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設備,具體地指一種零件端面定位檢測驗證裝置。
背景技術:
箱體類零件加工時,如果定位塊端面墊有鋁屑或鐵屑等雜質(統稱墊屑)時,或零件虛夾時,往往影響加工質量,嚴重的將導致批量零件廢棄。為杜絕類似情況的發生,加工中心往往在設備定位塊做文章,增加端面定位檢測裝置,即在定位塊處增加氣孔,加工前往定位塊內部充滿壓縮空氣,同時通過一個壓力檢測裝置對壓力進行監控,通過壓力的變化來判定是否墊屑。因此,需要定期對端面定位檢測裝置進行驗證來判別其是否有效。
目前,對端面定位檢測裝置驗證采用的是墊對應的塞尺或在待加工的零件與定位面接觸位置粘貼塞尺這兩種結構形式,在此基礎上通過設備報警的方式來驗證。其中,第一種墊塞尺的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在定位塊A的定位面與加工零件B間墊0.05mm厚的塞尺C,這種驗證方式的優點是:塞尺C的厚度標準且易采購,驗證結果準確;缺點是:需要人為將塞尺C墊在定位塊A上才能夾緊,存在安全隱患(墊塞尺的部位在夾爪正下方),由于要夾緊零件,阻礙視線,因此塞尺C最終部位是否合適不確定,易造成判斷失誤。第二種粘貼塞尺的結構形式,如圖2所示,在定位塊a的定位面與加工零件b間墊0.05mm厚的塞尺c,這種驗證方式除了具有上述墊塞尺方式的優點外,還解決了上述墊塞尺方式的缺點,但是,由于是粘貼件且塞尺c很薄,經過幾次驗證操作后,就會導致塞尺c由于頻繁夾緊或松開而破損或掉落,造成判斷失誤及不必要的人工和零件浪費(驗證周期2次/周,多臺設備共用,需要不斷粘貼新塞尺,同時累計次數達到8次以上需要更換新零件,粘貼物質有厚度,長期粘貼也易導致誤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零件端面定位檢測驗證裝置,該裝置驗證結果可靠,成本低,操作便利。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零件端面定位檢測驗證裝置,包括定位塊,還包括環規;所述定位塊包括本體,所述本體一端設有夾具連接部,另一端設有環規配合部,橫穿所述夾具連接部,所述本體及所述環規配合部開有氣孔,所述環規配合部外表面呈圓柱狀,所述環規套于所述環規配合部上,所述環規厚度大于所述環規配合部厚度,且所述環規上開有漏氣槽。
本實用新型通過環規與限位塊的妥善配合,環規厚度大于環規配合部厚度,即環規裝上后,環規端面要突出于定位塊的定位面,其間留有間隙,同時,環規與零件的接觸面上開有漏氣槽用于漏氣報警,本實用新型的環規與定位塊連接牢固穩妥,解決了粘貼塞尺易掉落造成判斷失誤及不必要人工和零件浪費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定位塊通過設置圓柱狀的環規配合部,使得定位塊不易變形,解決了原有定位塊易軸向和徑向變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操作簡單,驗證時僅需要把環規放進定位塊即可;驗證結果可靠,不會產生誤判斷;成本相對較低,環規預計使用壽命能達到八年以上,可減少大量人力去粘貼樣件,而且粘貼多了,膠的厚度會導致誤差,需要重新清洗更換新零件,改進后可完全避免此問題。
進一步地,所述本體與所述環規配合部連接處設有圓弧過渡面,所述環規內環端部設有與所述圓弧過渡面配合貼緊的倒角。
進一步地,所述夾具連接部外表面上設有連接螺紋。
進一步地,所述夾具連接部,所述本體及所述環規配合部均呈橫置的圓柱狀,所述本體的直徑大于所述環規配合部的直徑,所述本體的一端與所述夾具連接部固定連接,所述本體的另一端與所述環規配合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環規配合部的另一端的端面與所述本體的兩個端面均平行。
進一步地,所述環規呈圓環狀,限位于所述環規配合部與所述本體的連接處。
更進一步地,所述夾具連接部的直徑小于所述本體的直徑。
附圖說明
圖1為背景技術中第一種驗證裝置(墊塞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背景技術中第二種驗證裝置(粘貼塞尺)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定位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環規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的工作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便于更清楚地了解本實用新型,但它們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限定。
如圖3所示,一種零件端面定位檢測驗證裝置,包括定位塊1和環規2,結合圖4所示,所述定位塊1包括依次固定連接的夾具連接部1-2,本體1-1及環規配合部1-3,夾具連接部1-2,本體1-1及環規配合部1-3均呈橫置的圓柱狀,這種圓柱狀的結構形式不但避免了定位塊1的徑向變形,也使得環規配合部1-3與環規能緊密貼合,夾具連接部1-2外表面上設有連接螺紋1-21,本體1-1的直徑大于環規配合部1-3及夾具連接部1-2的直徑,本體1-1的后端與夾具連接部1-2固定連接,本體1-1的前端與環規配合部1-3的后端固定連接,環規配合部1-3的前端端面與本體1-1的兩個端面均平行,橫穿夾具連接部1-2,本體1-1及環規配合部1-3開有氣孔1-4;結合圖5所示,環規2呈圓環狀,環規2貼緊套于環規配合部1-3呈圓柱狀的外表面上,且限位于環規配合部1-3與本體1-1的連接處,本體1-1與環規配合部1-3連接處設有圓弧過渡面1-5,環規2內環后端部設有與圓弧過渡面1-5配合貼緊的倒角2-2,以保證環規2的后端面能與本體1-1的前端面無縫貼合,環規2厚度大于環規配合部1-3厚度,即:環規2裝上后,環規2的前端面要突出于環規配合部1-3的前端面0.05mm~0.06mm(該值為報警值),同時還需要保證在驗證過程中要有空間漏氣,能報警,因此,在環規2前端面(和零件接觸面)上開有漏氣槽2-1。環規2的內孔與定位塊1的氣孔1-4間隙配合,且間隙不應過大,既保證放置環規2時簡單輕松,又能保證間隙不至于過大導致漏氣引起驗證不可靠。
上述零件端面定位檢測驗證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如圖6所示驗證時,將環規2套裝在定位塊1的環規配合部1-3上,在驗證過程中保證環規2的后端面與本體1-1的前端面無縫貼合,環規2的前端面與零件3端面貼合無縫隙;然后往定位塊1內部的氣孔1-4中充滿壓縮空氣,同時通過壓力檢測裝置對氣孔1-4的壓力進行監控,通過壓力的變化來判定是否墊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