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攻絲機組,具體是涉及一種全自動的攻絲機組。
背景技術:
攻絲裝置已經常見于工業生產中,用于各種各樣的零部件的攻絲,傳統的攻絲裝置大多數都是半自動的人工攻絲,耗費人力,速度慢,由于人的工作狀態的不同,很容易發生攻絲出錯,也浪費了原材料,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方案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的全自動攻絲機組。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的攻絲機組,包括:機架、攻絲機構、絲刀、操作臺、送料氣缸、固定氣缸、滑軌、振動盤、L型彈片、頂頭,所述的機架的右端側壁上焊接一個攻絲機構,所述的攻絲機構上通過限位銷固定一個絲刀,操作臺焊接在右端側壁上,所述的操作臺上有個F型軌道,所述的操作臺的F型軌道的左端軌道與主軌道的相接處有個圓孔,且圓孔位于絲刀的正下方,所述的操作臺的底面有個斜槽與操作臺上的圓孔連通,所述的送料氣缸的活塞桿對準操作臺的主軌道,所述的送料氣缸的活塞桿的下端焊接一個L型彈片,所述的L型彈片的水平段位于操作臺上斜槽的正下方,L型彈片的水平段的左端焊接一個圓柱形頂頭,所述的頂頭的圓面與操作臺上的圓孔的圓面半徑相同,所述的固定氣缸的活塞桿對準操作臺F型軌道的左端軌道口,所述的滑軌與操作臺F型軌道的右端軌道對接,所述的滑軌的另一端對接振動盤的出料口。
所述的固定氣缸的活塞桿的前端是一個半圓柱形的弧面,該弧面的半徑為0.5cm。
所述的L型彈片的水平段的長度與送料氣缸和L型彈片焊接處到送料氣缸活塞桿頂端的長度加上頂頭的直徑的長度相等。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優點:
1、使用方便;
2、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的攻絲機組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的攻絲機組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全自動的攻絲機組的右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操作臺的底部結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送料氣缸的主視圖。
其中:1-機架;2-攻絲機構;3-絲刀;4-操作臺;5-送料氣缸;6-固定氣缸;7-滑軌;8-振動盤;9-L型彈片;10-頂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的攻絲機組,包括:機架1、攻絲機構2、絲刀3、操作臺4、送料氣缸5、固定氣缸6、滑軌7、振動盤8、L型彈片9、頂頭10,所述的機架1的右端側壁上焊接一個攻絲機構2,所述的攻絲機構2上通過限位銷固定一個絲刀3,操作臺4焊接在機架1右端側壁上,所述的操作臺4上有個F型軌道,所述的操作臺4的F型軌道的左端軌道與主軌道的相接處有個圓孔,且圓孔位于絲刀3的正下方,所述的操作臺4的底面有個斜槽與操作臺4上的圓孔連通,所述的送料氣缸5的活塞桿對準操作臺4的主軌道,所述的送料氣缸5的活塞桿的下端焊接一個L型彈片9,所述的L型彈片9的水平段位于操作臺4上斜槽的正下方,L型彈片9的水平段的左端焊接一個圓柱形頂頭10,所述的頂頭10的圓面與操作臺4上的圓孔的圓面半徑相同,所述的固定氣缸6的活塞桿對準操作臺4F型軌道的左端軌道口,所述的滑軌7與操作臺4F型軌道的右端軌道對接,所述的滑軌7的另一端對接振動盤8的出料口。
所述的固定氣缸6的活塞桿的前端是一個半圓柱形的弧面,該弧面的半徑為0.5cm。
所述的L型彈片9的水平段的長度與送料氣缸5和L型彈片9焊接處到送料氣缸5活塞桿頂端的長度加上頂頭10的直徑的長度相等。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啟動機器,8振動盤上的預埋件從振動盤8上滑入滑軌7中,由于重力的作用,預埋件沿著滑軌7滑到操作臺4的F型軌道內,預埋件之間的擠壓使預埋件到達操作臺4上F型軌道的主軌道上,此時送料氣缸5的活塞桿將預埋件擠壓到操作臺4的圓孔的正上方,由于送料氣缸5的活塞桿上有一個L型彈片9,且L型彈片9上有頂頭10,頂頭10與預埋件同時到達操作臺4的圓孔,頂頭10正好堵住圓孔,防止預埋件從操作臺4的圓孔中掉落,此時固定氣缸6的活塞桿向前伸入操作臺4的F型軌道,將預埋件擠壓固定在操作臺4的F型軌道的側壁上,此時攻絲機構2給預埋件攻絲,攻絲結束后,送料氣缸5的活塞桿回歸原位,固定氣缸6的活塞桿回歸原位,預埋件從圓孔中掉落下來,一種高效全自動的內螺紋攻絲裝置。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