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沉孔。
背景技術:
在薄零件上沖裁沉孔時,往往因零件太薄,應力無處釋放,造成沖裁后零件表面不夠平整,影響零件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沉孔,特殊的孔型能夠釋放應力,使零件表面平整,提升質量。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沉孔,開設在薄零件上,由孔及孔一側的沉頭構成,所述孔周圍沿徑向開設有至少一道跑料槽,所述跑料槽貫穿薄零件兩面,跑料槽沿徑向延伸至沉頭外。
進一步的,所述跑料槽至少開設有兩道,均勻分布在所述孔周圍。
優選的,所述跑料槽開設有四道,均勻分布在所述孔周圍。
優選的,所述跑料槽開設有六道,均勻分布在所述孔周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跑料槽用以釋放沖裁沉孔后產生的應力,使零件兩側表面依然保持平整,提高零件質量。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一種沉孔俯視圖;
圖2為一種沉孔透視圖;
圖3為另一種沉孔俯視圖;
圖4為另一種沉孔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圖2所示,一種沉孔,開設在薄零件10上,由孔1及孔1一側的沉頭2構成,所述孔1周圍沿徑向開設有至少一道跑料槽3,所述跑料槽3貫穿薄零件10兩面,跑料槽3沿徑向延伸至沉頭2外。所述跑料槽3開設有四道,均勻分布在所述孔1周圍。
參照圖3、圖4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所述跑料槽3開設有六道,均勻分布在所述孔1周圍。
跑料槽3用以釋放沖裁沉孔后產生的應力,使薄零件10兩側表面依然保持平整,提高零件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