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屬于數控機床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高速機床中,潤滑裝置能夠保證高速機床的快速正常運轉,是十分關鍵的部件。目前,市面上的潤滑裝置,采用液壓泵的控制方式,控制單一,效果不佳,而且,不便于調節潤滑油的出油量,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克服市面上的潤滑裝置,采用液壓泵的控制方式,控制單一,效果不佳,不便于調節潤滑油的出油量,使用不便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油氣潤滑裝置,采用氣液泵驅動潤滑的流動,并在噴出潤滑油處采用壓縮氣體提供動力,噴射效果好,并采用時間繼電器控制潤滑時間,通過壓力繼電器調節潤滑油量的噴出,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潤滑油箱、壓縮空氣發生器,所述壓縮空氣發生器通過電磁閥與氣液泵相連接,所述氣液泵連接在潤滑油箱的底部,所述氣液泵還與柱塞式油路分配器相連接,所述柱塞式油路分配器與潤滑油噴嘴相連接,所述柱塞式油路分配器、氣液泵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壓力繼電器,所述壓縮空氣發生器還通過節流閥與潤滑油噴嘴相連接,提高噴射動力,所述節流閥、壓縮空氣發生器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二壓力繼電器,所述電磁閥的后端設置有時間繼電器。
前述的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閥、壓縮空氣發生器之間的管路上還連接有氣壓表。
前述的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液泵、潤滑油箱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過濾網器。
前述的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式油路分配器與潤滑油噴嘴之間設置有第二過濾器
前述的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噴嘴的噴嘴孔徑為0.5-1mm。
前述的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噴嘴的噴嘴孔徑為0.8mm。
前述的一種油氣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箱內設置有液位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油氣潤滑裝置,采用氣液泵驅動潤滑的流動,并在噴出潤滑油處采用壓縮氣體提供動力,噴射效果好,并采用時間繼電器控制潤滑時間,通過壓力繼電器調節潤滑油量的噴出,并設置有多級過濾,保證潤滑油的質量,防止堵塞噴嘴,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油氣潤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的含義如下:
1:潤滑油箱;2:壓縮空氣發生器;3:電磁閥;4:氣液泵;5:柱塞式油路分配器;6:潤滑油噴嘴;7:第一壓力繼電器;8:節流閥;9:第二壓力繼電器;10:時間繼電器;11:氣壓表;12:第一過濾網器;13:第二過濾網器;14:液位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油氣潤滑裝置,包括潤滑油箱1、壓縮空氣發生器2,所述壓縮空氣發生器2通過電磁閥3與氣液泵4相連接,所述氣液泵4連接在潤滑油箱1的底部,所述氣液泵4還與柱塞式油路分配器5相連接,所述柱塞式油路分配器5與潤滑油噴嘴6相連接,所述柱塞式油路分配器5、氣液泵4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壓力繼電器7,第一壓力繼電器7能夠調節進入柱塞式油路分配器5的潤滑油量,壓縮空氣發生器2還通過節流閥8與潤滑油噴嘴6相連接,提高噴射動力,所述節流閥8、壓縮空氣發生器2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二壓力繼電器9,第二壓力繼電器9能夠調節壓縮空氣的氣壓,控制潤滑油噴嘴6的噴油速度,所述電磁閥3的后端設置有時間繼電器10,控制電磁閥3的通斷時間,用于開啟或者停止潤滑。
所述節流閥8、壓縮空氣發生器2之間的管路上還連接有氣壓表11,顯示氣壓表11的壓縮氣體的壓力,便于用戶查看,控制壓縮空氣發生器2的輸出,調整壓縮氣體的壓力。
所述氣液泵4、潤滑油箱1之間的管路上設置有第一過濾網器12,所述柱塞式油路分配器5與潤滑油噴嘴6之間設置有第二過濾器13,多級過濾,保證潤滑油的質量,防止堵塞雜質潤滑油噴嘴6。
所述潤滑油噴嘴6的噴嘴孔徑為0.5-1mm,優選0.8mm,便于提高潤滑油的噴射速度。
所述潤滑油箱1內設置有液位計14,能夠顯示潤滑油箱1內潤滑油量,不足時,進行添加。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油氣潤滑裝置,采用氣液泵驅動潤滑的流動,并在噴出潤滑油處采用壓縮氣體提供動力,噴射效果好,并采用時間繼電器控制潤滑時間,通過壓力繼電器調節潤滑油量的噴出,并設置有多級過濾,保證潤滑油的質量,防止堵塞噴嘴,結構簡單,容易實現,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