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
背景技術:
彎管裝置大致可以分為數控彎管裝置、液壓彎管裝置等等。彎管裝置主要是通過液壓力在冷態下對管體進行一個彎曲半徑或兩個彎曲半徑的彎曲,廣泛使用于機械加工、汽車、空調等行業的各種管件和線材的彎曲。現有技術中,傳統的彎管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工作效率低下、能耗高、結構復雜等缺陷,而且對于不同尺寸的管件的彎折的兼容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
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包括:動模、側模、中間模,所述中間模的上部設有動模,動模的下端面為c形結構,動模下端面的中心處設有半圓形凹槽,動模的上端面固定在液壓油缸的活塞桿上,中間模的兩側設有兩組側模,中間模通過中間模彈簧與底座相連接,側模通過銷軸固定在邊模固定板上,邊模固定板固定在底座上,側模的一邊的底部設有弧形缺口,側模的底部與滑塊相接觸,滑塊固定在側模彈簧上,側模彈簧固定在底座上,兩組側模、中間模上表面的中心處設有半圓形凹槽。
優選地,所述兩組側模、中間模上表面的凹槽與動模下端面的凹槽沿豎直方向對齊。
優選地,所述液壓油缸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底座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設置側模彈簧和中間模彈簧實現側模和中間模的復位,保證了彎管裝置的工作效率,在使用時,待彎管件放置在側模和中間模的凹槽中,上模下移驅動中間模下移、側模傾斜,實現管件的折彎,在完成折彎后,側模彈簧和中間模彈簧實現側模和中間模的復位,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能耗低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示意圖。
圖中,1、液壓油缸,2、支架,3、動模,4、邊模固定板,5、待彎管件,6、側模,7、滑塊,8、底座,9、側模彈簧,10、中間模彈簧,11、中間模。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一種機械加工用彎管裝置,包括:動模3、側模6、中間模11,所述中間模11的上部設有動模3,動模3的下端面為c形結構,動模3下端面的中心處設有半圓形凹槽,動模3的上端面固定在液壓油缸1的活塞桿上,中間模11的兩側設有兩組側模6,中間模11通過中間模彈簧10與底座8相連接,側模6通過銷軸固定在邊模固定板4上,邊模固定板4固定在底座8上,側模6的一邊的底部設有弧形缺口,側模6的底部與滑塊7相接觸,滑塊7固定在側模彈簧9上,側模彈簧9固定在底座8上,兩組側模6、中間模11上表面的中心處設有半圓形凹槽;所述兩組側模6、中間模11上表面的凹槽與動模3下端面的凹槽沿豎直方向對齊;所述液壓油缸1固定在支架2上,支架2固定在底座8上;本發明通過設置側模彈簧和中間模彈簧實現側模和中間模的復位,保證了彎管裝置的工作效率,在使用時,待彎管件放置在側模和中間模的凹槽中,上模下移驅動中間模下移、側模傾斜,實現管件的折彎,在完成折彎后,側模彈簧和中間模彈簧實現側模和中間模的復位,具有結構簡單、效率高、能耗低的優點。
本發明技術方案在上面結合附圖對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改進,或未經改進將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