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有利于降低折舊成本的移印油杯。
背景技術:
移印是一種間接的利用膠頭將油墨從印版轉移到產品表面的印刷技術,目前已成為各種物體表面印刷和裝飾的一種主要方法。防漏墨移印油杯是移印機上盛放油墨的部件,其使用方法是將印刷油墨放入防漏墨移印油杯的杯腔當中,然后整體倒置裝于印版上,由于磁石的吸力,杯口與印版保持緊密貼合,油墨不會漏出。工作時,印版在杯口下方往返運動,印版上的凹紋就會反復移入移出杯口,當凹紋移動到杯口內側時,重力會使油墨流入凹紋中;凹紋移出杯口過程中,凹紋內會填滿油墨,杯口會令多余的油墨留滯于杯口內;凹紋移動到杯口外時,移印機上的膠頭會將凹紋內的油墨取出,粘在膠頭上,然后膠頭再壓在產品上,將油墨留在產品表面。以上過程反復進行就能完成批量印刷。
印版為金屬材質,油杯主體為塑膠材料。為了使防漏墨移印油杯的杯口緊貼印版平面以防油墨在工作時泄露,防漏墨移印油杯內會封裝有磁石,這樣磁石能夠吸引印版,保證杯口與印版緊貼。一般情況下,磁石是永磁體,價格昂貴。
因為轉印油杯與印版一直在產生摩擦,杯口會磨損變矮,所以使用到達一定程度后杯口與印版之間的縫隙會變大到無法密封油墨的地步,這時候轉印油杯就要報廢。由于磁體被封死于杯體之中,轉印油杯報廢的時候磁體無法取出,只能一起報廢,浪費了折舊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移印油杯結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利于降低折舊成本的移印油杯。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移印油杯,包括旋轉體結構的杯體和收容于所述杯體內的若干磁石,所述杯體具有位于前部的杯腔和位于后部的固定部,所述杯體后部嵌設有環座,所述固定部穿過所述環座的中間,所述環座上設有用于固定所述磁石的后收容槽。
具體的,所述磁石呈環形均布。
具體的,所述杯體的后部設有對應所述后收容槽的前收容槽,所述磁石被夾持于所述前收容槽和所述后收容槽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前收容槽往所述杯腔一側突出。
具體的,所述杯體的前部安裝有環狀的杯口。
進一步的,所述杯口與所述杯體之間夾持有彈性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杯體和環座可以互相拆開,使磁石保持永久使用,折舊時只要替換磁石以外的廉價部分即可,節省了磁石的成本;
2、磁石通過環形均布使印版對杯口上的每一處都具有壓力,保證縫隙不能使油墨溢出;
3、往杯腔一側突出的前收容槽,使磁石更加靠近印版,使磁力產生印版對杯口足夠的壓緊力;
4、彈性密封圈能使杯口與杯體之間不會漏出油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移印油杯的爆炸圖;
圖2為本實施例移印油杯的仰角立體圖;
圖3為本實施例移印油杯的俯角立體圖;
圖4為圈座與磁石的裝配剖視圖;
圖5為金屬印版在移印油杯上取墨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金屬印版開始移印時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數字表示:
1-杯體,
11-杯腔,
12-前收容槽;
2-杯口;
3-彈性密封圈;
4-彈性墊片;
5-圈座,
51-后收容槽;
6-磁石;
7-金屬印版,
71-凹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如圖1、圖2、圖5和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移印油杯,包括旋轉體結構的杯體1和安裝于杯體1前部的環狀的杯口2,杯體1具有位于前部的杯腔11和位于后部的固定部13,杯口2與杯體1之間夾持有彈性密封圈3和彈性墊片4。使用時,印刷油墨被加注于杯腔11內,杯口2與金屬印版7貼合進行轉移印。在沒有彈性墊片4時,杯體1與杯口2是剛性聯接,成為整體,受外力作用時,杯體1與杯口2的整體會在力矩作用下,杯口2與金屬印版7之間會產生縫隙,導致油墨泄露。加入彈性墊片4后,雖然杯體1收力時會傾斜,但是杯口2不受影響,始終保持與金屬印版7之間的緊密貼合狀態;這樣工作時油墨就不會從杯口2與金屬印版7的接觸面之間漏出。彈性密封圈3能使杯口2與杯體1之間不會漏出油墨。
如圖1所示,杯體1內收容有若干磁石6,磁石6呈環形均布。磁石6產生的磁力能夠吸引金屬印版7,使金屬印版7自動貼近杯口2邊緣,保證兩者貼合緊密。因為杯口2與金屬印版7的接觸面為環形,所以磁石6要通過環形均布使金屬印版7對杯口2上的每一處都具有壓力,保證縫隙不能使油墨溢出。
如圖1、圖4至圖6所示,杯體1后部嵌設有環座5,固定部13穿過環座5的中間,環座5上設有用于固定磁石6的后收容槽51。這樣磁石6并不是完全封裝于杯體1內部,杯體1和環座5可以互相拆開,將磁石6回收永久使用,折舊時只要替換磁石6以外的廉價部分即可,節省了磁石6的成本。
如圖2所示,杯體1后部設有對應后收容槽51的前收容槽12,磁石6被夾持于前收容槽12和后收容槽51之間,前收容槽12往杯腔11一側突出。這樣杯體1與環座5的位置相互固定,磁石6能更加靠近金屬印版7,使金屬印版7對杯口2之間具有足夠的壓緊力。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