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模具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減震器頂蓋沖壓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減震器頂蓋的結構比較復雜,產品精細度要求較高,傳統工藝是采用人工切削加工制成,產品合格率低,且加工工作效率低;不合格的產品還需要進行再加工,進一步對其進行加工、切削、打磨、鈑金等操作,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省時省力,自動化加工汽車減震器頂蓋沖壓成型模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車減震器頂蓋沖壓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總成和下模總成,其中,所述上模總成為動模,所述下模總成為定模;所述上模總成包括上模板、凹模固定板和凹模,所述凹模通過凹模固定板與上模板固定連接;所述凹模的周圍設置有上壓板,所述上壓板與凹模固定板之間設置有彈簧橡膠;所述凹模與周邊的上壓板形成圓形凹槽;所述上模板的上方設置有模柄,所述模柄設置有貫穿孔,貫穿孔內穿有打料桿,所述打料桿連通至凹模的圓形凹槽處;所述下模總成包括下模板、凸模固定板和凸模,所述下模板的上方與凸模固定板固定連接,所述凸模固定板與所述凸模固定連接;所述凸模的上端部與所述凹模的下端部沖壓成型配合,所述凹模處的圓形凹槽的直徑大于所述凸模的上端部截面直徑。
進一步地,所述下模板上裝有導柱,所述上模板的一側裝有與所述導柱配合連接的導套。
進一步地,所述上壓板、彈簧橡膠、凹模固定板設置有貫穿孔,所述貫穿孔內設置有硬質的拉緊桿,所述拉緊桿位于貫穿孔內,可以限制彈簧橡膠被壓縮的行程,目的在于沖壓成型時能夠精準的對工件進行成型作業。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結構簡單,易于操作,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降低,且產品合格率大大提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上模總成和下模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導套、2是上模板、3是拉緊桿、4是模柄、5是打料桿、6是凹模、7是凹模固定板、8是彈簧橡膠、9是上壓板、10是導柱、11是凸模、12是凸模固定板、13是下模板、14是上模總成、15是下模總成、16是工件。
具體實施方案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汽車減震器頂蓋沖壓成型模具如附圖1所示,包括上模總成14和下模總成15; 所述上模總成14包括上模板2、凹模固定板7和凹模6,所述凹模6通過凹模固定板7與上模板2固定連接;所述凹模6的周圍設置有上壓板9,所述上壓板9與凹模固定板7之間設置有彈簧橡膠8;所述凹模6與周邊的上壓板9形成圓形凹槽;所述上模板2的上方設置有模柄4,所述模柄4設置有貫穿孔,貫穿孔內穿有打料桿5,所述打料桿5連通至凹模6的圓形凹槽處。
所述下模總成15包括下模板13、凸模固定板12和凸模11,所述下模板13的上方與凸模固定板12固定連接,所述凸模固定板12與所述凸模11固定連接;所述凸模11的上端部與所述凹模6的下端部沖壓成型配合,所述凹模6處的圓形凹槽的直徑大于所述凸模11的上端部截面直徑。
所述下模板13上裝有導柱10,所述上模板2的一側裝有與所述導柱10配合連接的導套1。
所述上壓板9、彈簧橡膠8、凹模固定板7設置有貫穿孔,所述貫穿孔內設置有硬質的拉緊桿3,所述拉緊桿3位于貫穿孔內,可以限制彈簧橡膠8被壓縮的行程,目的在于沖壓成型時能夠精準的對工件16進行成型作業。
工作時,首先將工件16放置在凸模11上,以凸模11上的方孔進行定位;沖壓時,凸模11被凹模6壓入,并通過凸模6與凹模11的配合壓型將工件沖壓成型;沖壓成型后,工件16通過打料桿5從凹模6內彈出。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