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零件的加工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汽車鉸鏈加強板零件的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鉸鏈加強板作為汽車車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質量的穩(wěn)定性對于汽車安全性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復雜的汽車零件主要是采用沖壓模具進行生產。目前汽車行業(yè)中的零件涉及到的工序較多,而且精度的要求又很高,若采用常用的單工序模或復合膜,成本高,效率低,產品的質量不穩(wěn)定,對操作者的素質要求比較高。目前有許多汽車鉸鏈加強板零件的模具都是單獨的翻邊工序、沖孔工序以及分離工序,這樣既增加了沖壓沖次,且占用了更多的存放場地,造成場地空間的浪費,同時對零件質量的穩(wěn)定性也會影響。
中國專利CN203725608U公開了一種汽車鉸鏈加強板零件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設置于上模下方,所述的上模包括依次連接的上模板、上模座和上模芯,所述的下模包括依次連接的下模板、下模座和下模芯,所述的上模芯上依次安裝有翻邊刀塊、分離刀塊和沖頭,所述的下模芯上依次安裝有翻邊凹模、分離凹模和沖壓凹模,所述的翻邊凹模與翻邊刀塊對應設置,所述的分離凹模與分離刀塊對應設置,所述的沖壓凹模與沖頭對應設置,該實用新型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本低等優(yōu)點,但該專利的模具無法避免翻直角邊過程中的零件拉毛,翻邊回彈,以及難以頂出造成料帶卡頓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維修方便且安全可靠的汽車鉸鏈加強板零件的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汽車鉸鏈加強板零件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下模設在上模的下方,所述的下模包括下模座以及設在下模座上的下壓料板、成型凹模和廢料槽,所述的上模包括上模座以及設在上模座上的落料刀塊和成型凸模,所述的成型凹模與成型凸模對應設置,
所述的成型凸模包括預翻邊凸模和翻邊凸模,所述的成型凹模包括預翻邊凹模和翻邊凹模,預翻邊凸模和預翻邊凹模兩邊設有預翻邊刀塊,翻邊凸模和翻邊凹模兩邊設有翻邊刀塊,
工作時,上模座壓向下模座,將待加工零件壓緊,所述的落料刀塊與下壓料版配合完成切邊工序,所述的預翻邊刀塊在預翻邊凸模和預翻邊凹模配合下完成預翻邊工序,所述的翻邊刀塊在翻邊凸模和翻邊凹模配合下完成翻邊工序。
所述的預翻邊刀塊與預翻邊凸模的夾角為70-80°。
所述的翻邊刀塊與翻邊凸模的夾角為90°。
該模具連接有驅動上模運動的壓機。
所述的下模兩側設有用于引導上模運動的導柱。
所述的下模上設有下模內條。
所述的上模上設有上模內條。
所述的上模上設有上模鑲塊。
所述的上模上設有上壓料器,所述的上壓料器采用上頂桿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生產的零件品質高,本實用新型設置預翻邊工序,翻邊工序分為兩步,第一步預翻邊,先翻出大致翻邊造型,釋放應力,再進行第二步,將零件旋轉角度擺放,使得翻邊工序變?yōu)槌尚凸ば颍_到翻直角邊效果,有效避免了翻直角邊過程中的零件拉毛,翻邊回彈,以及難以頂出造成料帶卡頓等問題;此外,本實用新型維修方便,上壓料器使用上頂桿結構方便維修,不需要每次生產前檢查或更換壓料動力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翻邊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預翻邊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下模內條;2-下壓料板;3-落料刀塊;4-上模內條;5-成型凹模;6-成型凸模;7-廢料槽;8-下模座;9-上模座;10-導柱;11-翻邊刀塊;12-翻邊凸模;13-翻邊凹模;14-預翻邊刀塊;15-預翻邊凸模;16-預翻邊凹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汽車鉸鏈加強板零件的模具,其結構示意圖如圖1-3所示,該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設在上模的下方,下模包括依次連接的下模座8、下壓料板2、成型凹模5和廢料槽7,上模包括依次連接的上模座9、上壓料板、落料刀塊3和成型凸模6,成型凸模6與成型凹模5對應設置。
成型凸模包括預翻邊凸模15和翻邊凸模12,成型凹模包括預翻邊凹模16和翻邊凹模13,預翻邊凸模15和預翻邊凹模16兩邊設有預翻邊刀塊14,翻邊凸模12和翻邊凹模13兩邊設有翻邊刀塊11,預翻邊刀塊14與預翻邊凸模12的夾角為70°,翻邊刀塊11與翻邊凸模12的夾角為90°,下模兩側還設有用于引導上模運動的導柱10,下模上還設有下模內條1,上模上還設有上模內條4,上模上還設有上模鑲塊與上壓料器,上壓料器采用上頂桿結構。
工作時,模具連接驅動上模運動的壓機,壓機用額定的壓力壓下時,上模座壓向下模座,將待加工零件壓緊,落料刀塊3與下壓料版2配合完成切邊工序,預翻邊刀塊14在預翻邊凸模15和預翻邊凹模16配合下完成預翻邊工序,翻邊刀塊11在翻邊凸模12和翻邊凹模13配合下完成翻邊工序。
由于該零件造型復雜,翻邊角度大,故翻邊工藝分為兩步,第一步為預翻邊,翻出大致翻邊造型,釋放應力,再進行第二步,將零件旋轉角度擺放,使得翻邊工序變?yōu)槌尚凸ば颍_到翻直角邊效果,有效避免了翻直角邊過程中零件拉毛,翻邊回彈,以及難以頂出造成料帶卡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