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導布輥鏜孔裝置,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紡織、印染行業中,導布輥是一種常用的零部件,導布輥在旋轉時帶動布匹前進,布匹緊貼在導布輥表面,導布輥將平幅的布匹傳送至下一工序的布匹傳送機構,其長度與布匹寬度相當,導布輥兩端固定在機器上,一般由軸承固定,旋轉帶動或被動旋轉布匹,使之往某一方向傳送。但導布輥也存在著不足,導布輥的輥體為中空結構,受內孔加工精度影響往往容易出現跳動,影響導布效果,為解決導布輥的輥體跳動問題,需要對輥體的內孔進行高精度加工,現有的是利用車床對輥體的內孔進行加工,因車床并非專門用來處理導布輥內孔,再加上導布輥的輥體長度較大,故整個處理過程效率低,加工周期長,精度也不是很高,不適合大批量加工,故需要一種專門用于導布輥內孔加工的鏜孔裝置,不但提高鏜孔精度,還可以提高鏜孔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鏜孔效率高,加工精度高,且適合大批量加工的導布輥鏜孔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導布輥鏜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及由前往后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夾緊機構、定位機構及動力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第一電動卡盤及第二電動卡盤,所述第一電動卡盤、第二電動卡盤分別通過卡盤支架安裝在所述機架上,所述第一電動卡盤與所述第二電動卡盤的軸心在同一直線上;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氣缸,所述定位氣缸的缸體安裝在所述第二電動卡盤的后側,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動力頭及刀頭,所述刀頭通過刀頭軸與所述動力頭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動力頭的底部通過動力頭座連接有托板,還包括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絲杠軸、絲杠螺母及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絲杠軸連接,所述絲杠螺母套裝在所述絲杠軸上,所述絲杠螺母與所述托板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定位氣缸的活塞伸出,導布輥穿過第一、第二電動卡盤在定位氣缸作用下定位,第一、第二電動卡盤夾持導布輥,定位氣缸復位,絲杠軸的兩端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電機動作,帶動絲杠軸旋轉,故絲杠螺母沿絲杠方向移動,絲杠螺母與托板連接,故托板帶著動力頭朝向導布輥方向移動,通過驅動機構可調整刀頭伸入到導布輥輥體內孔的深度,刀頭伸入到導布輥的輥體內,然后動力頭動作,刀頭可鏜導布輥輥體的內孔,待加工完成后,電機動作,動力頭、刀頭復位,等待下一次鏜孔。總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專門用于加工導布輥的輥體,其不但加工效率高,而且加工精度高,適合大批量生產。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電動卡盤與第二電動卡盤之間設有支撐滾輪,所述支撐滾輪通過滾輪支架支撐在所述卡盤支架之間。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電動卡盤之間距離較大時,工作人員移動導布輥不便,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增設支撐滾輪,支撐滾輪支撐輔助導布輥后移至第二電動卡盤上,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工件放置效率高。
進一步的,還包括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安裝在所述機架的前端,所述進料機構包括進料托輥,所述進料托輥的高度與所述支撐滾輪的高度一致。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進料機構可以放置待鏜孔產品,提高加工效率;同時也便于推動導布輥進入到電動卡盤內。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頭座的前端設有支撐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座及用于所述刀頭軸穿過的軸承,所述軸承設置在所述支撐座的頂部。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用于支撐刀頭軸,提高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電動卡盤;2、第二電動卡盤;3、卡盤支架;4、機架;5、定位氣缸;6、動力頭;7、刀頭;8、托板;9、絲杠軸;10、絲杠螺母;11、電機;12、支撐滾輪;13、支撐座;14、導布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導布輥鏜孔裝置,包括機架及由前往后依次安裝在機架上的夾緊機構、定位機構及動力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第一電動卡盤1及第二電動卡盤2,所述第一電動卡盤、第二電動卡盤分別通過卡盤支架3安裝在所述機架4上,所述第一電動卡盤與所述第二電動卡盤的軸心在同一直線上;所述定位機構包括定位氣缸5,所述定位氣缸5的缸體安裝在所述第二電動卡盤的后側,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動力頭6及刀頭7,所述刀頭通過刀頭軸與所述動力頭的輸出軸連接,所述動力頭的底部通過動力頭座連接有托板8,還包括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絲杠軸9、絲杠螺母10及電機11,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絲杠軸連接,所述絲杠螺母套裝在所述絲杠軸上,所述絲杠螺母與所述托板連接。電機采用變頻電機,所述動力頭采用現有通用型鏜銑動力頭
所述第一電動卡盤與第二電動卡盤之間設有支撐滾輪12,所述支撐滾輪通過滾輪支架支撐在所述卡盤支架之間。電動卡盤之間距離較大時,工作人員移動導布輥不便,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增設支撐滾輪,支撐滾輪支撐輔助導布輥后移至第二電動卡盤上,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工件放置效率高。
還包括進料機構,所述進料機構安裝在所述機架的前端,所述進料機構包括進料托輥,所述進料托輥的高度與所述支撐滾輪的高度一致。進料機構可以放置待鏜孔產品,提高加工效率;同時也便于推動導布輥進入到電動卡盤內。
所述動力頭座的前端設有支撐機構。
所述支撐機構包括支撐座13及用于所述刀頭軸穿過的軸承,所述軸承設置在所述支撐座的頂部。可用于支撐刀頭軸,提高加工精度。
定位氣缸的活塞伸出,導布輥14穿過第一、第二電動卡盤在定位氣缸作用下定位,第一、第二電動卡盤夾持導布輥,定位氣缸復位,絲杠軸的兩端通過軸承與機架連接,電機動作,帶動絲杠軸旋轉,故絲杠螺母沿絲杠方向移動,絲杠螺母與托板連接,故托板帶著動力頭朝向導布輥方向移動,通過驅動機構可調整刀頭伸入到導布輥輥體內孔的深度,刀頭伸入到導布輥的輥體內,然后動力頭動作,刀頭可鏜導布輥輥體的內孔,待加工完成后,電機動作,動力頭、刀頭復位,等待下一次鏜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