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蝶閥結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小法蘭眼多頭鉆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圖2所示,閥門閥體的上端通常設置有小法蘭盤,小法蘭盤通常通過設置在其上的、在閥桿孔周圍的四個小法蘭眼與手柄機構相連接。當前鉆小法蘭眼的設備,通常采用單頭鉆,一個一個地鉆孔,效率較低,無法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小法蘭眼多頭鉆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小法蘭眼多頭鉆裝置,以提高小法蘭盤的鉆眼效率,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法蘭眼多頭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架體、設置于架體上一端的多頭鉆機構和另一端的閥體固定機構,所述多頭鉆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多頭鉆支架以及多頭鉆,所述第一電機和多頭鉆固定于多頭鉆支架上,且第一電機驅動所述多頭鉆旋轉,所述多頭鉆支架與架體固定連接,所述閥體固定機構包括U型移動支架,所述U型移動支架的左端塊上設置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設置有與所述多頭鉆位置以及尺寸相配合使用的四個透孔,四個透孔呈方形排列,且中心部位設置有凸柱,U型移動支架的中部連接有支撐平臺,U型移動支架的右端塊上固定連接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桿與夾塊固定連接,夾塊與所述支撐平臺滑動連接,使用時,閥體平放,閥體的小法蘭盤一端與導向板相連接,另一端與夾塊相連接,通過氣缸電動夾 塊移動使得閥體固定緊,所述U型移動支架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有螺紋塊以及滑動塊,螺紋塊與水平設置架體上的絲杠螺紋連接,滑動桿與絲杠平行設置在架體上,且滑動塊與滑動桿水平滑動連接,設置在架體上的第二電機與所述絲杠傳動連接,帶動所述絲杠轉動,從而帶動U型移動支架左右移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通過上述機構,在閥體固定機構移動到左側的多頭鉆的時候,多頭鉆的四個鉆頭正好從導向板的四個透孔內穿過,直接對小法蘭盤同時進行鉆孔,效率高,且質量好,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閥體以及小法蘭盤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現有技術中小法蘭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申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本申請中導向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小法蘭盤,2-閥體,3-小法蘭眼,4-閥桿孔,5-架體,6-第一電機,7-多頭鉆支架,8-多頭鉆,9-螺紋塊,10-固定板,11-導向板,12-支撐平臺,13-夾塊,14-氣缸,15-旋轉絲杠,16-第二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應當說明的是,本申請中所述的“連接”和用于表達“連接”的詞語,如“相連接”、“相連”等,既包括某一部件與另一部件直接連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過其他部件與另一部件相連接。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 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屬于“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部件或者模塊、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4所示,本申請實施例包括架體、設置于架體上一端的多頭鉆機構和另一端的閥體固定機構,所述多頭鉆機構包括第一電機、多頭鉆支架以及多頭鉆,所述第一電機和多頭鉆固定于多頭鉆支架上,且第一電機驅動所述多頭鉆旋轉,所述多頭鉆支架與架體固定連接,所述閥體固定機構包括U型移動支架,所述U型移動支架的左端塊上設置有導向板,所述導向板設置有與所述多頭鉆位置以及尺寸相配合使用的四個透孔,四個透孔呈方形排列,且中心部位設置有凸柱,U型移動支架的中部連接有支撐平臺,U型移動支架的右端塊上固定連接有氣缸,氣缸的活塞桿與夾塊固定連接,夾塊與所述支撐平臺滑動連接,使用時,閥體平放,閥體的小法蘭盤一端與導向板相連接,另一端與夾塊相連接,通過氣缸電動夾塊移動使得閥體固定緊,所述U型移動支架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有螺紋塊以及滑動塊,螺紋塊與水平設置架體上的絲杠螺紋連接,滑動桿與絲杠平行設置在架體上,且滑動塊與滑動桿水平滑動連接,設置在架體上的第二電機與所述絲杠傳動連接,帶動所述絲杠轉動,從而帶動U型移動支架左右移動。
其中,所述凸柱與所述小法蘭盤上的閥桿孔相配合使用,插入所述閥桿孔中。
通過上述機構,在閥體固定機構移動到左側的多頭鉆的時候,多頭鉆的四 個鉆頭正好從導向板的四個透孔內穿過,直接對小法蘭盤同時進行鉆孔,效率高,且質量好,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