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光學,特別涉及一種攝像光學鏡頭。
背景技術:
1、攝像光學鏡頭在移動設備、車載攝像和監控設備等有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智能移動設備上,隨著用戶對智能移動設備的拍攝需求的提升,現有的攝像光學鏡頭愈加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2、現有的攝像光學鏡頭中,常通過增加透鏡個數或尺寸以提升成像效果,這會導致整個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增大,不利于小型化設計的實現。此外,現有攝像光學鏡頭由于設計上的缺陷還存在色差較大的情況,不利于高質量成像,也難以滿足大光圈、廣角化、超薄的設計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大光圈、廣角化、超薄且光學性能良好的攝像光學鏡頭,其能夠控制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合理分配透鏡焦距,緩和光線經過透鏡的偏折程度,有效修正像散和畸變,校正色差,減小像差,提升成像效果。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攝像光學鏡頭,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共包含六片透鏡,六片所述透鏡自物側至像側依序為: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以及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2,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所述第一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與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之間的軸上間距為d2,所述第二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3,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9,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0,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0.40≤(r1+r2)/(r1-r2)≤0.00;0.20≤(d1+d2+d3)/ttl≤0.30;-1.80≤(f5-f6)/f1≤-1.20;1.00≤(r9+r10)/(r9-r10)≤1.20。
3、可選的,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且滿足以下關系式:1.20≤f2/f3≤3.00。
4、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1.0視場的像高為ih,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且滿足以下關系式:0.80≤ih*f/ttl≤1.50。
5、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還滿足以下關系式:-1.67≤f1/f≤-1.43;0.05≤d1/ttl≤0.09。
6、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且滿足以下關系式:-4.02≤(r3+r4)/(r3-r4)≤-2.03;2.20≤f2/f≤4.28;0.10≤d3/ttl≤0.14。
7、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5,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6,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所述第三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5,且滿足以下關系式:0.07≤(r5+r6)/(r5-r6)≤0.30;1.20≤f3/f≤1.83;0.08≤d5/ttl≤0.11。
8、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7,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8,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所述第四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7,且滿足以下關系式:0.74≤(r7+r8)/(r7-r8)≤0.98;-3.56≤f4/f≤-2.31;0.04≤d7/ttl≤0.06。
9、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五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9,且滿足以下關系式:0.70≤f5/f≤0.97;0.19≤d9/ttl≤0.23。
10、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1,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2,所述第六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1,且滿足以下關系式:2.76≤(r11+r12)/(r11-r12)≤3.12;-1.86≤f6/f≤-1.09;0.07≤d11/ttl≤0.09。
11、可選的,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1.0視場的像高為ih,且滿足以下關系式:1.60≤ttl/ih≤1.94。
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上述透鏡的配置方式,提供一種具有大光圈、廣角化、超薄且光學性能良好的攝像光學鏡頭,其能夠控制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合理分配透鏡焦距,緩和光線經過透鏡的偏折程度,有效修正像散和畸變,校正色差,減小像差,提升成像效果。
1.一種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共包含六片透鏡,六片所述透鏡自物側至像側依序為: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鏡,以及具有負屈折力的第六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二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2,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所述第一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與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之間的軸上間距為d2,所述第二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3,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9,所述第五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0,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所述第六透鏡的焦距為f6,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1.0視場的像高為ih,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還滿足以下關系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5,所述第三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6,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所述第三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5,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7,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8,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所述第四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7,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五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9,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焦距為f,所述第六透鏡的物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1,所述第六透鏡的像側面的中心曲率半徑為r12,所述第六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1,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1.0視場的像高為ih,且滿足以下關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