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33540閱讀:260來源:國知局
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有一種通過調色劑進行圖像形成的圖像形成裝置。圖像形成裝置將掃描光束照射在感光鼓上,由此,在感光鼓上形成靜電潛像。圖像形成裝置將靜電潛像顯影,形成調色劑像。

例如,形成全彩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具備:寫入光學系統、以及多個感光鼓。寫入光學系統具備:多邊馬達等光偏向器、將來自光源的光進行集光的fθ透鏡等掃描光學系統。寫入光學系統利用來自光源的光,形成掃描光束。寫入光學系統將掃描光束分別照射在各感光鼓上。

圖像形成裝置具有固定寫入光學系統的殼體。寫入光學系統的光源、光偏向器、以及掃描光學系統在殼體中相互對齊。

特別地,光源的位置精度對圖像品質的影響較大,因此,要求較高的位置精度。在殼體中,當確定了其位置時,要求降低尺寸誤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即使固定光源的部件的尺寸有差異,也能夠使光源的配置位置變得穩定。

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具有:光源、固定器、殼體、以及粘結劑硬化部。固定器將光源固定。殼體將固定器固定。粘結劑硬化部在殼體與固定器之間形成多個。粘結劑硬化部形成在相對包含光源的光軸的平面成面對稱的位置。粘結劑硬化部將固定器固定在殼體上。

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夠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在殼體與固定器之間,具有多個粘結劑硬化部,這些粘結劑硬化部形成在相對包含光源的光軸的平面成面對稱的位置,將固定器固定在殼體上,由此,即使固定光源的部件存在尺寸差異,也能夠使光源的配置位置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結構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激光掃描單元的結構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激光掃描單元中的光源的固定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A視圖;

圖5是圖4中的B-B剖面圖;

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的LD組裝體的固定方法的立體示意圖;

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的LD組裝體的固定方法的立體示意圖;

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的LD組裝體的固定方法的立體示意圖;

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一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的C-C剖面圖;

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圖1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三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圖1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四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圖1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五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進行說明。各圖中,對相同結構標注同一標號。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整體結構例的剖面示意圖。

本說明書中記載的軸方向、周方向、徑方向按照以下定義。

軸方向是沿軸線的方向。周方向是圍繞軸線的方向。徑方向是與軸線垂直的平面中,沿與軸線交叉的線的方向。特別地,有時將沿光軸的方向稱為光軸方向。徑方向中,有時將相對基準位置遠離軸線的位置稱為徑方向外側。另外,徑方向中,有時將接近軸線的位置稱為徑方向內側的位置。

如圖1所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具備:控制面板1、掃描儀部2、打印機部3、薄片供給部4、輸送部5、以及控制部6。

控制面板1接收來自操作者的輸入。圖像形成裝置100基于該輸入動作。

掃描儀部2讀取復印對象物的圖像信息。掃描儀部2將讀取的圖像信息輸出至打印機部3。

打印機部3基于掃描儀部2讀取的圖像信息或者來自外部的圖像信息,通過含有調色劑等的顯影劑,形成輸出圖像(以下,稱為調色劑像)。

打印機部3將調色劑像轉印至薄片S的表面上。打印機部3對薄片S的表面上的調色劑像施加熱和壓力,將調色劑像定影在薄片S上。

薄片供給部4配合打印機部3形成調色劑像的時間,將薄片S一張張地供給至打印機部3。薄片供給部4具有多個供紙盒20A、20B、20C。各供紙盒20A、20B、20C分別收納預設尺寸以及種類的薄片S。各供紙盒20A、20B、20C分別具有搓紙輥21A、21B、21C;以及供紙輥22A、22B、22C。各搓紙輥21A、21B、21C從各供紙盒20A、20B、20C將薄片S一張張地取出。取出的薄片S通過供紙輥22A、22B、22C被移動至輸送部5。

輸送部5具有:輸送輥23、以及套準調節輥24。輸送部5將從薄片供給部4供給的薄片S向套準調節輥24輸送。套準調節輥24根據打印機部3將調色劑像轉印至薄片S的時間,輸送薄片S。

輸送輥23使薄片S的輸送方向的前端碰撞套準調節輥24的壓印線N。輸送輥23通過使薄片S彎曲,調整輸送方向上的薄片S的前端的位置。

套準調節輥24在壓印線N將薄片S的前端整合。套準調節輥24將薄片S輸送至后述的轉印部28側。

接著,對打印機部3的詳細結構進行說明。

打印機部3具備: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激光掃描單元10;中間轉印帶27;轉印部28;定影器29;以及轉印帶清潔單元31。

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將調色劑像形成在中間轉印帶27上。

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別具有感光鼓。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分別將黃色、品紅色、藍綠色、黑色的調色劑像形成在感光鼓上。

已知的帶電器、顯影器、轉印輥、清潔單元、以及除電器位于各個感光鼓的周圍。轉印輥與感光鼓相對。在轉印輥與感光鼓之間,夾著后述的中間轉印帶27。激光掃描單元10位于帶電器以及顯影器的下方。

激光掃描單元10對感光鼓的各表面照射激光束L1、L2、L3、L4(掃描光束)。從后述的控制部6對激光掃描單元10供給黃色、品紅色、藍綠色、以及黑色的圖像信息。

激光束L1、L2、L3、L4分別基于黃色、品紅色、藍綠色、以及黑色的各圖像信息進行調制。

激光束L1、L2、L3、L4分別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在沿著感光鼓的長度方向的線上進行掃描。

掃描感光鼓的表面的激光束L1、L2、L3、L4對曝光部分進行除電。激光束L1、L2、L3、L4根據圖像信息,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靜電潛像。

激光掃描單元10的詳細結構在后文中敘述。

中間轉印帶27是環狀帶。多個輥抵接中間轉印帶27的內周面。多個輥對中間轉印帶27賦予張力。中間轉印帶27架設成橢圓形。支撐輥28a在輸送部5的附近與中間轉印帶27的內周面抵接。轉印帶輥32與中間轉印帶27的內周面抵接。轉印帶輥32與支撐輥28a相對配置。

支撐輥28a成為后述的轉印部28的一部分。

轉印帶輥32對中間轉印帶27進行旋轉驅動。

在中間轉印帶27的圖示下面側,依次配置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在轉印帶輥32與支撐輥28a之間的區域,相互間隔配置。

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各顯影器分別收納包含黃色、品紅色、藍綠色、黑色的調色劑的顯影劑。各顯影器分別對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影。其結果為,在感光鼓上形成調色劑像。

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各轉印輥分別將感光鼓的表面的調色劑像轉印(1次轉印)在中間轉印帶27上。

如果調色劑像到達1次轉印位置,那么,對各轉印輥施加轉印偏壓。

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各清潔單元對1次轉印后的感光鼓的表面的未轉印調色劑進行刮去等,以將其去除。

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各除電器對經過了清潔單元的感光鼓的表面照射光。各除電器分別對感光鼓進行除電。

轉印部28具有:支撐輥28a、以及2次轉印輥28b。2次轉印輥28b與支撐輥28a夾持中間轉印帶27。在該被夾持的中間轉印帶27與2次轉印輥28b之間,薄片S被輸送。2次轉印輥28b以及中間手轉印帶27相互抵接的位置是2次轉印位置。

轉印部28將中間轉印帶27上的調色劑像轉印至2次轉印位置的薄片S的表面上。轉印部28對2次轉印位置施加轉印偏壓。轉印部28通過轉印偏壓將中間轉印帶27上的調色劑像轉印至薄片S上。

定影器29對薄片S施加熱和壓力。定影器29通過熱和壓力將轉印至薄片S上的調色劑像進行定影。

轉印帶清潔單元31配置于中間轉印帶27的外側。轉印帶清潔單元31與轉印帶輥32相對。轉印帶清潔單元31夾著中間轉印帶27。轉印帶清潔單元31刮去中間轉印帶27的表面的調色劑。轉印帶清潔單元31將刮去的調色劑回收至廢粉倉。

打印機部3具有反轉單元30。反轉單元30將反轉后的薄片S再次輸送至套準調節輥24之前的輸送導件內。反轉單元30為了在反面形成圖像,將薄片S反轉。

控制部6進行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各裝置部分的控制。

對激光掃描單元10的主要部件的結構進行說明。

圖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激光掃描單元10的結構例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激光掃描單元10中的光源的固定狀態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3中的A視圖。圖5是圖4中的B-B剖面圖。

如圖2所示,激光掃描單元10具有:殼體11;以及激光單元12Y、12M、12C、12K。

殼體11是將已知的寫入光學系統收納于內部的外殼。例如,寫入光學系統具有:準直透鏡、柱面透鏡、多邊馬達、fθ透鏡,以及多個鏡子。殼體11以將寫入光學系統的各部件定位的狀態固定。

殼體11的材質不受限定。例如,殼體11可以使用合成樹脂的成形品。

激光單元12Y、12M、12C、12K分別產生激光束L1、L2、L3、L4。激光單元12Y、12M、12C、12K基于從控制部6(參照圖1)供給的黃色、品紅色、藍綠色、以及黑色的圖像信息,對激光束L1、L2、L3、L4進行調制。

激光單元12Y、12M、12C、12K固定在殼體11的殼體側面11a。本實施方式中,將激光單元12Y、12M、12C、12K相對于寫入光學系統進行調整后將激光單元12Y、12M、12C、12K固定。對于用于固定激光單元12Y、12M、12C、12K的結構,在后文中敘述。

激光單元12Y、12M、12C、12K的結構都是共通的。

激光單元12Y、12M、12C、12K分別具有激光二極管驅動基板15(以下,稱為LD驅動基板15)。

LD驅動基板15通過圖示省略的電纜與控制部6電性連接。LD驅動基板15基于從控制部6供給的圖像信息,驅動后述的LD14。

以下參照的附圖中,為了清楚表達,有時省略了LD驅動基板15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圖示。例如,圖3中,激光單元12M、12C的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被省略。圖3中,后述的粘結劑硬化部18的圖示被省略。

例如,圖5中,激光單元12M的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被省略。

圖3中,如省略了激光單元12M、12C的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激光單元12Y、12M、12C、12K分別具有激光二極管組裝體(以下,稱為LD組裝體)19。

LD組裝體19具備:激光二極管(以下,稱為LD)14(光源)、以及固定器13。

LD14是產生激光的光源。LD14可以是單光束的LD元件。LD14也可以是多光束的LD元件。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LD14是多光束的LD元件。

如圖4、圖5所示,LD14具有LD芯片14a。LD芯片14a收納于管狀的包裝14b中(參照圖5)。圓板狀的法蘭14c從包裝14b的一端側的外周部延伸。

法蘭14c的外形與從LD芯片14a射出的光的光軸O同軸。

從法蘭14c的中心部,布線于LD芯片14a上的多個導線14d突出。如圖5所示,導線14d的突出方向與包裝14b從法蘭14c突出的方向相反。

導線14d通過焊接等固定在LD驅動基板15上。LD14通過導線14d與LD驅動基板15電性連接。

如圖5所示,固定器13是固定LD14的筒狀部件。

本實施方式中,LD14的法蘭14c被壓入固定器13。法蘭14c被壓入,由此,LD14被固定器13固定。

固定器13具有:基部13c、基端筒狀部13b、以及前端筒狀部13a(凸部)。

如圖4所示,基部13c將LD14固定?;?3c是圓板狀。如圖5所示,固定用孔13d貫通基部13c的中心部。固定用孔13d的內徑尺寸是LD14的法蘭14c能夠壓入的尺寸。

基部13c中,在固定用孔13d的外周側的表面,在沿固定用孔13d的中心軸線C13的方向,環狀凸部13e突出。

環狀凸部13e是與中心軸線C13垂直的平面。從固定器13的軸方向觀察,環狀凸部13e是圓環狀。

基端筒狀部13b沿基部13c的外周部的中心軸線C13延伸。基端筒狀部13b在與環狀凸部13e的突出方向相反方向延伸。本實施方式中,基端筒狀部13b是圓筒狀。

前端筒狀部13a從基端筒狀部13b的延伸方向的前端部向與基部13c相反側延伸。前端筒狀部13a與基端筒狀部13b同軸。

作為前端筒狀部13a的外周面的前端外周面13h的外徑比作為基端筒狀部13b的外周面的基端外周面13i的外徑大。

在前端外周面13h與基端外周面13i的分界處,形成段部13f。段部13f是與中心軸線C13垂直的平面。

如圖4所示,在固定器13的外周面,在夾著中心軸線C13的相對的兩個位置,形成抓取槽13j。抓取槽13j在沿中心軸線C13的方向延伸。

抓取槽13j形成在至少將基部13c以及基端外周面13i沿中心軸線C13的方向橫截的范圍內即可。本實施方式中,抓取槽13j還延伸至與前端外周面13h的一部分相關的位置。

與中心軸線C13垂直的剖面中的抓取槽13j的槽形狀只要是后述的抓取夾具40(參照圖6)能夠抓取的形狀即可,不受限定。例如,從固定器13的軸方向觀察,抓取槽13j的剖面形狀可以是V字狀、U字狀、半圓狀等。

固定器13的材質只要是能夠將LD14壓入,并且能夠通過適當的粘結劑與殼體11粘結的材質即可,不受限定。例如,作為固定器13的材質的例子,可以列舉金屬、合成樹脂。本實施方式中,固定器13由合成樹脂的成形品構成。

LD組裝體19是將LD14壓入固定器13所形成。

壓入可以如以下地進行。LD14將包裝14b作為前頭,從環狀凸部13e形成的端部插入固定用孔13d內。LD14通過適當的壓入夾具,將法蘭14c壓入固定用孔13d中。固定器13的軸方向的壓入位置如果能夠獲得所需的固定強度,則不受限定。固定器13的軸方向的壓入位置可以是,例如,法蘭14c的軸方向的端面與環狀凸部13e成為同一平面的位置。

如果LD14被壓入固定器13,那么,LD14的光軸O與固定器13的中心軸線C13同軸。

固定器13的周方向的LD14的配置不受限定。但是,較佳的是,配置成相對抓取槽13j,固定的位置關系。例如,LD芯片14a的活性層的層厚方向、或者與層厚方向垂直的方向可以與抓取槽13j彼此的相對方向配合。

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LD芯片14a的活性層的層厚方向與抓取槽13j彼此的相對方向配合。之后,LD14的法蘭14c被壓入固定用孔13d。

如圖4所示,LD組裝體19在殼體11的與固定部17之間被粘結劑硬化部18固定。

固定部17形成在殼體側面11a的殼體11上。

如圖5所示,固定部17具有:第一筒狀部17a、底面部17c、以及第二筒狀部17b。

第一筒狀部17a是圓筒狀。第一筒狀部17a沿與殼體側面11a垂直的中心軸線C17延伸。

第一筒狀部17a的至少一部分從殼體側面11a向殼體11的外面突出。

第一筒狀部17a的突出方向的端面17i是與中心軸線C17垂直的平面。

圖4、圖5中,中心軸線C17與中心軸線C13是同軸。但是,該方式是一個例子。固定器13通過后述的調整確定固定位置。這時,從沿著中心軸線C17的方向觀察,中心軸線C17、C13可以相互偏離。

底面部17c是平板部。底面部17c從第一筒狀部17a的、與端面17i相反側的端部向徑方向內側延伸。底面部17c的形狀是圓環狀。

第二筒狀部17b從底面部17c的內周側的端部向與第一筒狀部17a相同的軸方向延伸。第二筒狀部17b是與第一筒狀部17a同軸的圓筒狀。

第二筒狀部17b的突出方向的端面17j相比軸方向的第一筒狀部17a的端面17i縮進去。

在第二筒狀部17b的中心部,形成由沿著中心軸線C17延伸的圓孔構成的開口部17h。開口部17h的內徑尺寸是能夠使從被固定器13固定的LD14射出的光中的、圖示省略的準直透鏡的有效直徑的范圍的光透過的大小。

在第一筒狀部17a的徑方向內側,由第一筒狀部17a、底面部17c、以及第二筒狀部17b形成環狀槽部17d(插入槽部)。

環狀槽部17d的內面由第一槽內面17e(插入槽部的內面)、第二槽內面17g、以及槽底面17f構成。

第一槽內面17e是第一筒狀部17a的內周面。第一槽內面17e的內徑大于固定器13的前端外周面13h的內徑。

第二槽內面17g是第二筒狀部17b的外周面。第二槽內面17g的外徑小于固定器13的前端筒狀部13a的內周面13g的外徑。

槽底面17f是第一槽內面17e與第二槽內面17g之間的底面部17c的表面。

從槽底面17f到端面17i的軸方向的長度長于固定器13的軸方向的前端筒狀部13a的前端外周面13h的長度。

從槽底面17f到端面17j的軸方向的長度長于固定器13的軸方向的前端筒狀部13a的內周面13g的長度。

通過上述結構,固定器13的前端筒狀部13a插入環狀槽部17d時,固定器13的前端筒狀部13a不接觸環狀槽部17d的內部。插入環狀槽部17d的內部的固定器13相對環狀槽部17d的各內面,隔開間隙配置。

在上述的間隙的范圍內,固定器13能夠在軸方向、周方向、以及徑方向移動。

環狀槽部17d與固定器13的前端筒狀部13a之間的間隙在包含光軸O的剖面中,彎曲成U字狀。環狀槽部17d與前端筒狀部13a構成迷宮結構。

如果塵埃想要到達第二筒狀部17b的內周側的開口部17h,那么塵埃需要通過形成于前端筒狀部13a與環狀槽部17d之間的狹窄的U字狀的間隙。如此,在彎曲的流路中,即使在殼體11的外部產生侵入了塵埃的氣流,氣流也發生衰減。塵埃通過前端筒狀部13a的前端與槽底面17f之間的間隙,并且塵埃通過內周面13g與第二槽內面17g之間的可能性降低。

通過基于環狀槽部17d以及前端筒狀部13a的迷宮結構,盡管第一筒狀部17a與前端筒狀部13a之間有間隙,殼體11也防塵。

能夠與固定部17以及固定器13粘結的粘結劑發生硬化,由此,形成粘結劑硬化部18。關于形成粘結劑硬化部18的粘結劑的種類,如果能夠獲得固定器13的固定所需的粘結強度,那么不受限定。例如,將粘結劑硬化部18粘結的粘結劑可以使用紫外線硬化粘結劑、熱硬化粘結劑等粘結劑。

本實施方式中,粘結劑硬化部18橫跨將前端筒狀部13a插入固定部17的環狀槽部17d的固定器13的外周面與第一筒狀部17a所形成。

如圖5所示,粘結劑硬化部18的一部分侵入第一槽內面17e與前端外周面13h之間。另外,粘結劑硬化部18與基端外周面13i、段部13f、以及端面17i粘著。

如圖4所示,粘結劑硬化部18在第一筒狀部17a以及固定器13的周方向分離并形成多個。

各粘結劑硬化部18如后文所述,通過相互等量的粘結劑,周方向的寬度大致相同地形成。

多個粘結劑硬化部18形成在相對于包含光軸O的平面上成為面對稱的位置。面對稱的對稱面可以是兩個以上。面對稱的對稱面可以是包含光軸O并且相互垂直的兩個平面。將光軸O作為中心成為旋轉對稱的配置有時成為面對稱。將光軸O作為中心成為旋轉對稱的配置有時包含兩個以上的對稱面。

本說明書中,「旋轉對稱」表示兩次旋轉對稱以上的旋轉對稱?!竛次旋轉對稱」表示將對稱軸作為中心,每旋轉360°/n,成為相同配置。

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粘結劑硬化部18形成在四個位置。以下,為了區分粘結劑硬化部18,從圖示右上的粘結劑硬化部18開始,按照順時針,分別稱為粘結劑硬化部18A、18B、18C、18D。

本實施方式中,四個粘結劑硬化部18相對第一對稱面S1成面對稱配置。第一對稱面S1是包含光軸O,通過抓取槽13j的中心的平面。另外,四個粘結劑硬化部18相對第二對稱面S2也成面對稱配置。第二對稱面S2是包含光軸O,與第一對稱面S1垂直的平面。

通過這樣的配置,從光軸方向觀察時,粘結劑硬化部18A、18C在通過光軸O的假想直線T1上,相互夾著光軸O相對。另外,從光軸方向觀察時,粘結劑硬化部18B、18D在通過光軸O的假想直線T2上,相互夾著光軸O相對。

圖4所示的例子中,夾著第一對稱面S1的位置的假想直線T1、T2的交叉角θ是銳角。因此,四個粘結劑硬化部18的配置是將光軸O作為對稱軸,成為兩次旋轉對稱的配置。

交叉角θ可以是直角。這時,四個粘結劑硬化部18的配置是將光軸O作為對稱軸,成為四次旋轉對稱的配置。

接著,對固定LD驅動基板15的結構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LD驅動基板15通過螺絲20固定在固定用凸臺16上。固定用凸臺16以及螺絲20的個數可以是一個以上的適當個數。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個例子,分別是兩個。

固定用凸臺16從殼體側面11a,向與固定部17相同的方向突出。本實施方式中,固定用凸臺16是大致圓柱狀。

固定用凸臺16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面16b相比固定在固定部17的LD組裝體19中的固定器13,還突出。

如圖4所示,在固定用凸臺16的前端面16b,形成螺絲孔16a。螺絲孔16a是用于擰接螺絲20的孔部。

接著,關于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制造方法,以將激光單元12Y、12M、12C、12K固定于殼體11的方法為中心進行說明。

圖6至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中的LD組裝體19的固定方法的立體示意圖。

首先,組裝所需個數的LD組裝體19。組裝各LD組裝體19時,如上所述,將LD14壓入固定器13。

接著,在圖示省略的調整夾具上,配置殼體11。圖示省略的調整夾具將殼體11定位。

接著,將構成激光單元12Y、12M、12C、12K的LD組裝體19與LD驅動基板15固定。各LD組裝體19以及各LD驅動基板15的固定方法共通。

首先,如圖6所示,抓取夾具40抓取LD組裝體19。

抓取夾具40具有將固定器13的各抓取槽13j從徑方向外側抓取的兩個抓取臂(參照圖示雙點畫線)。抓取夾具40的抓取臂通過圖示省略的移動裝置,能夠移動地被支撐。

移動裝置具有:調整夾具上的殼體11的設計上的LD組裝體19的配置位置、姿勢的記憶。設計上的LD組裝體19的配置位置、姿勢相對調整夾具的基準來確定。例如,調整夾具上的殼體11的固定部17將中心軸線C17與寫入光學系統的光軸(圖示省略)成為同軸作為目標來制作。但是,由于殼體11的制作誤差,中心軸線C17與寫入光學系統的光軸有時偏離。

本實施方式中,LD組裝體19沒有抵接殼體11進行定位。本實施方式中,抓取夾具40抓取LD組裝體19。LD組裝體19通過移動抓取夾具40的移動裝置,相對調整夾具的基準進行定位。

如圖7所示,圖示省略的移動裝置將抓取夾具40移動至設計上的配置位置。

環狀槽部17d的大小具有富余,因此,即使產生了基于殼體11的制作誤差的位置偏差,也不與前端筒狀部13a干擾。

其結果為,如圖8所示,LD組裝體19不與固定部17接觸,配置于設計上的配置位置。前端筒狀部13a與環狀槽部17d之間一定形成間隙。

移動裝置的移動精度滿足所需定位精度時,繼續進行LD組裝體19的粘著。

但是,當移動裝置的移動精度無法達到所需定位精度時,在基于移動裝置的移動后,進行LD組裝體19的位置調整。

例如,LD14是多光束激光元件時,LD組裝體19可以圍繞光軸O進行旋轉調整。通過該旋轉調整,調整副掃描方向的多光束的發光點的間隔。

這時,在調整夾具上,在例如與像面等價的位置上設置傳感器。該傳感器檢測掃描光束的副掃描方向的掃描節距。移動裝置使LD組裝體19圍繞光軸O旋轉,匹配掃描節距。

例如,LD14的壓入時,當產生了軸方向的位置的差異時,可以進行校準調整。校準調整中,移動裝置將LD組裝體19沿光軸O移動。

這時,在調整夾具上,在例如與像面等價的位置,設置檢測離焦量的傳感器。移動裝置將LD組裝體19向沿著光軸O的方向移動,直至離焦量變為允許范圍。

LD組裝體19的定位結束后,LD組裝體19被粘著。

如圖8所示,涂布裝置41在應該形成粘結劑硬化部18的部位涂布粘結劑18L。本實施方式中,涂布裝置41涂布圖4所示的四個部位。各涂布位置中,涂布裝置41在從基端外周面13i與段部13f的交叉角部,橫跨第一筒狀部17a的端面17i的范圍,涂布粘結劑18L。

涂布裝置41在每個涂布位置,涂布等量的粘結劑18L。

涂布裝置41將各涂布位置的粘結劑18L的吐出速度這個涂布條件保持固定。其結果為,各涂布位置的粘結劑18L都被涂布成大致相同的形狀。例如,各粘結劑18L被涂布至周方向的等寬度的區域。例如,侵入前端外周面13h與第一槽內面17e之間的各粘結劑18L的量大致相等。

四個位置都被涂布粘結劑18L后,通過基于粘結劑18L的種類的硬化手段,粘結劑18L硬化。例如,如果粘結劑18L是紫外線硬化粘結劑,那么,紫外線照射裝置對粘結劑18L照射紫外線。被紫外線照射的粘結劑18L發生硬化。例如,如果粘結劑18L是熱硬化粘結劑,那么,加熱裝置對粘結劑18L進行加熱。被加熱的粘結劑18L發生硬化。

如果各粘結劑18L硬化,那么,形成了粘結劑硬化部18。

形成粘結劑硬化部18后,抓取夾具40解除LD組裝體19的抓取。

如此,在相對調整夾具,LD組裝體19被定位的狀態下,LD組裝體19固定在殼體11的固定部17上。

接著,LD驅動基板15被固定。

如圖4中雙點畫線所示,在固定用凸臺16上配置LD驅動基板15。LD驅動基板15中的圖示省略的螺絲緊固孔重合在螺絲孔16a上。另外,LD14的導線14d插通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省略的連接用通孔。

接著,通過螺絲20,LD驅動基板15被螺絲緊固在固定用凸臺16上。

接著,從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省略的連接用通孔突出的導線14d焊接在LD驅動基板15上。

以上,LD驅動基板15被固定在殼體11上。LD14與LD驅動基板15電性連接。

相同地,構成激光單元12Y、12M、12C、12K的所有LD組裝體19以及LD驅動基板15被固定。

以上,激光單元12Y、12M、12C、12K被固定在殼體11上。

接著,參照圖1,對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像形成裝置100中,從控制面板1或者外部對控制部6輸入進行圖像形成的指令??刂撇?使打印機部3開始圖像形成。打印機部3將適當的尺寸的薄片S從薄片供給部4供給至套準調節輥24。

打印機部3通過激光掃描單元10,在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各感光鼓上形成潛像。

即,激光掃描單元10射出基于圖像信息被調制的激光束L1、L2、L3、L4。激光束L1、L2、L3、L4通過激光掃描單元10的寫入光學系統進行集光。激光束L1、L2、L3、L4通過寫入光學系統的作用,對感光鼓的表面進行掃描。

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通過各個顯影器對形成在各感光鼓的各個靜電潛像進行顯影。在各感光鼓的表面,形成與靜電潛像對應的調色劑像。

各調色劑像通過各轉印輥,被一次轉印至中間轉印帶27上。這時,轉印時間根據圖像形成部25Y、25M、25C、25K的配置位置,適當錯開。各調色劑像與中間轉印帶27的移動同時,不產生偏色地依次重合。各調色劑像被輸送至轉印部28。

到達轉印部28的調色劑像二次轉印至從套準調節輥24輸送至轉印部28的薄片S上。被二次轉印的調色劑像通過定影器29定影在薄片S上。調色劑像被定影的薄片S被排出至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外部。

沒有被轉印部28轉印在薄片S上的轉印殘留調色劑被轉印帶清潔單元31刮去。中間轉印帶27被能夠再使用地清潔。

以上,對一張薄片S的圖像形成結束。

通過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如圖4所示,通過粘結劑硬化部18A、18B、18C、18D,LD組裝體19粘著固定在固定部17上。

LD組裝體19的固定器13與固定部17不直接接觸。LD組裝體19的位置如上所述地相對調整夾具進行定位。因此,即使存在殼體11的制造誤差,LD組裝體19也被固定在設計上的位置。其結果為,不受殼體11的制造誤差的影響,LD組裝體19被固定在設計上的配置位置。

通過本實施方式,相比將固定器13與殼體11直接接觸進行定位的情形,固定器13與殼體11的尺寸差異的允許范圍擴大。其結果為,固定器13以及殼體11的制造成本進一步降低。

使用粘結劑的固定中,通過粘結劑的硬化收縮,對作為粘著對象的部件施加外力。如果對作為粘著對象的部件施加外力,那么,部件可能發生變形。另外,如果對作為粘著對象的部件施加外力,那么,部件可能移動。另外,粘結劑的主要部分稍稍硬化后,在一定長的期間,粘結劑的硬化程序繼續。

其結果為,抓取夾具40解除對LD組裝體19的抓取后,作為粘著對象的部件的位置有可能發生偏離。

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粘結劑硬化部18A、18B、18C、18D相對包含光軸O的面,配置成面對稱。

這時,通過各粘結劑硬化部18的硬化收縮對固定器13施加的外力成為面對稱。因此,通過對稱性,對固定器13施加的外力的面對稱成分平衡。本實施方式中,外力的影響相抵消。本實施方式中,固定在固定器13上的LD14的光軸O的調整時的位置偏差被抑制。

例如,本實施方式中,關于第一對稱面S1以及與其垂直的第二對稱面S2,粘結劑硬化部18A、18B、18C、18D配置成面對稱。另外,各粘結劑硬化部18由等量的粘結劑18L硬化后形成。

因此,各粘結劑硬化部18發生的硬化收縮分別相等。通過硬化收縮產生的外力在相互垂直的兩軸方向分別抵消。通過硬化收縮產生的外力的和為0。

例如,粘結劑硬化部18A、18C夾著光軸O在直線T1上相對。通過各個硬化收縮對固定器13施加的外力相等,因此,合力為0。

相同地,粘結劑硬化部18B、18D夾著光軸O在直線T2上相對。通過各個硬化收縮對固定器13施加的外力相等,因此,合力為0。

如以上所說明的,通過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固定作為光源的LD14的部件,即,固定器13以及殼體11即使存在尺寸差異,LD14的配置位置也穩定。

以下,對上述實施方式的變形例進行說明。

對第一變形例進行說明。

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一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A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圖10是圖9中的C-C剖面圖。

如圖1所示,第一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A代替所述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激光掃描單元10,具有激光掃描單元10A。

如圖9所示,激光掃描單元10A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激光單元12M(12Y、12C、12K),具有激光單元12Ma(12Ya、12Ca、12Ka)。圖9中,為了清楚表達,省略了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

激光單元12Ma(12Ya,12Ca,12Ka)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LD組裝體19,具有LD組裝體19A。

LD組裝體19A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固定器13,具有固定器13A。

以下,將與所述實施方式不同的點作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固定器13A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固定器13的基部13c、前端筒狀部13a、以及基端筒狀部13b,具有基部33c、以及筒狀部33a。

基部33c具有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前端外周面13相同的外徑這點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基部13c不同。

筒狀部33a從基部33c的外周部,沿固定用孔13d的中心軸線C13延伸。

筒狀部33a的內周面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前端筒狀部13a以及基端筒狀部13b的內周面相同。筒狀部33a的外周上形成圓筒面狀的外周面33h。外周面33h的外徑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前端外周面13h的外徑相同。

在筒狀部33a的外周面33h的兩個位置形成槽部33f?;诎行妮S線C13的平面的槽部33f的剖面形狀是矩形。

槽部33f中,筒狀部33a的突出方向的槽內面33j形成在軸方向的、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段部13f相同的位置。

如圖9所示,從固定器13A的軸方向觀察,各槽部33f延伸成圓弧狀。各槽部33f跨過第二對稱面S2。各槽部33f是相對于第一對稱面S1以及第二對稱面S2成為面對稱的形狀。

槽部33f的槽底面33i的直徑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基端外周面13i的直徑相同。

各槽部33f的與中心軸線C13相關的中心角的大小比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假想直線T1、T2的交叉角θ稍大。

槽部33f的中心角的大小是在周方向的兩端部中,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相同的位置能夠形成粘結劑硬化部18A、18D(18B、18C)的大小。

第一變形例中的LD組裝體19A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與固定部17固定。橫跨固定部17以及固定器13A形成的粘結劑硬化部18A、18B、18C、18D的配置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

但是,如圖9所示,第一變形例中,固定器13A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A、18D粘著在形成于固定器13A上的圖示上側的槽部33f的兩端部。粘結劑硬化部18B、18C粘著在形成于固定器13A的圖示下側的槽部33f的兩端部。

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涂布粘結劑18L時,各槽部33f構成作為粘結劑池的凹部。各槽部33f對固定器13A上的、粘結劑18L的涂布范圍進行限制。固定器13A具有槽部33f,由此,涂布的粘結劑18L的位置更加穩定。

本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A中,僅固定器13A的外形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固定器13不同。圖像形成裝置100A的作用與所述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相同。通過本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A,作為固定LD14的部件的固定器13A以及殼體11即使有尺寸差異,LD14的配置位置也穩定。

對第二變形例進行說明。

圖1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二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B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第二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B代替所述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激光掃描單元10,具有激光掃描單元10B。

如圖11所示,激光掃描單元10A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激光單元12M(12Y、12C、12K),具有激光單元12Mb(12b、12Cb、12Kb)。圖11中,為了清楚表達,省略了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

激光單元12Mb(12Yb、12Cb、12Kb)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具有粘結劑硬化部38。

以下,以與所述實施方式不同的點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11所示,粘結劑硬化部38的個數、周方向的形成位置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不同。

粘結劑硬化部38的形狀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相同,并且形成在三個位置。

各粘結劑硬化部3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粘著在基端外周面13i、段部13f、以及第一筒狀部17a。各粘結劑硬化部3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侵入前端外周面13h與第一槽內面17e之間。

從固定器13的軸方向觀察,各粘結劑硬化部38形成在將基端外周面13i在周方向三等分的位置。

本變形例中,LD組裝體19通過三個粘結劑硬化部38固定在殼體11上,這些粘結劑硬化部38形成在相對與中心軸線C13同軸的光軸O,成為三次旋轉對稱的位置。三個粘結劑硬化部38相對通過粘結劑硬化部38的各中心和光軸O的平面,配置成面對稱。

通過相對粘結劑硬化部38的光軸O的對稱性,粘結劑硬化部38硬化收縮時,對固定器13施加的三個外力平衡。本變形例中,外力的影響被抵消。本變形例中,固定于固定器13的LD14的光軸O的調整時的位置偏差被抑制。

對第三變形例進行說明。

圖12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三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C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第三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C代替所述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激光掃描單元10,具有激光掃描單元10C。

如圖12所示,激光掃描單元10C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激光單元12M(12Y、12C、12K),具有激光單元12Mc(12Yc、12Cc、12Kc)。圖12中,為了清楚表達,省略了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

激光單元12Mc(12Yc、12Cc、12Kc)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具有粘結劑硬化部48。

以下,將與所述實施方式不同的點作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粘結劑硬化部48的個數、周方向的形成位置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不同。

粘結劑硬化部48的形狀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相同,并且形成在六個位置。

各粘結劑硬化部4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粘著在基端外周面13i、段部13f、以及第一筒狀部17a上。各粘結劑硬化部4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侵入前端外周面13h與第一槽內面17e之間。

各粘結劑硬化部4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形成在相對第一對稱面S1成面對稱,并且相對第二對稱面S2成面對稱的位置。

從軸方向觀察時,粘結劑硬化部48中的兩個夾著第二對稱面S2上的光軸O相對。

從軸方向觀察時,粘結劑硬化部48中的兩個夾著假想直線T1上的光軸O相對。

從軸方向觀察時,粘結劑硬化部48中的兩個夾著假想直線T2上的光軸O相對。

第二對稱面S2與假想直線T1(T2)所成角θ/2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可以是各種值。

例如,θ/2可以是45°以下。

例如,θ/2可以是30°。這時,粘結劑硬化部48配置在相對光軸O成為六次旋轉對稱的位置。

本變形例中,LD組裝體19通過六個粘結劑硬化部48固定在殼體11上。六個粘結劑硬化部4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配置成相對第一對稱面S1以及第二對稱面S2成面對稱。

通過相對粘結劑硬化部48的光軸O的對稱性,粘結劑硬化部48硬化收縮時,對固定器13施加的六個外力平衡。本變形例中,外力的影響被抵消。本變形例中,固定在固定器13上的LD14的光軸O的調整時的位置偏差被抑制。

對第四變形例進行說明。

圖1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四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D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第四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D代替所述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激光掃描單元10,具有激光掃描單元10D。

如圖13所示,激光掃描單元10D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激光單元12M(12Y、12C、12K),具有激光單元12Md(12Yd、12Cd、12Kd)。圖13中,為了清楚表達,省略了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

激光單元12Md(12Yd、12Cd、12Kd)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具有粘結劑硬化部58。

以下,以與所述實施方式不同的點作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13所示,粘結劑硬化部58的個數、周方向的形成位置、以及周方向的寬度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不同。

粘結劑硬化部58以與光軸O相關的中心角成ψ的寬度形成。粘結劑硬化部58形成在將光軸O夾在其間相對的兩個位置。

各粘結劑硬化部58的周方向的中心位于第二對稱面S2上。各粘結劑硬化部58的周方向的寬度比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長。

中心角ψ是大于0°,小于180°的適當角度。

各粘結劑硬化部58通過相互等量的粘結劑18L,與所述第一的實施方式同樣地形成。

各粘結劑硬化部5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粘著在基端外周面13i、段部13f、以及第一筒狀部17a上。各粘結劑硬化部4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侵入前端外周面13h與第一槽內面17e之間。

本變形例中,LD組裝體19通過兩個粘結劑硬化部58固定在殼體11上。兩個粘結劑硬化部48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配置成相對第一對稱面S1以及第二對稱面S2成面對稱。

通過與粘結劑硬化部58的光軸O相對的對稱性,粘結劑硬化部58硬化收縮時,對固定器13施加的兩個外力平衡。本變形例中,外力的影響被抵消。本變形例中,固定在固定器13上的LD14的光軸O的調整時的位置偏差被抑制。

本變形例中,粘結劑硬化部58的周方向的寬度可以是粘結劑硬化部18。但是,使粘結劑硬化部58的周方向的寬度大于粘結劑硬化部18,由此,即使粘結劑硬化部58是兩個,也可以更堅固地固定LD組裝體19。

對第五變形例進行說明。

圖1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第五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E的主要部件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第五變形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0E代替所述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激光掃描單元10,具有激光掃描單元10E。

如圖13所示,激光掃描單元10E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激光單元12M(12Y、12C、12K),具有激光單元12Me(12Ye、12Ce、12Ke)。圖14中,為了清楚表達,省略了LD驅動基板15的圖示。

激光單元12Me(12Ye、12Ce、12Ke)代替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具有粘結劑硬化部68A、68B。

以下,以與所述實施方式不同的點作為中心進行說明。

如圖14所示,粘結劑硬化部68A的周方向的寬度大于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的周方向的寬度。粘結劑硬化部68A的周方向的寬度是與光軸O相關的中心角成為α的寬度。

粘結劑硬化部68B具有與所述實施方式中的粘結劑硬化部18相同的形狀。粘結劑硬化部68B在夾著光軸O與粘結劑硬化部68A相反側的區域中,形成在相互分離的兩個位置。

粘結劑硬化部68A、68B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粘著在基端外周面13i、段部13f、以及第一筒狀部17a上。粘結劑硬化部68A、68B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地侵入前端外周面13h與第一槽內面17e之間。

粘結劑硬化部68A配置成相對對稱面S3成面對稱。對稱面S3是包含光軸O,相對各抓取槽13j的中心軸線垂直的平面。

各粘結劑硬化部68B配置成相對對稱面S3,成為相互面對稱的位置。從軸方向觀察時,各粘結劑硬化部68B位于兩個假想直線T3、T4上。假想直線T3、T4通過光軸O,與對稱面S3傾斜角度β。

確定粘結劑硬化部68A的寬度的中心角α、確定粘結劑硬化部68B的配置的角度β由基于粘結劑硬化部68A、68B的硬化收縮的外力相抵消的條件決定。

例如,如果粘結劑硬化部68A與粘結劑硬化部18相同寬度,那么,類似于所述第二變形例,β=30°,外力被抵消。因此,粘結劑硬化部68A的周方向的寬度超過粘結劑硬化部18的周方向的寬度的1倍但不足2倍時,β的范圍是超過0°不足30°。

粘結劑硬化部68A的周方向的寬度可以是超過粘結劑硬化部18的周方向的寬度的2倍的長度。這時,例如,粘結劑硬化部68B的周方向的寬度比粘結劑硬化部18大,由此,可以使對固定器13施加的外力平衡。例如,粘結劑硬化部68B的個數是三個以上,可以使施加于固定器13外力平衡。

粘結劑硬化部68A與粘結劑硬化部68B通過相互不同量的粘結劑18L,與所述第一的實施方式同樣地形成。

本變形例中,LD組裝體19通過共計三個粘結劑硬化部68A、68B固定在殼體11上。粘結劑硬化部68A、68B配置成相對一個對稱面S3成面對稱。

本變形例中,改變形成粘結劑硬化部68A、68B的粘結劑18L的量,由此,粘結劑硬化部68A、68B硬化收縮時,使對固定器13施加的外力平衡。本變形例中,外力的影響被抵消。本變形例中,固定在固定器13上的LD14的光軸O的調整時的位置偏差被抑制。

另外,對其他變形例進行說明。

所述第一變形例中,對槽部33f成為形成兩個粘結劑硬化部18的粘結劑池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成為粘結劑池的凹部可以設置多個粘結劑硬化部。

所述實施方式以及各變形例中,說明了圖像形成裝置的殼體11上固定了多個LD組裝體的情形的例子。但是,可以是一個殼體上固定一個LD組裝體。例如,全彩圖像形成裝置中,與各色對應的LD組裝體分別配置在四個殼體上。例如,圖像形成裝置可以是僅使用一個LD組裝體的單色圖像形成裝置。

以上,通過所說明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能夠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在殼體與固定器之間,具有多個粘結劑硬化部,這些粘結劑硬化部形成在相對包含光源的光軸的平面成面對稱的位置,將固定器固定在殼體上,由此,即使固定光源的部件存在尺寸差異,也能夠使光源的配置位置穩定。

雖然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實施方式,但是這些實施方式只是作為例子提出的,并非用于限定實用新型的范圍。這些實施方式能夠以其他各種方式實施,在不脫離實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包含在實用新型的范圍和要旨中,同樣地,包含在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實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阳县| 深泽县| 石台县| 洪江市| 武定县| 博客| 乳山市| 吉木萨尔县| 遂溪县| 辽宁省| 罗田县| 日土县| 克什克腾旗| 雅安市| 循化| 乐陵市| 突泉县| 古交市| 兴宁市| 连山| 闵行区| 宜都市| 舟曲县| 扎赉特旗| 新邵县| 剑河县| 女性| 巴彦县| 黄山市| 辰溪县| 杭州市| 海丰县| 临沭县| 武义县| 临颍县| 衡山县| 桑植县| 四平市| 凌海市| 岢岚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