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六角螺帽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次裝夾銑圓筒形工件外周面對稱槽裝置。
背景技術:
在圓筒形工件的周面上銑對稱槽是機加工領域經常碰到的工藝,現有的操作方式是先將工件裝夾在夾具上銑一側的槽,然后翻轉工件再次裝夾來銑對面的槽,這種加工方式不僅繁瑣,而且二次裝夾需要用專用的角度測量器翻轉、然后對刀,任一步驟不準確就會影響二次銑槽的位置,造成殘次品,影響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一次裝夾銑圓筒形工件外周面對稱槽裝置,使用方便、加工精確,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次裝夾銑圓筒形工件外周面對稱槽裝置,包括前后移動的第一滑臺、左右移動的第二滑臺,所述第一滑臺由固定在第二滑臺上、縱向設置的第一絲桿機構驅動,所述第二滑臺由固定在工作臺上、橫向設置的第二絲桿機構驅動,所述第一滑臺上設有裝夾工件的夾具,所述夾具的兩側固定有相對設置的銑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第一、第二絲桿機構包括絲桿、連接在絲桿上的移動副、驅動絲桿轉動的伺服電機,固定絲桿的絲桿座,第一絲桿機構的伺服電機和絲桿座固定在第二滑臺上,第二絲桿機構的伺服電機和絲桿座固定在工作臺上,所述第一絲桿機構的移動副與第一滑臺固連,第二絲桿機構的移動副和第二滑臺固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銑刀的主軸通過皮帶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夾具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圓筒形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部的管壁上圓周陣列有多個軸向開設的條形缺口,所述缺口下段的固定件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固定件內設有支撐件,支撐件的下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配合連接的外螺紋,支撐件的上部為將條形缺口向外撐開的圓臺形擴口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所述擴口部的下端面直徑與固定件的內徑相同,所述擴口部的上端面直徑小于工件的內徑。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一次裝夾后,靠工件前后、左右移動能夠完成對稱槽的銑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工精度得到保證,提高產品合格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次裝夾銑圓筒形工件外周面對稱槽裝置,包括前后移動的第一滑臺1、左右移動的第二滑臺2,所述第一滑臺1由固定在第二滑臺2上、縱向設置的第一絲桿機構驅動,所述第二滑臺2由固定在工作臺3上、橫向設置的第二絲桿機構驅動,所述第一滑臺1上設有裝夾工件的夾具4,夾具4的兩側固定有相對設置的銑刀5。工件隨第一滑臺在左側銑刀的加工范圍內由前至后移動,完成左側銑槽,然后第一滑臺跟隨第二滑臺向右移動,第一滑臺再向后移動經過右側的銑刀完成右側銑槽操作,加工快捷方便、確保左右槽的對稱度。
本實施例中,第一、第二絲桿機構包括絲桿6、連接在絲桿6上的移動副7、驅動絲桿6轉動的伺服電機8,固定絲桿6的絲桿座9,第一絲桿機構的伺服電機8和絲桿座9固定在第二滑臺2上,第二絲桿機構的伺服電機8和絲桿座9固定在工作臺3上,所述第一絲桿機構的移動副7與第一滑臺1固連,第二絲桿機構的移動副7和第二滑臺2固連。銑刀5的主軸通過皮帶與電機10的輸出軸連接。十字形滑臺,帶動工件前后左右移動,絲桿安裝在兩個絲桿座之間,一端伸出與伺服電機的輸出軸固連。
夾具4包括底座11,固定在底座11上的圓筒形固定件12,固定件12上部的管壁上圓周陣列有多個軸向開設的條形缺口13,所述缺口13下段的固定件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固定件12內設有支撐件14,支撐件14的下部設有與所述內螺紋配合連接的外螺紋,支撐件14的上部為將條形缺口13向外撐開的圓臺形擴口部15。擴口部15的下端面直徑與固定件12的內徑相同,擴口部15的上端面直徑等于工件的內徑。工件套在固定件外圍,將支撐件擰進固定件內,擴口部將固定件上部向外撐大,撐大的部位擠壓工件從而固定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