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鏜孔加工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鏜孔加工夾具,其要點是:包括箱體和夾緊組件。箱體包括底板、左側板、右側板、上蓋板和后連接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上蓋板和后連接板相互間固定連接組成開口向前的箱體。后連接板中部沿周向等間隔角度設有2至6個貫穿其板體前后的連接孔。所述夾緊組件有3組。3組夾緊組件設置在箱體上,液壓缸的缸底通過3組夾緊組件固定在箱體中。使用時將本夾具固定在相應的機床上,即可通過機床完成對液壓缸的缸底上的軸承孔的加工。
【專利說明】一種鏜孔加工夾具【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設備,具體涉及一種液壓缸的缸底進行鏜孔加工用的夾具。
【背景技術】
[0002]液壓缸的缸底在進行軸承孔加工時,如果缸底的尺寸較小則可以在車床用四爪裝夾,進行加工;如果缸底的尺寸較大,則無法在車床上進行裝夾固定,因此在加工軸承孔時就必須在鏜床上進行加工。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用于將較大的液壓缸缸底固定在車床上進行加工的鏜孔加工夾具。
[0004]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術方案是:一種鏜孔加工夾具,其結構特點是:包括箱體和夾緊組件。箱體包括底板、左側板、右側板、上蓋板和后連接板。底板、左側板、右側板、上蓋板和后連接板相互間固定連接組成開口向前的箱體。底板水平設置。底板的中部設有貫穿其上下的上大下小的臺階孔,臺階孔的上部大孔徑的孔段內壁上設有內螺紋。左側板12沿前后向鉛垂設置,左側板由其下部固定在底板的左側后部上。左側板的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左螺孔。右側板沿前后向鉛垂設置,右側板由其下部固定在底板的右側后部上。右側板的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右螺孔。上蓋板水平固定設置在左側板和右側板的上部之間。上蓋板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板體上下的上螺孔。左側板的左螺孔、右側板的右螺孔、上蓋板的上螺孔和底板的臺階孔的軸線在同一鉛垂設置的平面中。后連接板沿左右向鉛垂固定設置在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后部之間,且位于上蓋板與底板之間。后連接板中部沿周向等間隔角度設有2至6個貫穿其板體前后的連接孔。
[0005]所述夾緊組件有3組。3組夾緊組件按其所處的位置的不同分為上部壓緊組件、左側頂緊組件和右側頂緊組件。上部壓緊組件包括螺桿、螺母和V型壓緊塊。螺母旋合在螺桿中部上,且螺母與螺桿焊接固定連接。螺桿旋合在上蓋板的上螺孔中,且向下穿過上蓋板。V型壓緊塊旋合在螺桿的下端上,V型壓緊塊位于上蓋板14下方。左側頂緊組件包括左螺桿和左側螺母。左側螺母旋合在左螺桿上。左螺桿旋合在左側板的左螺孔中且向右穿過左側板。右側頂緊組件包括右螺桿和右側螺母。右側螺母旋合在右螺桿上。右螺桿旋合在右側板的右螺孔中且向左穿過右側板。
[0006]以上述基本技術方案為基礎的技術方案是:還包括支撐組件。支撐組件為支撐盤,支撐盤的外周設有與底板的臺階孔的上部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支撐盤旋合固定在底板上。支撐盤的上側設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為開口向上的環形槽。 [0007]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鏜孔加工夾具結構簡單,箱體的后連接板上設有與車床上的卡盤孔相應的連接孔,從而可方便快捷的將本夾具固定在車床上,從而可將較大的待加工的液壓缸的缸底固定在本夾具中在車床上進行加工,使用方便,大大降低了加工難度。
[0008](2)本實用新型的鏜孔加工夾具的支撐組件上設有定位槽,方便對液壓缸的缸底進行快速定位,同時又可防止其在水平方向上運動,進行限位。通過上部壓緊組件將液壓缸的缸底壓緊固定在支撐組件上,從而將液壓缸的缸底固定在箱體中。
[0009](3)本實用新型的鏜孔加工夾具的支撐組件的位置可以上下調節,能適應不同規格大小的液壓缸的缸底,使用范圍廣,提高裝備使用率,節約成本。
[0010](4)本實用新型的鏜孔加工夾具還設有左側頂緊組件和右側頂緊組件,可進一步提聞液壓缸的缸底在夾具中的固定可罪度,有利于提聞加工質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鏜孔加工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后視圖;
[0013]圖3為圖1的右視圖;
[0014]圖4為圖1的俯視圖;
[0015]圖5為I的仰視圖;
[0016]圖6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0017]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0018]上述附圖中的標記如下:
[0019]箱體1,底板11,臺階孔11-1,左側板12,右側板13,上蓋板14,后連接板15,連接孔15-1,定位盲孔15-2,
[0020]夾緊組件2,上部壓緊組件21,螺桿21-1,螺母21_2,V型壓緊塊21_3,左側頂緊組件22,左螺桿22-1,左側螺母22-2,右側頂緊組件23,右螺桿23_1,右側螺母23_2,
[0021 ] 支撐組件3,定位槽31。
【具體實施方式】
[0022]本實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圖1所示的方位進行,也即圖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圖1所朝的一方為前方,背離圖1的一方為后方。
[0023](實施例1)
[0024]見圖1和圖7,本實用新型的鏜孔加工夾具包括箱體1、夾緊組件2和支撐組件3。
[0025]見圖1至圖7,箱體I包括底板11、左側板12、右側板13、上蓋板14和后連接板15。底板11、左側板12、右側板13、上蓋板14和后連接板15相互間固定連接組成開口向前的箱體I。底板11水平設置;底板11的中部設有貫穿其上下的上大下小的臺階孔11-1,臺階孔11-1的上部大孔徑的孔段內壁上設有內螺紋。左側板12沿前后向鉛垂設置,左側板12由其下部固定在底板11的左側后部上;左側板12的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左螺孔。右側板13沿前后向鉛垂設置,右側板13由其下部固定在底板11的右側后部上;右側板13的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右螺孔。上蓋板14水平固定設置在左側板12和右側板13的上部之間;上蓋板14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板體上下的上螺孔。左側板12的左螺孔、右側板13的右螺孔、上蓋板14的上螺孔和底板11的臺階孔11-1的軸線在同一鉛垂設置的平面中。后連接板15沿左右向鉛垂固定設置在左側板12和右側板13的后部之間,且位于上蓋板14與底板11之間。后連接板15中部沿周向等間隔角度設有2至6個貫穿其板體前后的連接孔15-1 (本實施例為4個),使用時由相應的螺栓的螺桿穿過連接孔15-1后旋緊在車床上的相應的卡盤孔中,從而將后連接板15固定在車床上。后連接板15中部還設有開口向后的定位盲孔15-2,定位盲孔15-2用于與機床上的卡盤的相應部位相配合。
[0026]見圖1至圖7,夾緊組件2有3組。3組夾緊組件按其所處的位置的不同分為上部壓緊組件21、左側頂緊組件22和右側頂緊組件23。上部壓緊組件21包括螺桿21_1、螺母21-2和V型壓緊塊21-3。螺母21-2旋合在螺桿21_1中部上,且螺母21_2與螺桿21_1焊接固定連接。螺桿21-1旋合在上蓋板14的上螺孔中,且向下穿過上蓋板14…型壓緊塊21-3旋合在螺桿21-1的下端上,V型壓緊塊21-3位于上蓋板14下方。左側頂緊組件22包括左螺桿22-1和左側螺母22-2。左側螺母22-2旋合在左螺桿22_1上。左螺桿22_1旋合在左側板12的左螺孔中且向右穿過左側板12。右側頂緊組件23包括右螺桿23-1和右側螺母23-2。右側螺母23-2旋合在右螺桿23-1上。右螺桿23_1旋合在右側板13的右螺孔中且向左穿過右側板13。
[0027]見圖1、圖6和圖7,支撐組件3為支撐盤。支撐盤3的外周設有與底板11的臺階孔11-1的上部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支撐盤3旋合固定在底板11上。支撐盤3的上側設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為開口向上的環形槽。
[0028]本鏜孔加工夾具使用時,先將后連接板15固定在機床上,從而將鏜孔加工夾方便快捷的固定在機床上。然后將液壓缸的缸底由其相應部位置于支撐盤3的定位槽31中,通過扳手扳動上部壓緊組件21的螺桿21-1上的螺母21-2使螺桿21-1向下運動,直至螺桿21-1下端的V型壓緊塊21-3從上方將液壓缸的缸底相應部位壓緊,從而將液壓缸的缸底夾緊固定在箱體I中,且通過調節支撐盤3在底板14中的上下位置,進而調節液壓缸的缸底在箱體I中的位置,便于使待加工的孔與車床上的卡盤同軸,能適應不同規格大小的液壓缸的缸底。進一步通過調節左側頂緊組件22的左螺桿22-1和右側頂緊組件23的右螺桿23-1將液壓缸的缸底更牢靠的固定在箱體I中。通過本裝置可以使用車床對液壓缸的缸底進行孔的加工。`
[0029]以上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換和變化,具體應用過程中還可以根據上述實施例的啟發進行相應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該歸入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鏜孔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I)和夾緊組件(2);箱體(I)包括底板(11)、左側板(12)、右側板(13)、上蓋板(14)和后連接板(15);底板(11)、左側板(12)、右側板(13)、上蓋板(14)和后連接板(15)相互間固定連接組成開口向前的箱體(I);底板(11)水平設置;底板(11)的中部設有貫穿其上下的上大下小的臺階孔(11-1),臺階孔(11-1)的上部大孔徑的孔段內壁上設有內螺紋;左側板(12)沿前后向鉛垂設置,左側板(12)由其下部固定在底板(11)的左側后部上;左側板(12)的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左螺孔;右側板(13)沿前后向鉛垂設置,右側板(13)由其下部固定在底板(11)的右側后部上;右側板(13)的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左右的右螺孔;上蓋板(14)水平固定設置在左側板(12)和右側板(13)的上部之間;上蓋板(14)前部中部設有貫穿其板體上下的上螺孔;左側板(12)的左螺孔、右側板(13)的右螺孔、上蓋板(14)的上螺孔和底板(11)的臺階孔(11-1)的軸線在同一鉛垂設置的平面中;后連接板(15)沿左右向鉛垂固定設置在左側板(12)和右側板(13)的后部之間,且位于上蓋板(14)與底板(11)之間;后連接板(15)中部沿周向等間隔角度設有2至6個貫穿其板體前后的連接孔(15-1); 夾緊組件(2)有3組;3組夾緊組件按其所處的位置的不同分為上部壓緊組件(21)、左側頂緊組件(22)和右側頂緊組件(23);上部壓緊組件(21)包括螺桿(21-1)、螺母(21-2)和V型壓緊塊(21-3 );螺母(21-2 )旋合在螺桿(21-1)中部上,且螺母(21_2 )與螺桿(21_1)焊接固定連接;螺桿(21-1)旋合在上蓋板(14)的上螺孔中,且向下穿過上蓋板(14);V型壓緊塊(21-3)旋合在螺桿(21-1)的下端上,V型壓緊塊(21-3)位于上蓋板(14)下方;左側頂緊組件(22 )包括左螺桿(22-1)和左側螺母(22-2 );左側螺母(22-2 )旋合在左螺桿(22-1)上;左螺桿(22-1)旋合在左側板(12)的左螺孔中且向右穿過左側板(12);右側頂緊組件(23)包括右螺桿(23-1)和右側螺母(23-2);右側螺母(23_2)旋合在右螺桿(23_1)上;右螺桿(23-1)旋合在右側板(13)的右螺孔中且向左穿過右側板(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鏜孔加工夾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組件(3);支撐組件(3)為支撐盤,支撐盤(3)的外周設有與底板(11)的臺階孔(11-1)的上部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支撐盤(3)旋合固定在底板(11)上;支撐盤(3)的上側設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為開口向上的環形槽。
【文檔編號】B23Q3/06GK203592329SQ201320729250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嚴興偉, 姚曉剛 申請人:江蘇源普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