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油管自動壓裝機。
背景技術:
汽車油管包括兩類零件:管料15和球頭16。管料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球頭過盈配合,壓裝完成后如圖1所示。目前還沒有專用于汽車油管的壓裝機,壓裝費時費力,生產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汽車油管自動壓裝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油管自動壓裝機,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油管自動壓裝機,包括工作臺、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管料定位工裝、管料上料機械手、豎直增壓缸、水平增壓缸、滑軌、滑動支座、球頭定位工裝、轉角下壓缸、振動盤和球頭上料機械手;所述管料自動上料機構設置在工作臺的前側;所述管料定位工裝、管料上料機械手、豎直增壓缸、水平增壓缸、滑軌、滑動支座、球頭定位工裝、轉角下壓缸、振動盤和球頭上料機械手均設有兩個;所述兩個管料定位工裝固定在工作臺上;所述兩個管料上料機械手將管料自動上料機構輸出端的管料搬運至兩個管料定位工裝上;所述兩個豎直增壓缸分別設置在兩個管料定位工裝的上方;所述兩個水平增壓缸安裝在工作臺上,并分別位于兩個管料定位工裝的外側;所述兩個滑軌分別設置在兩個管料定位工裝與兩個水平增壓缸之間;所述兩個滑動支座分別與兩個滑軌滑動連接;所述兩個球頭定位工裝分別安裝在兩個滑動支座上;所述兩個轉角下壓缸分別固定在兩個球頭定位工裝上;所述兩個振動盤均固定在工作臺上,并分別設置在兩個水平增壓缸的后側;所述兩個球頭上料機械手將兩個振動盤上的球頭分別搬運至兩個球頭定位工裝上;所述下料機構將裝配完成的油管從兩個管料定位工裝上搬離。
所述工作臺的底部設置有滾輪;所述兩個水平增壓缸的其中一個在工作臺上的安裝位置可調。
所述管料自動上料機構包括支架、料槽、第一頂出裝置、第二頂出裝置和擋板;所述料槽固定在支架的頂部,料槽的底面為向后下方傾斜的斜面;所述料槽的底面的尾部向上設有兩級臺階,臺階的上端面也為向后下方傾斜的斜面;所述料槽的底面與第一級臺階的連接處沿連接邊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第一級臺階與第二級臺階的連接處沿連接邊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頂出裝置和第二頂出裝置均固定在支架上,并位于料槽下方;所述第一頂出裝置能從第一通孔中伸出;所述第二頂出裝置能從第二通孔中伸出;所述擋板設有兩塊,兩塊擋板豎直并垂直于料槽的后端面設置,兩塊擋板的上邊緣的相同位置均設有擋槽;所述擋槽的前壁為斜面,并且前壁的前端設置在料槽的第二級臺階的后端部下方。
所述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的第一頂出裝置包括第一頂出氣缸、第一推桿支架、第一滑動軸和第一推桿;所述第一頂出氣缸固定在支架上,第一頂出氣缸的活塞桿朝上設置;所述第一推桿支架固定在第一頂出氣缸的活塞桿的頂部;所述第一滑動軸設有兩根,兩根第一滑動軸均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推桿支架的兩端分別與兩根第一滑動軸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推桿固定在第一推桿支架上,并設有多根;所述第一推桿與第一通孔一一對應,并且第一推桿能從第一通孔中伸出。
所述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的第二頂出裝置包括第二頂出氣缸、第二推桿支架、第二滑動軸和第二推桿;所述第二頂出氣缸固定在支架上,第二頂出氣缸的活塞桿朝上設置;所述第二推桿支架固定在第二頂出氣缸的活塞桿的頂部;所述第二滑動軸設有兩根,兩根第二滑動軸均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第二推桿支架的兩端分別與兩根第二滑動軸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推桿固定在第二推桿支架上,并設有多根;所述第二推桿與第二通孔一一對應,并且第二推桿能從第二通孔中伸出。
所述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的兩塊擋板之間的間距可調。
所述管料自動上料機構還包括軸向定位氣缸和軸向定位板;所述軸向定位氣缸設置在一塊擋板外側,并正對擋槽;所述軸向定位板設置在另一塊擋板外側,并正對擋槽;所述軸向定位板的位置可調。
所述下料機構包括下料通道、成品料箱和兩個下料氣缸;所述下料通道的入口設置在管料自動上料機構輸出端與兩個管料定位工裝之間,下料通道的出口連通成品料箱;所述成品料箱設置在工作臺的后側;所述兩個下料氣缸將裝配完成的油管從兩個管料定位工裝上推至下料通道的入口中。
一種汽車油管自動壓裝機,還包括偏轉驅動裝置;所述一個球頭定位工裝固定在一個滑動支座上,另一個球頭定位工裝通過偏轉驅動裝置固定在另一個滑動支座上;所述偏轉驅動裝置能夠驅動另一個球頭定位工裝轉動。
所述偏轉驅動裝置包括偏轉支架、伺服電機、皮帶和偏轉軸;所述偏轉支架固定在另一個滑動支座上;所述伺服電機和輸出軸均安裝在偏轉支架上,伺服電機通過皮帶驅動偏轉軸轉動;所述另一個球頭定位工裝固定在偏轉軸上。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發明實現了完全自動化的汽車油管壓裝過程,每次壓裝只需10秒左右,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
(2)本發明的工作臺的底部設置有滾輪,便于移動工作臺;兩個水平增壓缸的其中一個在工作臺上的安裝位置可調,能夠適應各種長度的油管的壓裝。
(3)本發明的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結構巧妙,能夠保證一次只出一根管料,兩級臺階的設計能夠保證管料上料的持續性。
(4)本發明的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的兩塊擋板之間的間距可調,便于適應各種長度的管料。
(5)本發明的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的軸向定位氣缸和軸向定位板能夠定位管料的軸向位置,保證后續壓裝的精準性和穩定性;軸向定位板的位置可調,便于適應各種長度的管料的定位。
(6)本發明的下料機構能夠完成成品油管的自動下料,方便工人收集和后續搬運。
(7)本發明的偏轉驅動裝置能夠驅動其中一個球頭定位工裝轉動,從而能夠根據被壓裝的油管型號的不同,實現連續調節。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汽車油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右視圖。
圖4為圖2的俯視圖。
圖5為圖2的立體圖。
圖6為圖5的A處放大圖。
圖7為本發明的管料自動上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后視圖。
圖9為圖7的右視圖。
圖10為圖7的立體圖。
附圖中的標號為:
工作臺1、滾輪1-1、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支架2-1、料槽2-2、第一頂出裝置2-3、第一頂出氣缸2-3-1、第一推桿支架2-3-2、第一滑動軸2-3-3、第一推桿2-3-4、第二頂出裝置2-4、第二頂出氣缸2-4-1、第二推桿支架2-4-2、第二滑動軸2-4-3、第二推桿2-4-4、擋板2-5、擋槽2-5-1、軸向定位氣缸2-6、軸向定位板2-7、管料定位工裝3、管料上料機械手4、豎直增壓缸5、水平增壓缸6、滑軌7、滑動支座8、球頭定位工裝9、轉角下壓缸10、振動盤11、球頭上料機械手12、下料機構13、下料通道13-1、成品料箱13-2、下料氣缸13-3、偏轉驅動裝置14、管料15、球頭16。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2至圖10,本實施例的汽車油管自動壓裝機,包括工作臺1、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管料定位工裝3、管料上料機械手4、豎直增壓缸5、水平增壓缸6、滑軌7、滑動支座8、球頭定位工裝9、轉角下壓缸10、振動盤11、球頭上料機械手12、下料機構13和偏轉驅動裝置14。
工作臺1的底部設置有滾輪1-1。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設置在工作臺1的前側。管料定位工裝3、管料上料機械手4、豎直增壓缸5、水平增壓缸6、滑軌7、滑動支座8、球頭定位工裝9、轉角下壓缸10、振動盤11和球頭上料機械手12均設有兩個。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固定在工作臺1上。兩個管料上料機械手4將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輸出端的管料15搬運至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上,并將壓裝完成的油管搬運至下料機構13的入口處。兩個豎直增壓缸5分別設置在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的上方。兩個水平增壓缸6安裝在工作臺1上,并分別位于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的外側,其中一個的安裝位置可調。兩個滑軌7分別設置在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與兩個水平增壓缸6之間。兩個滑動支座8分別與兩個滑軌7滑動連接。一個球頭定位工裝9固定在一個滑動支座8上,另一個球頭定位工裝9通過偏轉驅動裝置14固定在另一個滑動支座8上。偏轉驅動裝置14能夠驅動另一個球頭定位工裝9轉動。兩個轉角下壓缸10分別固定在兩個球頭定位工裝9上。兩個振動盤11均固定在工作臺1上,并分別設置在兩個水平增壓缸6的后側。兩個球頭上料機械手12將兩個振動盤11上的球頭16分別搬運至兩個球頭定位工裝9上。下料機構13將裝配完成的油管從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上搬離。
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包括支架2-1、料槽2-2、第一頂出裝置2-3、第二頂出裝置2-4、擋板2-5、軸向定位氣缸2-6和軸向定位板2-7。料槽2-2固定在支架2-1的頂部,料槽2-2的底面為向后下方傾斜的斜面。料槽2-2的底面的尾部向上設有兩級臺階,臺階的上端面也為向后下方傾斜的斜面。料槽2-2的底面與第一級臺階的連接處沿連接邊設置有多個第一通孔,第一級臺階與第二級臺階的連接處沿連接邊設置有多個第二通孔。第一頂出裝置2-3和第二頂出裝置2-4均固定在支架2-1上,并位于料槽2-2下方。第一頂出裝置2-3能從第一通孔中伸出。第二頂出裝置2-4能從第二通孔中伸出。擋板2-5設有兩塊,兩塊擋板2-5豎直并垂直于料槽2-2的后端面設置,兩塊擋板2-5之間的間距可調。兩塊擋板2-5的上邊緣的相同位置均設有擋槽2-5-1。擋槽2-5-1的前壁為斜面,并且前壁的前端設置在料槽2-2的第二級臺階的后端部下方。軸向定位氣缸2-6設置在一塊擋板2-5外側,并正對擋槽2-5-1。軸向定位板2-7設置在另一塊擋板2-5外側,并正對擋槽2-5-1。軸向定位板2-7的位置可調,以適應不同長度的管料。
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的第一頂出裝置2-3包括第一頂出氣缸2-3-1、第一推桿支架2-3-2、第一滑動軸2-3-3和第一推桿2-3-4。第一頂出氣缸2-3-1固定在支架2-1上,第一頂出氣缸2-3-1的活塞桿朝上設置。第一推桿支架2-3-2固定在第一頂出氣缸2-3-1的活塞桿的頂部。第一滑動軸2-3-3設有兩根,兩根第一滑動軸2-3-3均固定在支架2-1上。第一推桿支架2-3-2的兩端分別與兩根第一滑動軸2-3-3滑動連接。第一推桿2-3-4固定在第一推桿支架2-3-2上,并設有多根。第一推桿2-3-4與第一通孔一一對應,并且第一推桿2-3-4能從第一通孔中伸出。
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的第二頂出裝置2-4包括第二頂出氣缸2-4-1、第二推桿支架2-4-2、第二滑動軸2-4-3和第二推桿2-4-4。第二頂出氣缸2-4-1固定在支架2-1上,第二頂出氣缸2-4-1的活塞桿朝上設置。第二推桿支架2-4-2固定在第二頂出氣缸2-4-1的活塞桿的頂部。第二滑動軸2-4-3設有兩根,兩根第二滑動軸2-4-3均固定在支架2-1上。第二推桿支架2-4-2的兩端分別與兩根第二滑動軸2-4-3滑動連接。第二推桿2-4-4固定在第二推桿支架2-4-2上,并設有多根。第二推桿2-4-4與第二通孔一一對應,并且第二推桿2-4-4能從第二通孔中伸出。
下料機構13包括下料通道13-1、成品料箱13-2和兩個下料氣缸13-3。下料通道13-1的入口設置在管料自動上料機構2輸出端與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之間,下料通道13-1的出口連通成品料箱13-2。成品料箱13-2設置在工作臺1的后側。兩個下料氣缸13-3將裝配完成的油管從兩個管料定位工裝3上推至下料通道13-1的入口中。
偏轉驅動裝置14包括偏轉支架、伺服電機、皮帶和偏轉軸。偏轉支架固定在另一個滑動支座8上。伺服電機和輸出軸均安裝在偏轉支架上,伺服電機通過皮帶驅動偏轉軸轉動。另一個球頭定位工裝9固定在偏轉軸上。
本實施例的汽車油管自動壓裝機的工作原理是:振動盤11保證球頭16以固定的姿態排列,振動盤11的出口自然收縮,平滑過渡,完成球頭16的粗定位。再由球頭上料機械手12抓取放至球頭定位工裝9上。根據用戶選擇的油管型號,偏轉驅動裝置14的伺服電機偏轉至對應轉角,通過同步帶傳動,使得另一個球頭定位工裝9轉角至所需角度。
管料15放置在料槽2-2中,根據管料15的長度調節兩塊擋板2-5之間的間距。第一頂出氣缸2-3-1動作,第一推桿2-3-4每次頂起一根管料15。管料15沿第一級臺階滾落。初始狀態下第一級臺階底部已經有一根管料15,隨著第二根管料15的滾進,第一級臺階底部有兩根管料15。第二頂出氣缸2-4-1動作,第二推桿2-4-4第一根管料15推出,沿著第二級臺階滾落至兩塊擋板2-5的擋槽2-5-1內,第二根管料15順勢補位至第一級臺階底部,第一頂出氣缸2-3-1又開始動作將下一根管料推至第一級臺階。這樣的循環補位有兩個目的:①第一級臺階作為管料15的緩沖倉,可以提高效率;②個別管料15由于摩擦力的原因未能滾落到位,借助后一根管料15的推動,能保證順利滾落至第一級臺階底部。
管料15到達兩塊擋板2-5的擋槽2-5-1內后,軸向定位氣缸2-6完成管料15的軸向定位。然后管料上料機械手4將管料15搬運至管料定位工裝3。然后兩個豎直增壓缸5同時動作壓緊管料15兩端,兩個水平增壓缸6同時動作,將球頭16壓入中間的管料15內。壓裝完成后,下料氣缸13-3動作,將成品推落至下料通道13-1,成品沿下料通道13-1滾落至成品料箱13-2中。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