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氨綸整經機的分紗系統。
背景技術:
氨綸整經機分紗針主要作用是使紗線均勻的排列,不絞、不重疊,利于盤頭成型和條數檢測。以下是氨綸整經機原裝設備的幾點狀況和缺陷:
1、氨綸整經機第一道和第二道分紗針采用與平衡羅拉垂直的方式安裝在支架上。
2、第一道和第二道分紗針本身不具有傾斜角度,越邊緣的針件與紗線的相對角度越大。
3、兩邊紗線所受針件摩擦力不一樣(條數越多,最邊紗線與針件摩擦越大),導致紗線靜電大,易導致盤頭兩側凹陷(這是紗線產生靜電時,盤頭兩側凹陷最厲害的根本原因)。
4、整紗越最邊緣的紗線摩擦更厲害,粗紗整經速度低,影響質量和產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氨綸整經機的分紗系統,使紗線與針件由原來的“面”接觸變為“點”接觸,減小摩擦力及針件對紗線摩擦導致的靜電大等現象;增加了第一分紗機構、第二分紗機構后,左紗架和右紗架兩端的紗線摩擦情況明顯減小,設備速度提高,從而提高了產量。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氨綸整經機的分紗系統,所述分紗系統包括氨綸整經機的左紗架、氨綸整經機的右紗架、第一分紗機構、以及第二分紗機構;所述左紗架和右紗架并排設置,且左紗架和右紗架通過一支撐架進行固定;所述第一分紗機構、第二分紗機構、氨綸整經機的左右紗架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所述第一分紗機構和第二分紗機構結構相同;所述第一分紗機構包括一支撐桿、一“L”型支桿、以及多個的分紗針組件;所述“L”型支桿垂直固定于支撐桿的頂部,多個的分紗針組件均設置于“L”型支桿的兩側壁上;所述分紗針組件包括針座,所述針座上設置有多個的針件,且各個針件與針座表面成一傾斜角,且傾斜角的角度為3~10度。
進一步的,所述左紗架和右紗架均設置有一電機,所述電機驅動左紗架或右紗架進行滾動。
進一步的,所述“L”型支桿的兩側的分紗針組件各為5個,且分紗針組件對稱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針座的下端開設有一螺絲孔,所述“L”型支桿的兩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的螺紋孔,所述針件通過螺栓穿過螺絲孔和螺紋孔固定在“L”型支桿的側壁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1、改變分紗針本身的角度,使針與針座成一定角度(3度~10度),以減少紗線與針件的夾角。2、通過改變針的角度,使紗線與針件由原來的“面”接觸變為“點”接觸,減小摩擦力及針件對紗線摩擦導致的靜電大等現象。3、改變兩端的針件后,粗紗整經加工時,兩端的紗線摩擦情況明顯減小,設備速度提高20%,提高了產量。4、分紗針兩端的針件對紗線的摩擦明顯減小,減弱了因摩擦對紗線造成的損傷,從而保證了原料的品質,提高了整經質量。5、整經機在這個細節改進后,產品-氨綸盤頭在織造高端布料-泳布時,“盤頭痕”明顯減輕,染整敏感色時也減少了客訴的發生。6、整經機在這個細節改進后,整經產品-氨綸盤頭,尤其是粗旦絲氨綸盤頭存在的盤頭兩側紗線在退繞時的纏繞、絞紗以及織造時的盤頭痕等現象,都有明顯減輕。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分紗機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分紗針組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3所示,一種氨綸整經機的分紗系統,所述分紗系統包括氨綸整經機的左紗架1、氨綸整經機的右紗架2、第一分紗機構3、以及第二分紗機構4;所述左紗架1和右紗架2并排設置,且左紗架1和右紗架2通過一支撐架5進行固定;所述第一分紗機構3、第二分紗機構4、氨綸整經機的左右紗架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所述第一分紗機構3和第二分紗機構4結構相同;所述第一分紗機構3包括一支撐桿31、一“L”型支桿32、以及多個的分紗針組件33;所述“L”型支桿32垂直固定于支撐桿31的頂部,多個的分紗針組件33均設置于“L”型支桿32的兩側壁上;所述分紗針組件33包括針座331,所述針座331上設置有多個的針件332,且各個針件332與針座331表面成一傾斜角(未圖示),且傾斜角的角度為3~10度。這樣通過改變針件332的角度,使紗線6與針件332由原來的“面”接觸變為“點”接觸,減小摩擦力及針件332對紗線6摩擦導致的靜電大等現象。其中,紗線是從左紗架或右紗架上牽引到第一分紗機構3,再到第二分紗機構4;紗線從分紗針組件33的相鄰2個針件332通過。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左紗架2和右紗架3均設置有一電機7,所述電機7驅動左紗架2或右紗架3進行滾動。所述“L”型支桿32的兩側的分紗針組件各為5個,且分紗針組件對稱設置。這樣能更好地減小摩擦力及針件332對紗線6摩擦導致的靜電。
所述針座331的下端開設有一螺絲孔333,所述“L”型支桿32的兩側壁上開設有多個的螺紋孔(未圖示),所述針件通過螺栓(未圖示)穿過螺絲孔和螺紋孔固定在“L”型支桿的側壁上。
總之,本實用新型使紗線與針件由原來的“面”接觸變為“點”接觸,減小摩擦力及針件對紗線摩擦導致的靜電大等現象;增加了第一分紗機構、第二分紗機構后,左紗架和右紗架兩端的紗線摩擦情況明顯減小,設備速度提高,從而提高了產量。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