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屬于拉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拉延是利用拉延模具在壓力機的壓力作用下,將預先剪裁成一定形狀的平板毛坯,拉制成立體空心件的加工方法。拉延模具種類繁多,比如,小的有金屬杯,或大的有汽車的車身成型。拉延模具一般主要由凹模、壓料板和凸模三部分組成。拉延時,當壓力機用額定的壓力壓下時由上下壓料器將料片壓緊,然后由凸凹模將平板料拉伸至到底狀態,將壓機升起下壓料器頂起零件取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該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有利于防止材料在成形過程中移動,提高使產品的一致性,使產品的質量更穩定。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包括上模和壓邊圈,所述上模進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區域的上模面和位于其兩端的左、右凸塊,此左、右凸塊外側面設置有第一上滑板,所述上模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四周設置有第一彈性體,此第一上滑板上均有間隔地設置有若干個通孔,此通孔內嵌有石墨柱,所述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
所述壓邊圈的中央區域具有一鏤空區且其兩端分別設有具有缺口槽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四周設置有若干個擋料器和與第一彈性體對應的第一平衡塊,且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對應的阻料凹槽,壓邊圈的下表面且位于鏤空區四周具有若干個氣墊頂棒和第二彈性體,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的缺口槽內側壁和外側壁分別設置有與第一上滑板配合的第一下滑板。
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如下: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下滑板和第一上滑板上均勻間隔地設置有若干個通孔,此通孔內嵌有石墨柱。
作為優選,所述石墨柱表面占第一下滑板和第一上滑板表面的40~50%。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本實用新型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其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對應的阻料凹槽,將材料加持,有利于防止材料在成形過程中移動,提高使產品的一致性,使產品的質量更穩定。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中上模結構示意圖一;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拉延成形模具局部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上模;101、上模面;2、壓邊圈;201、鏤空區;51、左凸塊;52、右凸塊;6、第一上滑板;7、第一彈性體;8、阻料筋;91、左外凸部;92、右外凸部;10、擋料器;11、第一平衡塊;12、阻料凹槽;13、氣墊頂棒;14、第二彈性體;15、缺口槽;16、第一下滑板;17、通孔;18、石墨柱;26、第二上滑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包括上模1和壓邊圈2,所述上模1進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區域的上模面101和位于其兩端的左、右凸塊51、52,此左、右凸塊51、52外側面設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四周設置有第一彈性體7,此第一上滑板6上均有間隔地設置有若干個通孔17,此通孔17內嵌有石墨柱18,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8;
所述壓邊圈2的中央區域具有一鏤空區201且其兩端分別設有具有缺口槽15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201四周設置有若干個擋料器10和與第一彈性體7對應的第一平衡塊11,且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2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8對應的阻料凹槽12,壓邊圈2的下表面且位于鏤空區四周具有若干個氣墊頂棒13和第二彈性體14,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的缺口槽15內側壁和外側壁分別設置有與第一上滑板6配合的第一下滑板16。
實施例2:一種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包括上模1和壓邊圈2,所述上模1進一步包括位于其中央區域的上模面101和位于其兩端的左、右凸塊51、52,此左、右凸塊51、52外側面設置有第一上滑板6,所述上模1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四周設置有第一彈性體7,此第一上滑板6上均有間隔地設置有若干個通孔17,此通孔17內嵌有石墨柱18,所述上模1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1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8;
所述壓邊圈2的中央區域具有一鏤空區201且其兩端分別設有具有缺口槽15的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201四周設置有若干個擋料器10和與第一彈性體7對應的第一平衡塊11,且壓邊圈2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201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8對應的阻料凹槽12,壓邊圈2的下表面且位于鏤空區四周具有若干個氣墊頂棒13和第二彈性體14,所述左外凸部、右外凸部91、92的缺口槽15內側壁和外側壁分別設置有與第一上滑板6配合的第一下滑板16。
上述第一下滑板16和第一上滑板6上均勻間隔地設置有若干個通孔17,此通孔17內嵌有石墨柱18。
上述石墨柱18表面占第一下滑板16和第一上滑板6表面的46%。
采用上述用于拉延模具的上模結構時,其減小了模具的正常磨損速度,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生產時在拉伸過程中零件走料均勻,不容易開裂,提高了穩定性,減少報廢率,減少了模具拉毛以及正常磨損的概率,降低了維修的次數和成本,生產時在拉伸過程中零件走料均勻,不容易造成開裂,提高了穩定性,減少零件報廢率;其次,其上模的下表面且位于上模面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阻料筋,壓邊圈的上表面且位于鏤空區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地設置有與阻料筋對應的阻料凹槽,將材料加持,有利于防止材料在成形過程中移動,提高使產品的一致性,使產品的質量更穩定。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