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生產專用工裝,尤其涉及一種用于修復車身鈑金件孔位的專用修復工具。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的鈑金件上設有很多孔,用于裝配、連接等各種工藝用途,這些孔在運輸生產裝配時,容易受到磕碰而變形。變形的孔位對裝配作業和車身氣密性都有影響,需要進行修復以達到質量標準。傳統的孔位變形返修方式是拿一根棒子,抵住變形位的對向撬,但是用棒子撬會在孔位對向壓出新的凹痕;而被撬起的部位往往凸起于標準平面,需要再次用榔頭敲回標準平面,留下返修痕跡。專利號為“CN201848453U”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安裝孔修復裝置”,包括:矯正組件;與所述矯正組件連接的活動組件;其中,所述矯正組件包括第一矯正件、第二矯正件、螺桿,所述第一矯正件套設在所述螺桿上,所述第一矯正件能夠在所述螺桿表面上下移動,所述第二矯正件與所述螺桿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矯正件與所述第二矯正件能夠相互貼緊;所述活動組件包括豎桿和轉動件,所述豎桿的一端與所述螺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豎桿的另一端與所述轉動件連接。該技術方案的缺點在于,操作工序多,修復速度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操作工序多,修復速度慢,從而提供一種操作工序少,修復速度快的拉拔式孔位變形返修工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拉拔式孔位變形返修工具,包括一根修復桿,修復桿的一端設有修復桿手柄,還包括一個修復錘;所述修復桿的另一端設有修復頭,所述修復頭與修復桿的軸線成直角;所述修復錘設有通孔,修復錘通過通孔套接在修復桿上。
本方案通過在修復桿的端部設置一個修復頭,修復頭和修復桿成直角,便于修復頭伸入待修復的孔內,由孔內側提供向外的支撐。修復桿上套接有修復錘,當修復頭墊至待修復位置時,滑動修復錘向修復頭方向錘擊,可對待修復處進行平整的修復。由于在待修復處的內測已經墊有修復頭進行支撐,所以只會將待修復的凹陷或凸出錘擊至與鈑金件平面齊平,而不會砸出新的凹陷。套接的修復錘在用力時也不會擊偏,始終只會錘擊在修復頭標定的位置。
作為優選,所述修復頭的與修復桿成直角的側面為平面。修復頭作為孔內的墊具,需要有一個適合大小的平面,用來對鈑金平面找平,形成修復的標準面,也讓修復的錘擊效率更高。
作為優選,所述修復桿靠近修復頭一端的與修復頭成直角的側面設有凹陷區。修復頭伸入待修復孔內時,需要修復桿對待修復孔施加拉力,防止修復頭位移,修復桿在于修復頭連接處直角的內測設成少許的內凹,可以幫助修復桿掛住待修復孔,不易脫落造成損失。
作為優選,所述修復錘的錘面與所述修復頭上設有的平面平行。修復錘的錘面與修復頭的平面平行,可以形成更好的修復效果,保證平整度。
作為優選,所述修復錘上固定連接有修復錘手柄。修復錘手柄幫助使用者更好的控制修復錘。
作為優選,所述修復錘手柄設有通孔,修復錘手柄通過通孔與所述修復桿套接;所述修復錘手柄遠離修復桿手柄的一端固定連接于修復錘上。由于本修復錘是套接在修復桿上的,所以同樣的把修復錘手柄也設置為套接在修復桿上,用力方向更優化,而且更適應汽車內部狹小作業空間。
作為優選,所述修復桿靠近修復頭的為方桿,靠近修復桿手柄的為圓桿,且圓桿橫截面的圓直徑小于等于方桿的邊長;所述修復錘和修復錘手柄設有的通孔是方孔;所述修復錘的橫截面形狀為橢圓形。待修復孔的待修復區域有大有小,將修復桿的下端設為方桿,上端設為圓桿,修復錘設為橢圓形,可以徑向旋轉修復錘,匹配出適合的錘擊面積,然后套接在方桿上予以固定,從而滿足不同大小修復區塊的要求。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工序少,修復速度快。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視圖。
其中:1修復桿,11修復桿手柄,12修復頭,2修復錘,21修復錘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一種拉拔式孔位變形返修工具,包括了鋼制的修復桿1和修復錘2兩個主要部件。修復桿的上半段為圓桿下半段為方桿,且圓桿的橫截面圓的直徑小于等于方桿橫截面的邊長;修復桿的上端設有修復桿手柄11,方便使用者手持,下端連接有一個修復頭12,修復頭是與修復桿成直角、焊接在修復桿端部的長約3厘米的一段鋼柱,鋼柱的上表面被加工成平面。在修復桿靠近修復頭的一端,與修復頭成直角的側面被切削出凹陷區,幫助修復頭掛住待修復孔不至滑脫。修復錘的橫截面為橢圓形,設有方孔,修復錘的上端設有修復錘手柄,修復錘手柄幫助使用者操控修復錘在修復桿上上下滑動。本例中修復桿的下半段為方桿,修復錘的通孔為方孔,也可以選擇其他非圓形橫截面的桿,匹配同樣形狀的通孔。
本實施例的一種拉拔式孔位變形返修工具,在使用時,先將修復頭穿過待修復孔,墊在待修復的凹凸區域后,然后估計合適的錘擊區域,再在修復桿的上部圓桿區域徑向旋轉修復錘,匹配出適合的錘擊面積,然后向下套接在方桿上予以固定,最后通過手持修復錘手柄開始滑動修復錘,對待修復位置進行錘擊修復。如果待修復位置為孔邊較小面積的內凹,則只需將修復頭對準內凹位置,外側用修復錘抵住,往復拉動修復頭,將凹陷處拉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