紡紗線的紡紗方法,混紡紗線由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組成,經過人工拌合、清花、梳棉、并條和粗紗步驟完成紡紗,具體紡紗步驟如下:
(1)原材料的選擇:所述劍麻纖維的重量份數為16份、聚丙烯腈纖維的重量份數為22份、天竹纖維的重量份數為24份、大豆纖維的重量份數為7份和遠紅外纖維的重量份數為12份;
(2)人工拌合:將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分別用手進行拌合;
(3)梳理:在梳理工序中,使用fa201梳棉機,將梳棉機中的錫林的速度設置在260r/min,刺輥的速度設置在740r/min,蓋板的速度控制在80mm/min;道夫速度控制在26r/min,錫林與蓋板的五點隔距從進口到出口分別為0.21mm、0.23mm、0.24mm、0.22mm、0.25mm;制得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和天竹纖維的復合須條,制得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的復合須條;
(4)并條:在并條工序中使用fa311并條機,進行二道并條;
(5)粗紗:將fa423粗紗機整理區牽伸倍數控制在1.1,后牽伸倍數控制在1.3,主區牽伸倍數控制在9.0,總牽伸倍數為10,紡制捻度為75的粗紗。
實施例3
一種混紡紗線的紡紗方法,混紡紗線由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組成,經過人工拌合、清花、梳棉、并條和粗紗步驟完成紡紗,具體紡紗步驟如下:
(1)原材料的選擇:所述劍麻纖維的重量份數為13份、聚丙烯腈纖維的重量份數為21份、天竹纖維的重量份數為16份、大豆纖維的重量份數為5份和遠紅外纖維的重量份數為8份;
(2)人工拌合:將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天竹纖維、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分別用手進行拌合;
(3)梳理:在梳理工序中,使用fa201梳棉機,將梳棉機中的錫林的速度設置在240r/min,刺輥的速度設置在730r/min,蓋板的速度控制在72mm/min;道夫速度控制在24r/min,錫林與蓋板的五點隔距從進口到出口分別為0.21mm、0.23mm、0.24mm、0.22mm、0.25mm;制得劍麻纖維、聚丙烯腈纖維和天竹纖維的復合須條,制得大豆纖維和遠紅外纖維的復合須條;
(4)并條:在并條工序中使用fa311并條機,進行二道并條;
(5)粗紗:將fa423粗紗機整理區牽伸倍數控制在1.08,后牽伸倍數控制在1.2,主區牽伸倍數控制在8.0,總牽伸倍數為8,紡制捻度為70的粗紗。
采用本發明的組分制得的面料,具有良好的耐酸耐堿、耐霉菌、耐蟲蛀、耐氣候性能,制成的衣物柔軟親膚,懸垂性佳,防寒保暖,牢固結合,耐久性強,色澤光亮,穿著舒適,具有一定的市場價值。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過創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發明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