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電雕凹印版輥,屬于印刷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
凹版印刷簡稱凹印,是四大印刷方式其中的一種印刷方式。凹版印刷是一種直接的印刷方法,它將凹版凹坑中所含的油墨直接壓印到承印物上,所印畫面的濃淡層次是由凹坑的大小及深淺決定的,如果凹坑較深,則含的油墨較多,壓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層就較厚;相反如果凹坑較淺,則含的油墨量就較少,壓印后承印物上留下的墨層就較薄。凹版印刷的印版是由一個個與原稿圖文相對應的凹坑與印版的表面所組成的。印刷時,油墨被充填到凹坑內,印版表面的油墨用刮墨刀刮掉,印版與承印物之間有一定的壓力接觸,將凹坑內的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完成印刷。凹版印刷作為印刷工藝的一種,以其印制品墨層厚實,顏色鮮艷、飽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質量穩定、印刷速度快等優點在印刷包裝及圖文出版領域內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從應用情況來看,在國外,凹印主要用于雜志、產品目錄等精細出版物,包裝印刷和鈔票、郵票等有價證券的印刷,而且也應用于裝飾材料等特殊領域;在國內,凹印則主要用于軟包裝印刷,隨著國內凹印技術的發展,也已經在紙張包裝、木紋裝飾、皮革材料、藥品包裝上得到廣泛應用。
印刷時,從墨槽出來的版輥在與承印材料接觸之前,一定要用刮刀刮去版輥表面的油墨,由于刮刀的作用會對版輥面的圖案紋理產生 磨損,使印版的耐印力下降,所以一般要在加工好印版圖案的滾筒上涂覆一層保護膜,傳統印刷用的保護膜一般是電鍍鉻,但是電鍍鉻生產過程中要大量的使用強酸和強堿和有機溶劑等化學藥品,廢氣和廢水的污染大對環境污染較為嚴重。
由于紙張、油墨、版材和車間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凹印產品在印刷過程中,容易產生刀絲和拖墨等質量問題,凹印機臺人員不容易發現這些質量問題,增加工作勞動量,產生的質量問題在成品挑選時不容易發現,增加質量風險,提高成本。經過分析,產生刀絲和拖墨等質量問題主要是由于凹印版輥在高速運轉時,由于不平衡而產生的震動引起的。
技術實現要素:
: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新型電雕凹印版輥。
本實用新型的電雕凹印版輥。它包含凹印版輥本體1、清刀線2、鑄鐵層1-1、環氧樹脂層1-2、鎳層1-3和鍍膜層1-4,凹印版輥本體1由鑄鐵層1-1、環氧樹脂層1-2、鎳層1-3和鍍膜層1-4組成,鑄鐵層1-1的外側為環氧樹脂層1-2,環氧樹脂層1-2的外側為鎳層1-3,鎳層1-3的外側為鍍膜層1-4,凹印版輥本體1的最外層鍍膜層1-4的咬口位置設置清刀線2,清刀線2左右貫穿凹印版輥本體1的輥面。
作為優選,所述的鍍膜層1-4的厚度為0.01-0.03mm。
作為優選,所述的鍍膜層1-4為DLC膜層,所述的DLC膜層采用無定型碳、石墨和金剛石材料制成。
作為優選,所述的清刀線2為網穴狀線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新穎合理,清刀線左右貫通,設置在咬口的位置上,起到凹印版輥高速運轉過程的平衡作用,減少了刀絲和拖墨等質量問題的發生幾率,且最外層的鍍膜層為DLC膜層,DLC膜層硬度好,摩擦系數小,加工過程無任何污染。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1-凹印版輥本體;2-清刀線;1-1-鑄鐵層;1-2-環氧樹脂層;1-3-鎳層;1-4-鍍膜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凹印版輥本體1、清刀線2、鑄鐵層1-1、環氧樹脂層1-2、鎳層1-3和鍍膜層1-4,凹印版輥本體1由鑄鐵層1-1、環氧樹脂層1-2、鎳層1-3和鍍膜層1-4組成,鑄鐵層1-1的外側為環氧樹脂層1-2,環氧樹脂層1-2的外側為鎳層1-3,鎳層1-3的外側為鍍膜層1-4,凹印版輥本體1的最外層鍍膜層1-4的咬口位置設置清刀線2,清刀線2左右貫穿凹印版輥本體1的輥面。
作為優選,所述的鍍膜層1-4的厚度為0.01-0.03mm。
作為優選,所述的鍍膜層1-4為DLC膜層,所述的DLC膜層采用無定型碳、石墨和金剛石材料制成。
作為優選,所述的清刀線2為網穴狀線層。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 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