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高壓共軌噴油器控制閥組件的自動化生產線,屬于自動化機床領域。
背景技術:
圖1是高壓共軌噴油器最核心的精密組件,1是閥組件總成圖,2是閥套,3為閥芯,由于零件涉及精密內圓、錐面、小孔的加工,同時還要擠壓研磨小孔,使兩個小孔的流量比保持在一定范圍中,另外閥套內孔和閥芯外圓配合間隙保持在0.002-0.004mm之內,總共工序有二十多道,加工年批量為幾十萬套。目前國內一般都用人工控制,大批生產質量難以保證,至今維修市場大部分還需要用進口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壓共軌閥組件的自動生產的高壓共軌控制閥組件全自動生產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它包括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閥芯加工自動線B、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第一機械手D、第二機械手E及第一數據傳輸線I,第二數據傳輸線J;第一機械手D位于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與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生產好的閥套轉運至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檢測,第二機械手E位于閥芯加工自動線B與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閥芯加工自動線B生產好的閥芯轉運至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檢測,第一數據傳輸線I連接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和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的信息傳輸給數據平臺C;第二數據傳輸線J連接閥芯加工自動線B和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數據平臺C的信息傳輸給閥芯加工自動線B。
由于閥套與閥芯兩個件加工工藝、加工機床差異很大,所以分別設計閥套 加工自動化線和閥芯加工自動線,通過機械手將加工好的閥套和閥芯,按給定間隙自動插配,完成整個偶件的加工。
A是閥套精加工自動線,B是閥芯精加工自動線,閥套經自動線A加工到尺寸后,由第一機械手D輸送到測量平臺C,經間隙測量儀測出閥套內孔尺寸后,經測量數據傳送到閥芯生產線B,在B工位按照閥套內孔尺寸,保證配合間隙,配磨閥芯外圓,然后閥芯由第二機械手E送到C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插入相應的閥套中,完成偶件自動配付,然后將精密孔徑及配合間隙數據保存起來,并與零件上的二維碼對應記錄下來,再作為成品輸送出來,完成控制閥的加工。
較之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將單臺帶上下送料機構的多臺精密的機床連成自動生產線,并附上機械手實現自動測量及偶件自動插配。保證了閥組件大批生產質量穩定一致,為高壓共軌提供高精度高質量的維修配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閥組件加工自動線加工的控制閥總裝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閥組件自動線的流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閥套加工工位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閥芯加工工位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閥組件自動線自動測量,插配與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
標號說明
A 閥套精加工自動線
B 閥芯加工自動線
C 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
D 第一機械手
E 第二機械手
F 閥套精加工前毛坯入口
G 閥芯精加工前毛坯入口
H 成品出口
I 第一數據傳輸線
J 第二數據傳輸線
K 數據線
A1 單頭多工位內圓磨床
A2 雙頭多工位內圓磨床
A3 雙頭多工位電火花小孔加工機床
A4 多工位擠壓研磨機床
A5 多工位高壓清洗機
A6 打標機
B1 自動上下料無心磨床
B2 自動上下料斜切外圓磨床
B3 自動配磨無心磨床
C1 間隙測量儀
C2 數據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
技術實現要素:
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2—5所示:
它包括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閥芯加工自動線B、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第一機械手D、第二機械手E及第一數據傳輸線I,第二數據傳輸線J;第一機械手D位于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與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生產好的閥套轉運至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檢測,第二機械手E位 于閥芯加工自動線B與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閥芯加工自動線B生產好的閥芯轉運至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檢測,第一數據傳輸線I連接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和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的信息傳輸給數據平臺C;第二數據傳輸線J連接閥芯加工自動線B和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之間并將數據平臺C的信息傳輸給閥芯加工自動線B。加工中的閥套和閥芯由第一機械手D、第二機械手E送到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進行尺寸測量、存儲、傳送,完成閥芯外圓配磨及與閥套內孔插配,保證閥芯和閥套之間的間隙,完成控制閥生產。
所述的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包括以下加工工位:單頭多工位內圓磨床A1,雙頭多工位內圓磨床A2,雙頭多工位電火花小孔加工機床A3,帶數流量據測量裝置的多工位擠壓研磨機床A4,多工位高壓清洗機A5,打標機A6,以上工位依序通過傳送結構連接;第一機械手D轉運經打標機打標的閥套。
單頭多工位內圓磨床A1前設有閥套精加工前毛坯入口F。
所述的閥套精加工自動線包括以下加工工位:B1自動上下料無心磨床,B2自動上下料斜切外圓磨床,B3自動配磨無心磨床,以上工位依序傳送結構連接,第二機械手E轉運經自動配磨無心磨床加工的閥芯。
自動上下料無心磨床前設有閥芯精加工前毛坯入口G。
傳送結構為采用倍速鏈進行輸送的物流輸送線。
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分為相互連接的間隙測量儀C1和數據庫C2,間隙測量儀C1接受并檢測第一機械手D、第二機械手E傳送過來的產品,并將產品的數據輸送至儲存至數據庫C2,數據庫C2通過第一數據傳輸線I連接閥套精加工自動線A的多工位擠壓研磨機床A4和打標機A6;數據庫C2通過數據線J連接閥芯加工自動線B的自動配磨無心磨床B3;間隙測量儀C1通過數據線K連接數據庫C2,并將間隙測量儀C1檢測的數據傳輸至數據庫C2。數據庫C2接收并儲存閥套的小孔流量、進出油節流孔的流量比、二維碼的信息;C2檢測閥套的信息,并將信息同時傳送到自動配磨無心磨床B3和數據庫C2,前者通過收到的信息,生產與該閥套相配合的閥芯,后者通過接收并儲存閥套的信息。
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還包括成品出口H,用于產品的輸出,這里的產品輸出是通過第一機械手D或/和第二機械手E,將產品放置到位于測量與數據中 心平臺C內設有的傳送結構內,然后通過成品出口H輸送至下一環節(例如產品包裝環節)。當然從了通過第一機械手D或/和第二機械手E,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將產品從成品出口H輸送走。
本專利的工作流程或原理如下:
閥套熱處理后的毛坯零件,由自動上料機從閥套精加工前毛坯入口F送入加工線,A1工位是帶自動上下料的高精度單頭多工位內圓磨床,它主要完成閥套座面、大外圓和端面的加工,然后自動送入A2加工位,A2加工位是一臺高精度的雙頭多工位內圓磨床,磨加工閥套中孔、小外圓及中孔內端面,然后自動送到A3工位,A3工位是一臺雙頭多工位電火花小孔加工機床,自動加工閥套進油節流孔和出油節流孔,然達到A4工位,A4工位是一臺全自動連續的多工位擠壓研磨機床,帶流量自動測量裝置,可以研磨閥套進油節流孔和出油節流孔,自動測量小孔流量并保證進出油節流孔的流量比,在預先設定的范圍內,并將測量數據自動送到數據庫C2,A5工位是多工位高壓清洗機,用高達500bar的液壓油清洗閥套,然后進入A6工位,A6工位是打標機,用于打出二維碼,經檢驗合格產品由機械手送到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的C1,C1是間隙測量儀,高精度測量閥套內孔尺寸,此數據由第二數據傳輸線J送到閥芯加工線B中,以便磨削閥芯外圓,使外圓與閥套內孔間隙保證在0.002-0.004毫米內。
不合格產品由機械手送入廢品庫待處理。另一方面閥芯熱處理后的毛坯由自動上料機經G送入閥芯自動加工線B。
B1工位是一臺高精度的自動上下料無心磨床,加工閥芯頭部、中間段及 外圓,然后自動送入B2工位,B2工位是一臺高精度的自動上下料斜切外圓磨床,自動加工閥芯尾部三級外圓,加工完成后自動送入B3工位,B3工位是一臺高精度的自動配磨無心磨床,它根據第二數據傳輸線J傳過來的閥套內孔尺寸,根據要求的閥套與閥芯間隙,自動將外圓磨削到尺寸,然后由第二機 械手E送到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自動插入要求插配的閥套中去。并由測量與數據中心平臺C中的C2數據庫將所有零件測量尺寸及流量數據存儲起來,之后產品通過第一機械手D或/和第二機械手E送到傳送帶,最終送到成品出口H處輸出,完成整個控制閥組件的自動加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