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沖壓模具,尤其涉及了一種發動機油底殼翻邊模。
背景技術:
油底殼位于引擎下部:可拆裝,并將曲軸油底殼油底殼箱密封作為貯油槽的外殼。油底殼多由薄鋼板拉深成型,在預拉深后的薄鋼板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上,利用模具的作用,使之沿封閉或不封閉的曲線邊緣形成有一定角度的直壁或凸緣的成型方法稱為翻邊。
油底殼作為汽車零部件中的易損件,油底殼漏油后果很嚴重,輕則機油消耗增大,讓底盤變臟,嚴重則發動機缺少機油造成潤滑不良,造成拉缸。因此,開發出一套精度高、使用壽命長的油底殼沖壓模刻不容緩。
另一方面,對油底殼來說,氣密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氣密性不好會引起泄漏,泄漏則直接影響發動機的性能,導致在實際使用中出現機器失靈、運行異常、油料浪費和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泄漏檢測技術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生產效率和產品的質量。公司現有泄漏檢查設備為水檢,檢查效率低下,無法自動識別零件是否合格,需靠操作工目視辨別,極度依賴人為判斷,缺乏嚴謹性,檢測后人工打點,很容易將不合格品和未檢測零件混入,無法保證100%的檢出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效率高的發動機油底殼翻邊模。
一種發動機油底殼翻邊模,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間通過導套、導柱作導向運動,所述上模板上設置有上墊板、連接板以及卸料板,所述連接板和卸料板之間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卸料板為中空結構,其內部設置有上模芯,所述的上模芯鑲嵌在上模板上;所述下模板上設置有與上模芯配合的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外設置有下墊板和固定板,所述下模芯與固定板聯接處設置有環形凹槽,所述下模板下方通過模腳設置有底板。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板四周設置有調整墊。
所述的上模板上設置有上限位柱,所述下模板上對應設置有下限位柱。
所述上模芯呈龜殼狀,邊緣設置有若干凸起。
作為優化,所述上模芯上設置有彈頂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翻邊模結構強度高,適用于160噸沖床加工,相比與壓機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而且使用方便,產品翻邊質量好。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新的氣密性檢測技術,采用全自動檢測技術,檢測采用的原理為微差法檢測,結合了偏差法和平衡法的優點,這種檢測方法可達到極高的精度,系統響應快,批量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下模軸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上模軸視圖;
圖中1上模板 2下模板 3導套 4導柱 5上墊板 6連接板 7卸料板 8上模芯 9下模芯 10下墊板 11固定板 12模腳 13底板 14調整墊 15上限位柱 16下限位柱 17彈頂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一種發動機油底殼翻邊模,包括上模板1和下模板2,所述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間通過導套3、導柱4作導向運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上設置
有上墊板5、連接板6以及卸料板7,所述連接板6和卸料板7之間設置有彈性件,所述卸料板7為中空結構,其內部設置有上模芯8,所述的上模芯8鑲嵌在上模板1上;所述下模板2上設置有與上模芯8配合的下模芯9,所述下模芯9外設置有下墊板10和固定板11,所述下模芯9與固定板11聯接處設置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的深度即為翻邊變形的厚度。
所述下模板2下方通過模腳12設置有底板13,模具12優選為四個,下模板2兩側各一個,下模芯9兩側各一個,加強模具的強度,防止崩裂。
所述的固定板11四周設置有調整墊14,可以根據板料的流動情況及時作出調整,防止產品開裂的現象產生。
所述的上模板1上設置有上限位柱15,所述下模板2上設置有下限位柱16,防止壓力過大損壞模具。
所述上模芯8呈龜殼狀,邊緣設置有若干凸起,所述上模芯8上設置有彈頂銷17,便于脫料。
翻邊操作時候,將上模板 1 及下模板2分別裝在160T沖床機上,并將模具調整好。然后將要成形的零件放在下模芯9 上,當沖床上滑塊下行時,帶動上模板 1下行,裝在上模板1上的上模芯8 也一起下行,當行到一定的距離后與放在下模芯9 上的零件接觸,上模板1繼續下行,零件在上模芯8、下模芯9的作用下開始翻邊,上模芯8邊緣凸起伸入下模芯9環形凹槽內,直至沖床行駛到下死點時,上限位柱15與下限位柱16接觸限位。零件翻邊完成。沖床上行,上下模分開,零件由卸料板7、彈頂銷 17頂出。
本實用新型采用新的氣密性檢測技術,具體步驟如下:
1、將翻邊的下油底殼總成放在定位塊上,液壓缸帶動封堵裝置下降壓緊下油底殼總成;
2、自動檢測環節:充氣—穩壓—保壓檢測—泄壓。首先,控制系統發出指令,開啟電磁閥打開氣路,同時向工件和標準容器充氣加壓,經過設定時間達到標準氣壓,然后經過一定時間使氣壓穩定;緊接著控制系統發出指令關閉電磁閥,開始保壓檢測;經過一定的檢測時間后,若工件有泄漏,差壓變送器輸出一定的電流,判定零件合格與否;最后檢測完畢,釋放壓力;
3、氣檢合格后,打點氣缸推動記號筆在下油底殼表面打點,自動作一檢查標識;
4、取出零件,檢測結束,進入下一工作循環。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做的舉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項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