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光學,特別涉及一種攝像光學鏡頭。
背景技術:
1、隨著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普及,攝像頭的研發和設計隨之飛速發展,再加上現今電子產品以功能佳且輕薄短小的外型為發展趨勢,具備良好成像品質的小型化攝像頭儼然成為目前市場上的主流。
2、長焦攝像頭能夠滿足消費者拍攝特定目標的需求,傳統的長焦攝像頭光學總長過大,不滿足智能手機輕薄化的設計要求,而潛望式長焦攝像頭設計能夠在滿足長焦設計的情況下,明顯縮短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然而,現有潛望式長焦的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性能仍無法滿足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攝像光學鏡頭,能夠滿足移動對焦,實現大光圈潛望式設計,且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2、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攝像光學鏡頭,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由自物側至像側依次設置的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棱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構成;所述第一棱鏡的物側面和像側面之間設有反射面,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為第一透鏡組,所述第五透鏡為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呈能夠沿著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軸移動調節設置,使得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下切換,其中,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所述第一狀態下的焦距最大,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所述第二狀態下的焦距最小;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所述第一狀態下的焦距為fa,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像高為ih,所述第一棱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p1,所述第一棱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p2,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后焦距為bf,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所述第一狀態時的最靠近物體側的透鏡面到最靠近像側的透鏡面在光軸上的距離為lp,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3、4.00≤fa/ih≤6.20;
4、-4.00≤rp1/rp2≤0.75;
5、-0.35≤f4/f5≤0.20;
6、0.12≤bf/lp≤1.00。
7、可選的,所述第一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所述第二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3,所述第三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5,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8、0.17≤d1/lp≤0.50;
9、0.11≤d3/lp≤0.31;
10、0.04≤d5/lp≤0.30。
11、可選的,所述第一棱鏡的物側面為曲面且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一棱鏡的焦距為fp1,所述第一棱鏡的物側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軸上距離與所述反射面至所述第一棱鏡的像側面的軸上距離之和為dp1,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12、2.55≤fp1/fa≤122.03;
13、0.20≤dp1/ttl≤0.28。
14、可選的,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所述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2,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所述第一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15、3.08≤(r1+r2)/(r1-r2)≤4.50;
16、0.55≤f1/fa≤1.16;
17、0.04≤d1/ttl≤0.18。
18、可選的,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所述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所述第二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3,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19、0.80≤(r3+r4)/(r3-r4)≤0.96;
20、0.26≤f2/fa≤0.35;
21、0.03≤d3/ttl≤0.08。
22、可選的,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所述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所述第三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5,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23、-0.35≤(r5+r6)/(r5-r6)≤0.57;
24、-0.23≤f3/fa≤-0.15;
25、0.01≤d5/ttl≤0.08。
26、可選的,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7,所述第四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8,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所述第四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7,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27、0.09≤(r7+r8)/(r7-r8)≤0.93;
28、0.58≤f4/fa≤1.61;
29、0.02≤d7/ttl≤0.08。
30、可選的,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9,所述第五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所述第五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9,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31、-32.34≤(r9+r10)/(r9-r10)≤177.34;
32、-27.24≤f5/fa≤24.47;
33、0.15≤d9/ttl≤0.23。
34、可選的,所述第一棱鏡為玻璃材質。
3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棱鏡與透鏡組合形成攝像光學鏡頭,五個透鏡分成兩個群組,前群組移動對焦,在對焦時過程更快更平滑。同時,攝像光學鏡頭的物理長度可以維持不變,有助于設備內部空間的分配。滿足各條件的攝像光學鏡頭在像高固定的情況下具有較長的焦距,有助于提高系統放大倍率。有利于緩和光線進入鏡片的偏折程度,有助于后續的平穩傳播。通過合理分配系統相鄰鏡片的光焦距,有助于光線平緩過渡,提升像質。后焦長,有利于模組的組裝,同時,可以有效控制光學系統的總長度。
1.一種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由自物側至像側依次設置的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棱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的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構成;所述第一棱鏡的物側面和像側面之間設有反射面,所述第一透鏡、所述第二透鏡、所述第三透鏡和所述第四透鏡為第一透鏡組,所述第五透鏡為第二透鏡組,所述第一透鏡組呈能夠沿著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軸移動調節設置,使得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下切換,其中,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所述第一狀態下的焦距最大,所述攝像光學鏡頭在所述第二狀態下的焦距最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所述第二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3,所述第三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5,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鏡的物側面為曲面且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一棱鏡的焦距為fp1,所述第一棱鏡的物側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軸上距離與所述反射面至所述第一棱鏡的像側面的軸上距離之和為dp1,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一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所述第一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2,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為f1,所述第一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1,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二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3,所述第二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4,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為f2,所述第二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3,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三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5,所述第三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6,所述第三透鏡的焦距為f3,所述第三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5,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所述第四透鏡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7,所述第四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8,所述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所述第四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7,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于近軸處為凸面,其像側面于近軸處為凹面;所述第五透鏡的物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9,所述第五透鏡像側面的曲率半徑為r10,所述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所述第五透鏡的軸上厚度為d9,所述攝像光學鏡頭的光學總長為ttl,且滿足以下關系式: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鏡為玻璃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