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壓力容器制造領域,具體涉及壓力容器筒節組對裝置。
背景技術:
:
金屬壓力容器筒體的主要制作工序包括筒節下料、筒節卷圓、筒節縱縫焊接、校圓、筒節組對、筒節環縫焊接。由于壓力容器是應用于石化、化工、食品、醫藥、紡織等眾多行業領域的承壓密閉設備,而且相同行業領域的不同客戶對壓力容器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壓力容器的規格尺寸、材料厚度等也就存在著千差萬別。不僅如此,壓力容器每個筒節的直徑、圓度還存在一定的誤差,特別是薄板卷制的筒節會由于自身重力而變成橢圓形。根據GB 150-2011《壓力容器》的規定,焊接接頭的對口錯邊量和棱角度都必須符合標準的要求,因此,筒節直徑和圓度誤差以及筒節圓度變形就給筒節組對帶來較大的困難。傳統的筒節組對工藝一般是在地面上一字形擺放四個滾輪架,用行車將一節筒節吊運至兩個滾輪架上,然后再用行車將另一節筒節吊運至另外兩個滾輪架上,圓度存在變形的筒節還需要制作工裝進行撐圓,最后用行車、滾輪架以及在筒節上焊接楔子、卡子等簡易工裝來調整對邊,等兩個筒節的圓周邊全部對齊以后進行定位焊接,兩節筒節組對完成以后再按同樣的方法一節一節地組對其他筒節。這種傳統的筒節組對方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型質量也不理想。
為了改善傳統的組對工藝,現有技術《一種筒體組對裝置》(專利公布號:CN 103567695 A,公布日:2014年2月12日)公開了一種筒體組對裝置,包括依次排列且相互平行的可調式從動回轉滾輪架、可調式從動回轉輸送滾輪架、筒體組對調節滾輪架、可調式主動行走滾輪架和可調式從動行走滾輪架,可調式主動行走滾輪架和所述可調式從動行走滾輪架設置于兩條平行的導軌上并與導軌垂直相交?,F有技術《一種用于筒體焊接接長的裝置》(專利公布號:CN 102922207 A,公布日:2013年02月13日)公開了一種用于筒體焊接接長的裝置,該專利包括導軌,導軌的中間處固定連接有輸送架,導軌上位于輸送架的右端依次可滑動的設置有從動組對滾輪架、主動滾輪架,且導軌上位于輸送架的左端可滑動的設置有多個組對滾輪架,輸送架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連接有對口油缸,對口油缸的活塞桿與靠近輸送架的組對滾輪架連接,且軸承座上可滑動的設置有支座,支座上安裝有輸送輥,輸送輥與安裝在底座的水平油缸連接。這兩種現有技術雖然可以實現筒節的移位和輸送,但是對于薄板都不能僅按照公開的現有技術進行筒節之間的對口,而在實踐中由于鋼板卷制、縱縫焊接過程所產生的筒節周長、形狀等誤差,也很難保證筒節之間的對口能達到理想的一致性,所以即使是厚板有時也需要借助手工和其他工裝進行對口。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壓力容器筒節組對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組對質量差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可實現機械化輸送和對口的筒節組對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這種壓力容器筒節組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導軌,在導軌上設置有用于支承和移動筒節的滾輪架裝置,在筒節的一側設置有懸臂升降裝置,所述懸臂升降裝置的懸臂的一端向筒節方向伸出,懸臂的伸出端設置有對口器,通過調節懸臂的升降使得對口器始終與筒節中心保持同心軸。
進一步的,所述懸臂升降裝置包括機架底座、機架、懸臂主軸、懸臂、驅動裝置,所述機架固定于機架底座上,所述懸臂主軸橫向連接于軸承座內的軸承,所述軸承座與絲杠連接,所述懸臂固定連接于懸臂主軸的一端,所述懸臂的升降通過驅動裝置來控制。
進一步的,所述對口器包括前保護架、后保護架、撐爪、傳動連桿、花盤、漲緊油缸,所述漲緊油缸的活塞桿與花盤固定連接,所述傳動連桿的一端與花盤連接,另一端與撐爪連接,所述前保護架、后保護架與漲緊油缸固定連接。
再進一步的,所述撐爪由前撐爪與后撐爪組成,所述前撐爪與后撐爪的數量各為3個以上。
進一步的,所述滾輪架裝置包括臺車、自調式滾輪架,所述自調式滾輪架的底座與臺車之間通過油缸和導向柱連接,所述自調式滾輪架的底座上面設置兩個雙輪支承座,所述雙輪支承座上面安裝有滾輪,所述臺車由電機驅動車輪。
優選的,所述滾輪架裝置包含一個或多個自調式滾輪架。
優選的,至少有一個滾輪架裝置的自調式滾輪架通過電機驅動滾輪。
優選的,所述自調式滾輪架底座上面的兩個雙輪支承座的間距可以進行調節。
優選的,所述滾輪架裝置采用PLC或者電磁離合器進行控制,以達到滾輪架裝置的同步運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所述壓力容器筒節組對裝置結構簡單、易于實現,可適用于不同直徑、不同厚度的筒節的組對,且利用導軌和可升降的滾輪裝置來移動筒節,比采用行車進行移動更加安全可靠,效率也更高,尤其是本實用新型配置了可升降的對口器,解決了厚度薄的筒節難以實現機械化組對的難題,提高了筒節組對效率和組對質量,同時也降低了勞動強度,消除了手工組對的作業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是懸臂升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單組對滾輪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對口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兩個待組焊的筒節組對示意圖。
圖中:1、導軌;2、懸臂升降裝置;21、機架底座;22、機架;23、懸臂主軸;24、懸臂;25、驅動裝置;26、軸承座;27、絲杠;28、軸承;3、對口器;31、前保護架;32、后保護架;33、撐爪;331、前撐爪;332、后撐爪;34、傳動連桿;35、花盤;36、漲緊油缸;4、滾輪架裝置;41、臺車;411、電機;412、驅動車輪;42、自調式滾輪架;421、底座;422、雙輪支承座;423、滾輪;43、油缸;44、導向柱;5、筒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根據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的壓力容器筒節組對裝置,包括導軌1,在導軌1上設置有用于支承和移動筒節5的滾輪架裝置4,在筒節5的一側設置有懸臂升降裝置2,所述懸臂升降裝置2的懸臂24的一端向筒節5方向伸出,懸臂24的伸出端設置有對口器3,通過調節懸臂24的升降使得對口器3始終與筒節5中心保持同心軸。
根據圖3所示,所述懸臂升降裝置2包括機架底座21、機架22、懸臂主軸23、懸臂24、驅動裝置25,所述機架22固定于機架底座21上,所述懸臂主軸23橫向連接于軸承座26內的軸承28,所述軸承座26與絲杠27連接,所述懸臂24固定連接于懸臂主軸23的一端,所述懸臂24的升降通過驅動裝置25來控制。
根據圖5所示,所述對口器3包括前保護架31、后保護架32、撐爪33、傳動連桿34、花盤35、漲緊油缸36,所述漲緊油缸36的活塞桿與花盤35固定連接,所述傳動連桿34的一端與花盤35連接,另一端與撐爪33連接,所述前保護架31、后保護架32為傘形框架結構并與漲緊油缸36固定連接,所述后保護架32與懸臂24固定連接。
根據圖4所示,所述滾輪架裝置4包括臺車41、自調式滾輪架42,所述自調式滾輪架42的底座421與臺車41之間通過油缸43和導向柱44連接,所述自調式滾輪架42的底座421上面設置兩個雙輪支承座422,所述雙輪支承座422上面安裝有滾輪423,所述臺車41由電機411驅動車輪412。
根據圖4所示,至少有一個滾輪架裝置4的自調式滾輪架42通過電機驅動滾輪423。
另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滾輪架裝置4包含一個或多個自調式滾輪架42。
另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所述自調式滾輪架42底座421上面的兩個雙輪支承座422的間距可以進行調節。
另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滾輪架裝置4采用PLC控制或電磁離合器控制,以達到滾輪架裝置4的同步運行。
根據圖6所示,工作時,先將第一節待組焊的筒節5吊放在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上,此時第一節待組焊的筒節5由自調式滾輪架42上面的滾輪423支撐,再將第二節待組焊的筒節5吊放在另外兩個滾輪架裝置4上,此時第二節待組焊的筒節5由另外兩個滾輪架裝置4上的自調式滾輪架42上面的滾輪423支撐;開啟懸臂升降裝置2的驅動裝置25,調整懸臂24,將對口器3調整至待組焊的筒節5同軸中心高度,開啟滾輪架裝置4的臺車41電機411,使滾輪架裝置4向對口器3方向慢慢移動,此時對口器3的撐爪處于收縮狀態,對口器3將穿入第一節待組焊的筒節5,直到對口器3穿過第一節待組焊的筒節5并且撐爪33處于第一節待組焊的筒節5的端口時停止臺車41移動;再開啟支撐第二節待組焊筒節5的滾輪架裝置4的臺車41電機411,使滾輪架裝置4向對口器3方向慢慢移動,此時對口器3的前保護架32伸入第二節待組焊的筒節5,直到對口器3的撐爪33處于第二節待組焊的筒節5的端口并且兩節待組焊的筒節5之間的對口間隙符合工藝要求時停止臺車41移動;通過油缸43升降自調式滾輪架42來調整兩節待組焊的筒節5之間上下的對口間隙,通過滾輪423來調整對口位置,經過調整以后,由漲緊油缸36帶動傳動連桿34使得撐爪33撐開將兩節待組焊的筒節5的端口同時撐為大小、圓度均一致的圓形,然后將兩節待組焊的筒節5的端口焊接成形,焊接成形以后,由漲緊油缸36帶動傳動連桿34將撐開的撐爪33收縮起來,然后開啟滾輪架裝置4的臺車41,將第一節和第二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移出對口器3的范圍。
完成以上步驟以后,需要用行車輔助將第一節和第二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吊離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并將第一節和第二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放到原來承載第二節待組焊的筒節5的滾輪架裝置4上面,以便于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用來擺放第三節待組焊的筒節5。
將第三節待組焊的筒節5吊放在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上,此時第三節待組焊的筒節5由自調式滾輪架42上面的滾輪423支撐,再采用上述同樣的方法將第三節待組焊的筒節5與第一節和第二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進行組對、焊接,并移出對口器3的范圍。
將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移出對口器3的范圍以后,啟動支撐組焊后的筒節5兩頭的滾輪架裝置4的油缸43將自調式滾輪架42升起,使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脫離位于組焊后的筒節5中間的滾輪架裝置4,開啟位于組焊后的筒節5中間的滾輪架裝置4,并將其往對口器3的方向移動,直到將其移至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處停止,然后調整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的油缸43,將自調式滾輪架42高度下降并脫離組焊后的筒節5,此時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由原來支撐第一節和第二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的兩個滾輪架裝置4支撐著,然后開啟這兩個滾輪架裝置4,使得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離開第一節、第二節和第三節組焊起來的筒節5的范圍,以便于靠近對口器3一側的帶有兩個自調式滾輪架42的滾輪架裝置4用來擺放第第四節待組焊的筒節5。
以此類推,根據需要的筒節數量,采用上述同樣的方法逐節組對、焊接、移位。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