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導軌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導軌裝配方法及導軌裝配裝置。
背景技術:
導軌是金屬或其它材料制成的槽或脊,可承受、固定、引導移動裝置或設備并減少其摩擦的一種裝置。常見的導軌有平導軌、圓柱型導軌、燕尾導軌、V型導軌等。但隨著工業生產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軌的種類也隨之越來越多。
如圖4所示,現有一種鋁制鋼軸導軌,這種導軌的導軌槽內壁兩側均固定有鋼軸。傳統加工過程中,通常采用焊接技術將其加工裝配在一起。
但是采用焊接技術則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鋁制導軌與鋼軸的材料不同,焊接裝配難度大。第二,鋁材的熔點比鋼要低很多,焊接的過程容易造成軌道外型變形。第三,根據該鋁制鋼軸鋁軌的使用需求,鋁材表面需要經過氧化處理,若是在焊接前進行氧化,那么氧化后的鋁制導軌表面具有較厚的氧化層,這層氧化膜導電困難,使得焊接過程進行困難;如果焊接后再進行氧化處理,那么鋼軸也會受到氧化處理的影響而被腐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軌裝配方法及導軌裝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無法將鋼軸和鋁制導軌裝配在一起而不對二者造成損傷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導軌裝配方法,包括:
S10,在第一金屬導軌上形成與第二金屬軸對應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兩側側壁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
S20,將第二金屬軸放置到所述第一金屬導軌的第一凹槽內;
S30,向所述第一凹槽內側方向擠壓所述延伸部,使所述延伸部變形將所述第二金屬軸卡箍在所述第一凹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S10包括:
S100,在第一金屬導軌上加工出與第二金屬軸對應的第一凹槽;
S101,在所述第一凹槽兩側加工出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相夾的凸起為延伸部。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屬導軌的材料為鋁,第二金屬軸的材料為鋼。
本發明提供的導軌裝配裝置,用于將第二金屬軸裝配到第一金屬導軌內,第一金屬導軌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兩側側壁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導軌裝配裝置包括擠壓部,所述擠壓部包括相對設置的擠壓件,所述擠壓件的間距小于第一金屬導軌上第一凹槽兩側的延伸部的間距。
進一步的,所述擠壓部包括滑塊和滾壓輪,所述滾壓輪設置在所述滑塊相對兩側,所述滾壓輪的兩側設置有擠壓件,以使所述滑塊移動過程中滾壓輪上的擠壓件將第一金屬導軌上的延伸部向所述第一凹槽開口方向擠壓。
進一步的,所述滾壓輪和擠壓件為一體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導軌裝配裝置包括引導部,所述引導部上設置有與所述滑塊和滾壓輪對應的滑動軸和滑動槽,所述引導部包括滑入端和滑出端,所述滑出端與所述第一金屬導軌一端對齊,所述滑入端與滾壓輪對應,且自所述滑入端向滑出端方向,相對的滑動軸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同側的滑動槽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滾壓輪上同側擠壓件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的,所述導軌裝配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滑塊連接,用于帶動所述滑塊在第一金屬導軌上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為卷揚機,所述卷揚機包括繩子,所述繩子與所述滑塊連接,用于牽引所述滑塊在待加工鋁制鋼軸導軌上滑動。
進一步的,所述引導部和卷揚機的個數為二個,且所述兩個引導部的滑出端分別與第一金屬導軌的兩端對齊,所述兩個卷揚機分別設置在第一金屬導軌的兩端。
本發明提供的導軌裝配方法,首先在第一金屬導軌上相對加工出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來容納第二金屬軸,在第一金屬導軌上形成與第二金屬軸對應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兩側側壁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然后,將第二金屬軸放置到所述第一金屬導軌的第一凹槽內。最后,向所述第一凹槽內側方向擠壓延伸部,使所述延伸部變形將所述第二金屬軸卡箍在所述第一凹槽內,完成了對第一金屬導軌和第二金屬軸的裝配,加工時,不會對工件其他部分造成損害,無需緊固件,無需焊接。
本發明提供的導軌裝配裝置,用于將第二金屬軸裝配到第一金屬導軌內,第一金屬導軌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兩側側壁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導軌裝配裝置包括擠壓部,所述擠壓部包括相對設置的擠壓件,擠壓件的間距小于第一金屬導軌同側延伸部的間距,通過擠壓件的擠壓作用,可以使對應的延伸部向內彎折變形,從而將第二金屬軸卡箍第一凹槽內,完成了對第一金屬導軌和第二金屬軸的裝配。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導軌裝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導軌裝配裝置內滑塊和滾壓輪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導軌裝配裝置中滑塊和滾壓輪放置在第一金屬導軌內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導軌裝配裝置中滑塊和滾壓輪放置在第一金屬導軌內的左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導軌裝配裝置中卷揚機和引導部的個數為兩個的俯視圖。
圖標:100-第一金屬導軌;200-第二金屬軸;101-第一凹槽;102-第二凹槽;103-延伸部;300-滑塊;400-滾壓輪;500-引導部;600-卷揚機;700-夾具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導軌裝配方法,并給出其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導軌裝配方法包括下述步驟S10~S30。
S10,在第一金屬導軌上形成與第二金屬軸對應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兩側側壁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
在步驟S10中,第一金屬導軌的材質可以為鋁,第二金屬軸的材料可以為鋼。第一金屬導軌的形狀可以為槽狀導軌,也可以為脊狀導軌。
如圖3所示,以所述第一金屬導軌為槽狀導軌為例,在第一金屬導軌上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形狀與第二金屬軸對應,用于將第二金屬軸容納在內。具體地,第一凹槽的數量可以為兩個,相對地設置在第一金屬導軌的槽內的相對兩側,如圖3所示。
參看圖3,第二金屬軸的截面可以為圓形,此時,第一凹槽的截面可以為圓弧形,且該圓弧形的圓心角大于180度。
具體地,步驟S10可以包括下述步驟S100~S101。
步驟S10具體包括:
S100,在第一金屬導軌上的內壁上加工出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與第二金屬軸對應,用于容納第二金屬軸;
S101,在所述第一凹槽兩側加工出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相夾的凸起為延伸部,第一凹槽側面超過第二金屬軸半徑長度的部分為延伸部,且如果延伸部的表面為弧形,則該弧形的弧長最長為第二金屬軸周長的四分之一。
S20,將第二金屬軸放置到所述第一金屬導軌的第一凹槽內。
在步驟S20中,將第二金屬軸放置到所述第一金屬導軌的第一凹槽內,放置后,如圖3所示。
S30,向所述第一凹槽內側方向擠壓所述延伸部,使所述延伸部變形,從而將所述第二金屬軸卡箍在所述第一凹槽內。
在步驟S30中,延伸部被擠壓,向第一凹槽內側方向變形,這樣可以將第二金屬軸卡箍住,從而將第二金屬軸與第一金屬導軌固定。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導軌裝配方法,首先在第一金屬導軌上相對加工出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用來容納第二金屬軸;在第一凹槽兩側加工出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相夾的凸起為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相對設置。然后,將第二金屬軸放置到所述第一金屬導軌的第一凹槽內。最后,向所述第一凹槽內側方向擠壓所述延伸部,使所述延伸部變形將所述第二金屬軸卡箍在所述第一凹槽內,完成了對第一金屬導軌和第二金屬軸的裝配。通過擠壓延伸部使其變形的方式將第二金屬軸固定在第一凹槽內,加工時,不會對工件其他部分造成損害,無需緊固件,無需焊接。
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導軌裝配裝置,用于將第二金屬軸200裝配到第一金屬導軌100內,第一金屬導軌100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凹槽101,和設置在第一凹槽101兩端的第二凹槽102,所述第一凹槽101和第二凹槽102相夾的凸起為延伸部103,導軌裝配裝置包括擠壓部,所述擠壓部包括相對設置的擠壓件,擠壓件的間距小于第一金屬導軌同側延伸部103的間距,通過擠壓件的擠壓作用,可以使對應的延伸部103向內彎折變形,從而將第二金屬軸200卡箍在第一凹槽101內,完成了對第一金屬導軌100和第二金屬軸200的裝配。
具體地,如圖3所示,所述擠壓部包括滑塊300和滾壓輪400,所述滾壓輪400設置在所述滑塊300相對兩側,滾壓輪400周邊設置有與第二金屬軸200對應的第三凹槽,可以使滑塊300和滾壓輪400組合的一體結構滑入第一金屬導軌100內,滾壓輪400的第三凹槽兩端設置有與第二凹槽102對應的凸起,兩個凸起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金屬導軌100同側延伸部103之間的距離。在導軌裝配過程中,讓滑塊300在待加工第一金屬導軌100上移動,同時,滾壓輪400上的擠壓件也在第二凹槽102內滑動,但是因為兩個擠壓件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金屬導軌100同側延伸部103之間的距離,所以滾壓輪400上的擠壓件會將第一金屬導軌100上的延伸部103向所述第一凹槽101開口方向擠壓,從而可以使擠壓件滑過的第一金屬導軌100的延伸部103的間距減小,這樣固定在第一凹槽101內的第二金屬軸200就被延伸部103卡箍在第一凹槽101內了。
優選地,所述第二凹槽102的形狀為“V”型,對應地,所述滾壓輪400上的擠壓件為“V”型,且所述“V”型擠壓件相比于“V”型凹槽具有過盈量,也就是說,兩個“V”擠壓件中位于上方的“V”擠壓件的下表面到位于下方的“V”擠壓件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金屬導軌100上位于上方的“V”型凹槽的下槽面到位于下方的“V”型凹槽的上槽面之間的距離,以使所述“V”型擠壓件滾壓過所述“V”型凹槽時所述“V”型凹槽的槽邊均向第一凹槽101開口方向彎折。從而將第二金屬軸200卡箍在第一凹槽101內,完成對導軌的裝配。
如圖4所示,所述導軌裝配裝置還包括有夾具體700,所述夾具體700包括第一夾板、第二夾板和底板,所述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間隔固定在所述底板上,將第一金屬導軌100固定在所述第一夾板和第二夾板之間,這樣第一夾板、第二夾板和底板就將第一金屬導軌100的三個側面固定起來了,所述夾具體700內壁與第一金屬導軌外壁緊密貼合,因為滑塊300滑過第一金屬導軌100時,擠壓件將會對第一金屬導軌100的第二凹槽102產生擠壓力,這部分的擠壓力會傳遞給整個第一金屬導軌100,如果沒有第一夾板、第二夾板和底板對第一金屬導軌100的夾持作用,那么第一金屬導軌100的兩端將會向外擴張從而造成工件的形變。所以在第一金屬軌道外設置有夾具體700,可以防止加工過程中待加工鋁制鋼軸導軌變形。
如圖5所示,所述導軌裝配裝置包括引導部500件,引導部500的形狀與將第二金屬軸200放置在第一凹槽101后形成的組合結構相同,但是具體尺寸不同。具體地,所述引導部500件上也設置了與所述滑塊300和滾壓輪400對應的滑動軸和滑動槽,所述滑動軸設置在引導部500內壁相對兩側,相當于第一凹槽101內的第二金屬軸200,而其上的滑動槽就相當于第二凹槽102,用來容納滾壓輪400上的擠壓件的,所述引導部500件包括滑入端和滑出端,所述滑出端與所述第一金屬導軌100一端對齊,且自所述滑入端向滑出端方向,相對的滑動軸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滑塊300自滑入端向滑出端移動的時候,會逐漸調整其前進方向,直到滑塊300從滑出端滑出進入到第一金屬導軌100上時,因為相對的滑動軸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所以滑塊300的前進方向將會被調整為第一金屬導軌100的中心方向。為了可以使滑塊300順利的在引導部500上滑動,引導部500上同側的滑動槽之間的距離等于所述滾壓輪400上同側擠壓件之間的距離。
所述導軌裝配裝置還包括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滑塊300連接,用于帶動所述滑塊300在第一金屬導軌100上滑動。使用帶有滾壓輪400的滑塊300對第一金屬導軌100進配,因為滾壓輪400上的兩個擠壓件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一金屬導軌100同側延伸部103之間的距離,所以滑塊300通過驅動裝置的牽引在第一金屬導軌100上前進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在改變第二凹槽102外形的過程。受到牽引作用向前運動的滾壓輪400將第二凹槽102的兩邊向外擠壓,將第二金屬軸200固定在第一凹槽101內。
所述驅動裝置可以為卷揚機600,卷揚機600固定在第一金屬導軌100的一側,通過繩子與滑塊300連接。需要對第一金屬導軌100和第二金屬軸200進行裝配時,啟動卷揚機600,滑塊300受到繩子的牽引做直線運動,通過引導部500對前進方向的修正后,滑塊300進入到第一金屬導軌100內,滾壓輪400上的擠壓件滾壓過第二凹槽102,將延伸部103向所述第一凹槽101開口方向擠壓,從而完成對第一金屬導軌100和第二金屬軸200的裝配。
優選地,如圖5所示,所述引導部500和卷揚機600的數量均為兩個,且第一金屬導軌10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引導部500和一個卷揚機600,所述滑塊300兩端分別與兩端的卷揚機600通過繩子連接。先將待加工的第一金屬導軌100放置在兩個引導部500之間,將第二金屬軸200放入第一凹槽101內,再將將滑塊300放置在其中一個引導部500的滑入端,啟動對面的卷揚機600,在卷揚機600的帶動下,滑塊300向對面方向做直線運動,滾壓輪400滾壓過第一金屬導軌100,從而完成了對其的裝配工作。然后滑塊300滑出第一金屬導軌100進入另一個引導部500中,這時之前的卷揚機600停止工作,取下已經裝配好的第一金屬導軌100,放入第二個待加工的第一金屬導軌100,將第二金屬軸200放到第一凹槽101內,啟動對面的卷揚機600,將會重復上述加工過程,完成對第二個第一金屬導軌100的裝配。相對設置有兩個引導部500和卷揚機600,可以對第一金屬導軌100和第二金屬軸200進行批量生產,每次只需要將放置有第二金屬軸200的第一金屬導軌100放置在兩個引導部500之間,加工后再取下即可,不用再手動移動滑塊300回到引導部500,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驅動裝置為液壓缸或氣缸,所述液壓缸或氣缸具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與滑塊300連接。以氣缸為例,氣缸固定在第一金屬導軌100的一側,通過活塞桿滑塊300連接。需要對第一金屬導軌100和第二金屬軸200進行裝配時,啟動氣缸,滑塊300受到活塞桿的牽引做直線運動,通過引導部500對前進方向的修正后,滑塊300進入到第一金屬導軌100內,滾壓輪400上的擠壓件滾壓過第二凹槽102,將延伸部103向所述第一凹槽101開口方向擠壓,從而完成對第一金屬導軌100和第二金屬軸200的裝配。
優選地,所述引導部500的數量為兩個,氣缸的數量為一個。氣缸設置在第一金屬導軌100一端,且第一金屬導軌10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引導部500,所述滑塊300與活塞桿連接。先將待加工的第一金屬導軌100放置在兩個引導部500之間,將第二金屬軸200放入第一凹槽101內,再將將滑塊300放置在其中一個引導部500的滑入端,啟動氣缸,讓氣缸牽引或者推動滑塊300做直線運動,滾壓輪400滾壓過第一金屬導軌100,從而完成了對其的裝配工作。然后滑塊300滑出第一金屬導軌100進入另一個引導部500中,這時氣缸停止工作,取下已經裝配好的第一金屬導軌100,放入第二個待加工的第一金屬導軌100,將第二金屬軸200放到第一凹槽101內,再次啟動氣缸,氣缸將推動或者牽引滑塊300對第二個第一金屬導軌100進行裝配。相對設置的兩個引導部500,以及氣缸,可以對第一金屬導軌100和第二金屬軸200進行批量生產,每次只需要將放置有第二金屬軸200的第一金屬導軌100放置在兩個引導部500之間,加工后再取下即可,不用再手動移動滑塊300回到引導部500,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只需要一個氣缸就可以完成對第一金屬導軌100的裝配。
所述滑塊300兩側的滾壓輪400數量相同,且所述滾壓輪400的個數大于兩個。假設滑塊300兩側分別只設置一個滾壓輪400,或者一側的滾壓輪400的個數大于另一側滾壓輪400的個數,那么在滑塊300前進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震動等因素造成滑塊300以其中一個滾壓輪400為軸發生轉動,從而滑塊300將無法正常的作直線運動了,所以滑塊300兩端的滾壓輪400設置為多個,且兩側滾壓輪400的數量相等,從而防止滑塊300在前進的過程中發生偏轉。
所述滑塊300和滾壓輪400的材質為優質鋼或者高級優質鋼。所述滑塊300和滾壓輪400的材料為鋼材,所述鋼材中硫、磷含量均≦0.04%。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