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設備安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池壓裝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新能源電池大都為多層電池裝配而成。
現有技術在多層電池裝配時,每層電池定位、壓縮精度和壓裝的作用力大小都難以精確控制,影響了使用效果,而且,影響電池壓裝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電池壓裝裝置,保證每層電池準確定位,保證壓縮精度和壓裝的作用力大小,可以讓電池組裝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同時提高了電池壓裝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池壓裝裝置,其包括,底座,其為一殼體結構,上端面中央設通孔;回轉機構,設置于所述底座內,其包括,固定環與之配合的活動環,固定環固定于該通孔處,活動環可活動地設置于該固定環內側;驅動板,連接于所述活動環底面,驅動板中央設通孔,驅動板的一側邊為帶齒的弧面;驅動條,其一側面為齒條,與所述驅動板帶齒的弧面嚙合;滑軌及滑塊,滑塊通過連接板設置于所述底座內靠近驅動條一側壁,與驅動條平行;所述驅動條連接于該滑軌;驅動氣缸,其活塞桿端部連接所述驅動條一端;驅動氣缸驅動驅動條帶動驅動板回轉;翻轉機構,設置于所述底座上,其包括,底板,固定于所述回轉機構的活動環上端面;底板中央設通孔;傳動軸及其上第一、第二齒輪,傳動軸兩端通過設置軸承及軸承座水平布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面中部;驅動軸,兩端通過設置軸承及軸承座水平布置于所述底板上端面一側,并與傳動軸平行;驅動軸上設第三齒輪;驅動電機及減速機,設置于所述所述底座內的驅動板底面,減速機輸出軸平行于驅動板,輸出軸上設驅動齒輪,并通過第一傳動帶穿過驅動板、底板中央通孔及固定環、活動環連接傳動軸上的第一齒輪,傳動軸上的第二齒輪通過第二傳動帶連接驅動軸上的第三齒輪;頂板,其底面一側凸設兩連接塊,該兩連接塊穿設于所述驅動軸,頂板由驅動軸驅動翻轉;頂板頂面至少三個角部分別豎直設置一導桿;壓裝機構,其包括,固定框架,豎直設置于所述底座靠近翻轉機構驅動軸的一側面,固定框架對應底座的側面上還豎直設置一個位于底座上方的安裝平臺,并與底座頂面平行;兩導軌及滑塊,沿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固定框架相對底座的一側面;壓板支架,包括底板及與其垂直連接的固定板;底板連接于所述滑塊上;固定板底面中央豎直設置一連接套筒;壓板,設置于所述連接套筒上,并與底座平行;壓裝電動缸,其缸體豎直設置于所述固定框架安裝平臺上,其活塞桿端部穿過安裝平臺與壓板支架固定板連接。
優選的,所述固定環與活動環為一個平面軸承,平面軸承的內外圈分別為固定環、活動環。
優選的,所述壓裝電動缸活塞桿端部與固定板之間連接一壓力傳感器。
優選的,所述頂板底面相對驅動軸一側的其他三邊均設一側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過定位工裝保證每層電池準確定位,保證壓縮精度和壓裝的作用力大小;
2.準確的控制了電池組裝的尺寸精度;
3.壓力傳感器保證了每塊電池的內部壓力;
4.電池組裝的穩定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5.適用于新能源電池的裝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1。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2。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5為圖4的A-A剖視圖。
圖6為圖4的B-B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翻轉機構的立體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翻轉機構的后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翻轉機構的立體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壓裝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11、圖1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電池壓裝裝置,其包括,
底座1,其為一殼體結構,上端面中央設通孔101;
回轉機構2,設置于所述底座1內,其包括,
固定環21與之配合的活動環22,固定環21固定于該通孔101處,活動環22可活動地設置于該固定環21內側;
驅動板23,連接于所述活動環22底面,驅動板23中央設通孔231,驅動板23的一側邊為帶齒的弧面232;
驅動條24,其一側面241為齒條,與所述驅動板23帶齒的弧面232嚙合;
滑軌25及滑塊26,滑塊25通過連接板27設置于所述底座1內靠近驅動條24一側壁,與驅動條24平行;所述驅動條24連接于該滑軌25,
驅動氣缸28,其活塞桿端部連接所述驅動條24一端;驅動氣缸28驅動驅動條24帶動驅動板23回轉;
翻轉機構3,設置于所述底座1上,其包括,
底板31,固定于所述回轉機構2的活動環22上端面;底板31中央設通孔;
傳動軸32及其上第一、第二齒輪33、33’,傳動軸32兩端通過設置軸承34及軸承座水平布置于所述底板31上端面中部;
驅動軸35,兩端通過設置軸承34’及軸承座水平布置于所述底板31上端面一側,并與傳動軸32平行;驅動軸35上設第三齒輪33”;
驅動電機及減速機36,設置于所述所述底座1內的驅動板23底面,減速機輸出軸361平行于驅動板23,輸出軸361上設驅動齒輪37,并通過第一傳動帶38穿過驅動板23、底板31中央通孔及固定環21、活動環22連接傳動軸32上的第一齒輪33,傳動軸32上的第二齒輪33’通過第二傳動帶38’連接驅動軸35上的第三齒輪33”;
頂板39,其底面一側凸設兩連接塊391,該兩連接塊391穿設于所述驅動軸35,頂板39由驅動軸35驅動翻轉;頂板39頂面至少三個角部分別豎直設置一導桿4;
壓裝機構5,其包括,
固定框架51,豎直設置于所述底座1靠近翻轉機構3驅動軸35的一側面,固定框架51對應底座1的側面上還豎直設置一個位于底座1上方的安裝平臺511,并與底座1頂面平行;
兩導軌52、52’及滑塊53、53’,沿長度方向設置于所述固定框架51相對底座1的一側面;
壓板支架54,包括底板541及與其垂直連接的固定板542;底板541連接于所述滑塊53、53’上;固定板542底面中央豎直設置一連接套筒57;
壓板55,設置于所述連接套筒57上,并與底座1平行;
壓裝電動缸56,其缸體豎直設置于所述固定框架51安裝平臺511上,其活塞桿端部穿過安裝平臺511與壓板支架54固定板542連接。
優選的,所述固定環21與活動環22為一個平面軸承,平面軸承的內外圈分別為固定環21、活動環22。
優選的,所述壓裝電動缸56活塞桿端部與固定板542之間連接一壓力傳感器58。
優選的,所述頂板39底面相對驅動軸35一側的其他三邊均設一側板392,形成一罩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將多層電池100設置于所述翻轉機構頂板頂面的導桿內,由壓裝機構壓板壓裝電池,壓裝后回轉機構通過驅動條、驅動板及驅動氣缸配合將翻轉機構回轉90度,再由翻轉機構驅動電機、驅動齒輪、第一傳動帶、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二傳動帶、第三齒輪配合,驅動驅動軸,頂板由驅動軸驅動翻轉,將電池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