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
背景技術:
在蝸輪產品中,其螺絲孔都是以一個圓心為中心等份排列的,傳統的蝸輪鉆孔加工方法是首先在蝸輪上需要鉆孔的位置打上標記,然后將蝸輪固定在鉆床上,將鉆頭對準一個標記位置進行鉆孔,該孔完成后,再轉動鉆頭,使鉆頭重新對準下一個標記位置,再進行鉆孔操作,如此重復,直到所有孔完成。這種方法的缺點是鉆孔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由于要不停的對準位置,準確性差,容易出現不合格品。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 采用該模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產品精度,保證產品質量。特別是在鉆床作業超過鉆臂長度的工件時效率更高。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該模具包括固定底板、可轉動底板、鉆模、壓板和轉軸,轉軸垂直設置在固定底板上,可轉動底板套裝在轉軸上并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底板上;在可轉動底板的上端面設有與蝸輪內孔相適配的凸臺,與蝸輪的螺絲孔相適配的鉆模通過壓板固定在蝸輪上,且鉆模和壓板均套裝在轉軸上。
本發明中,在固定底板的上端面設有臺階,在可轉動底板的下端面設有與臺階相適配的凹槽,軸承設置在臺階外側。在轉軸的上部設有螺紋,并套裝有壓緊螺母,通過壓緊螺母和壓板使鉆模固定在蝸輪上。
本發明針對蝸輪螺絲孔都是以一個圓心為中心等份排列的特點,鉆孔時固定麻花鉆的位置,轉動蝸輪打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產品精度,保證了產品質量。本發明特別適用于在鉆床作業超過鉆臂長度的工件中。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本發明所述的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見圖1,該模具包括固定底板I、可轉動底板2、鉆模3、壓板4和轉軸5,轉軸5垂直設置在固定底板I上,固定底板I為圓形,轉軸 5位于圓心位置。可轉動底板2套裝在轉軸5上并通過軸承6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底板I 上。在固定底板I的上端面設有臺階11,在可轉動底板2的下端面設有與臺階11相適配的凹槽21,軸承6設置在臺階11外側,軸承可以是平面軸承。在可轉動底板2的上端面設有與蝸輪7內孔相適配的凸臺22,與蝸輪的螺絲孔相適配的鉆模3通過壓板4固定在蝸輪7上,且鉆模3和壓板4均套裝在轉軸5上。在轉軸5的上部設有螺紋,并套裝有壓緊螺母 8,通過壓緊螺母8和壓板4使鉆模3固定在蝸輪7上 。
鉆孔時固定麻花鉆的位置,只要轉動蝸輪就能完成打孔,工作效率高,降低了勞動成本,提1 了廣品精度。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該模具包括固定底板(I)、可轉動底板(2)、鉆模(3 )、壓板(4 )和轉軸(5 ),轉軸(5 )垂直設置在固定底板(I)上,可轉動底板(2 )套裝在轉軸(5)上并通過軸承(6)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底板(I)上;在可轉動底板(2)的上端面設有與蝸輪(7)內孔相適配的凸臺(22),與蝸輪(7)的螺絲孔相適配的鉆模(3)通過壓板(4)固定在蝸輪(7 )上,且鉆模(3 )和壓板(4 )均套裝在轉軸(5 )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底板(I)的上端面設有臺階(11),在可轉動底板(2)的下端面設有與臺階(11)相適配的凹槽(21),軸承(6)設置在臺階(11)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轉軸(5)的上部設有螺紋,并套裝有壓緊螺母(8),通過壓緊螺母(8)和壓板(4)使鉆模(3)固定在蝸輪(7)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蝸輪鉆孔的模具,該模具包括固定底板、可轉動底板、鉆模、壓板和轉軸,轉軸垂直設置在固定底板上,可轉動底板套裝在轉軸上并通過軸承可轉動地設置在固定底板上;在可轉動底板的上端面設有與蝸輪內孔相適配的凸臺,與蝸輪的螺絲孔相適配的鉆模通過壓板固定在蝸輪上,且鉆模和壓板均套裝在轉軸上。本發明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產品精度,保證產品質量。特別是在鉆床作業超過鉆臂長度的工件時效率更高。
文檔編號B23B47/28GK102974870SQ20121054207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明者虞建平, 紀嘉明, 吳晶 申請人:鎮江匯通金屬成型有限公司, 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