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屬切削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
背景技術:
為了提高面銑刀具的加工表面質量,刀具常常被設計成可調結構,以此來提高刀具精度。如圖1至圖3所示,現有面銑刀具基本結構常常包括柱狀的銑刀刀體1和圍繞在刀體1旋轉中心分布在刀體1外圍刀槽中的切削刀片2及其壓緊楔塊31、調整楔塊41、驅動螺釘42、調整楔塊壓緊楔塊13、調整楔塊壓緊楔塊用雙頭螺釘;調整楔塊41包括底面,與底面相對且傾斜設置的頂面,以及左右面、前后面,有螺紋孔貫穿前后面;所述刀槽在調整楔塊安裝部分也包括底面、左面、右面(調整楔塊壓緊楔塊槽設置在此處,用于安裝調整楔塊壓緊楔塊13)、前面,分別與調整楔塊41的底面、左面、右面、前面相對。
調整時,驅動螺釘42驅動調整楔塊41沿螺紋孔的軸向運動,因為其斜面與切削刀片接觸且與調整楔塊運動方向傾斜,從而推動切削刀片在刀體軸向或者徑向運動,達成調整的目的。調整到位后由調整塊壓緊楔塊13壓緊調整楔塊41,保證調整楔塊41的左面和底面與刀體刀槽的左面和右面相貼合,固定調整楔塊的位置,同時防止在切削過程中調整楔塊松弛而影響切削刀片的定位高度。
為了使調整楔塊41在楔塊槽(刀槽上用于于安裝調整楔塊的部分)中軸向移動,調整楔塊的后端面與楔塊槽端面之間始終存在一定距離,且距離的大小因調整楔塊在楔塊槽中的位置不同而隨時變化。
上述的調整方式存在以下缺點:
1)調整楔塊壓緊楔塊13及其雙頭螺釘增加了使用者的產品庫存;
2)由于調整楔塊壓緊楔塊及其雙頭螺釘的存在,刀體刀槽還需要設置與之相配合的壓緊槽及螺紋孔,增加了刀體的制造難度;
3)調整刀具過程步驟較多,調整刀具時間較長;
4)調整楔塊的初始位置不確定,故斜面的位置不確定,與之接觸的刀片位置也不確定,每個刀片之間的初始高度值差值范圍不受控制,當差值的范圍較大時,導致調整時間延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簡化了刀片調整步驟、節省了刀具調節時間、簡化調整結構的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包括刀體、切削刀片、壓緊組件和刀片位置調整組件,所述刀體上設有刀片槽和調整楔塊槽,所述切削刀片通過壓緊組件裝設于所述刀片槽內,所述刀片位置調整組件包括調整楔塊和可帶動調整楔塊移動的驅動螺釘,所述調整楔塊位于所述調整楔塊槽內,所述調整楔塊包括楔塊頂面、楔塊底面、楔塊左面、楔塊右面、楔塊前面和楔塊后面,所述楔塊頂面為楔面并與所述切削刀片配合,所述驅動螺釘穿過所述楔塊前面和楔塊后面與刀體螺紋配合,所述楔塊右面與楔塊底面之間具有銳角α,所述楔塊后面設有至少一個細長凹槽,所述細長凹槽貫穿楔塊頂面和楔塊底面,所述楔塊右面具有第一斜面,在平行于楔塊底面的截面中,所述第一斜面與所述楔塊左面之間具有銳角β,所述銳角β向楔塊前面收縮,所述調整楔塊槽包括楔塊槽底面、楔塊槽左面和楔塊槽右面,所述楔塊底面與楔塊槽底面接觸定位,所述楔塊左面與楔塊槽左面接觸定位,所述楔塊槽右面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與第一斜面接觸定位,在平行于所述楔塊槽底面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面與楔塊槽左面之間具有銳角γ,所述銳角γ向楔塊前面收縮,γ≤β。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第一斜面靠近所述楔塊后面,所述楔塊右面還包括靠近楔塊前面的第一平面,在平行于楔塊底面的截面中,所述第一平面與所述楔塊左面平行,所述第一平面與第一斜面相交形成內凹面;所述楔塊槽右面還包括與第一平面對應的第二平面,在平行于楔塊槽底面的截面中,所述第二平面與楔塊槽左面平行,所述第二平面與第二斜面相交形成內凹面。
所述調整楔塊槽還包括楔塊槽前面,所述楔塊前面與楔塊槽前面對應,且楔塊前面與楔塊槽前面之間具有一定間隙,所述楔塊槽前面上設有容納所述驅動螺釘的螺紋容納孔。
所述細長凹槽設置為一個,且靠近楔塊右面。
所述細長凹槽平行于所述第一斜面。
45°≤α<90°,5°≤β≤20°,γ=β。
所述調整楔塊上供所述驅動螺釘穿過的孔為螺紋孔,所述螺紋孔同時平行于楔塊底面和楔塊左面。
所述調整楔塊還包括第一右過渡面和第二右過渡面,所述第一右過渡面連接楔塊頂面與楔塊右面,所述第二右過渡面連接楔塊底面與楔塊右面,所述第一右過渡面與楔塊頂面之間具有鈍角δ1,所述第二右過渡面與楔塊底面之間具有鈍角δ2。
所述壓緊組件包括壓緊楔塊和壓緊驅動螺釘,所述壓緊驅動螺釘一端與壓緊楔塊螺紋連接,另一端與刀體螺紋連接,所述壓緊楔塊與切削刀片配合的面為楔面。
所述刀體為盤狀刀體,所述切削刀片設置為多個,沿刀體周向均勻布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1)本發明的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在驅動螺釘的驅動下,調整楔塊沿螺紋孔的軸向運動,細長凹槽受到壓縮產生反作用力壓緊調整楔塊,使調整楔塊的楔塊左面與楔塊槽左面相貼,同時,由于第一斜面與楔塊底面呈一個銳角α,故壓緊力向楔塊槽底面方向存在一個分力使楔塊底面與楔塊槽底面相貼,從而使調整楔塊與調整楔塊槽的楔塊槽底面和楔塊槽左面壓緊,實現調整楔塊的自壓緊功能。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再需要調整楔塊調整到位后的再次壓緊,簡化了調整結構和調整刀具的步驟。
(2)本發明的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無單獨對調整楔塊進行壓緊的部件,刀體結構更為簡單,制造更為方便;調整楔塊在楔塊槽中的初始位置(沿刀體徑向位置)固定,因而切削刀片的軸向位置確定,切削刀片之間的高度差值減小,節省了刀具調整時間。
(3)本發明的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由于調整楔塊的第一右過渡面與楔塊頂面之間具有鈍角δ1,第二右過渡面與楔塊底面之間具有鈍角δ2,這樣,調整楔塊的楔塊右面在受到擠壓時不會與楔塊頂面或者楔塊底面產生干涉,不會對調整楔塊的定位產生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銑削刀具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的切削刀片壓緊、調整示意圖。
圖3是圖1中e-e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切削刀片壓緊、調整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4中f-f視圖。
圖7是本發明中調整楔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中調整楔塊的主視圖。
圖9是本發明中調整楔塊的俯視圖。
圖10是本發明中調整楔塊的側視圖。
圖11是本發明中調整楔塊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表示:
1、刀體;11、刀片槽;14、調整楔塊槽;141、楔塊槽前面;142、楔塊槽底面;143、楔塊槽左面;144、楔塊槽右面;145、第二斜面;146、第二平面;2、切削刀片;3、壓緊組件;31、壓緊楔塊;32、壓緊驅動螺釘;33、壓緊楔塊槽;4、刀片位置調整組件;41、調整楔塊;410、第一右過渡面;411、第二右過渡面;412、楔塊頂面;413、楔塊底面;414、楔塊左面;415、楔塊右面;416、楔塊前面;417、楔塊后面;418、第一斜面;419、第一平面;42、驅動螺釘;5、螺紋孔;6、細長凹槽;7、螺紋容納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4至圖11示出了本發明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的一種實施例,該具有自壓緊功能的銑削刀具,包括刀體1、切削刀片2、壓緊組件3和刀片位置調整組件4,刀體1上設有刀片槽11和調整楔塊槽14,切削刀片2通過壓緊組件3裝設于刀片槽11內,刀片位置調整組件4包括調整楔塊41和可帶動調整楔塊41移動的驅動螺釘42,調整楔塊41位于調整楔塊槽14內,調整楔塊41包括楔塊頂面412、楔塊底面413、楔塊左面414、楔塊右面415、楔塊前面416和楔塊后面417,楔塊頂面412為楔面并與切削刀片2配合,驅動螺釘42穿過楔塊前面416和楔塊后面417與刀體1螺紋配合,楔塊右面415與楔塊底面413之間具有銳角α,楔塊后面417設有至少一個細長凹槽6,細長凹槽6貫穿楔塊頂面412和楔塊底面413,楔塊右面415具有第一斜面418,在平行于楔塊底面413的截面中,第一斜面418與楔塊左面414之間具有銳角β,銳角β向楔塊前面416收縮,調整楔塊槽14包括楔塊槽底面142、楔塊槽左面143和楔塊槽右面144,楔塊底面413與楔塊槽底面142接觸定位,楔塊左面414與楔塊槽左面143接觸定位,楔塊槽右面144具有第二斜面145,第二斜面145與第一斜面418接觸定位,在平行于所述楔塊槽底面142的截面中,第二斜面145與楔塊槽左面143之間具有銳角γ,銳角γ向楔塊前面416收縮,γ≤β。
在具體應用實例中,調整楔塊41上供所述驅動螺釘42穿過的孔既可以為通孔,也可以為螺紋孔。為通孔時,驅動螺釘42頭部與調整楔塊41的楔塊后面417相抵。本實施例中,調整楔塊41上供所述驅動螺釘42穿過的孔為螺紋孔5,螺紋孔5同時平行于楔塊底面413和楔塊左面414。驅動螺釘42與螺紋孔5螺紋配合,并帶動調整楔塊41移動。銳角α是指在垂直于螺紋孔5軸向的截面中,楔塊右面415與楔塊底面413之間的夾角。
本實施例中,以細長凹槽6設置為一個為例,在平行于楔塊底面413的截面中,細長凹槽6平行于第一斜面418,且偏向楔塊右面415。切削刀片2安裝在刀體1的刀片槽11中,切削刀片2的切向端面(沿刀體1切向方向的端面與刀片槽11的側面接觸,通過壓緊組件3壓緊;切削刀片2的軸向底面(沿刀體1的軸向)與楔塊頂面412接觸,調整時,受到楔塊頂面412推動,切削刀片2向刀體1軸向運動,同時,在驅動螺釘42的驅動下,調整楔塊41沿螺紋孔5的軸向運動,細長凹槽6受到壓縮產生反作用力壓緊調整楔塊41,使調整楔塊41的楔塊左面414與楔塊槽左面143相貼,同時,由于楔塊右面415與楔塊底面413呈一個銳角α,故壓緊力向楔塊槽底面142方向存在一個分力使調整楔塊41的楔塊底面413與楔塊槽底面142相貼,這樣調整楔塊41與調整楔塊槽14之間有兩面被壓緊,擁有自壓緊功能,無需通過其他壓緊部件壓緊,定位精度高,簡化了調整結構,精簡了產品,節約了庫存,降低了刀具制作難度。
本實施例中,刀體1為盤狀刀體,切削刀片2設置為多個,沿刀體1周向均勻布置,刀片槽11和調整楔塊槽14連接為一體。
本實施例中,調整楔塊槽14還包括楔塊槽前面141,楔塊前面416與楔塊槽前面141對應,且楔塊前面416與楔塊槽前面141之間具有一定間隙,該間隙用于調整楔塊41的移動,楔塊槽前面141上設有容納驅動螺釘42的螺紋容納孔7。
本實施例中,第一斜面418靠近楔塊后面417,楔塊右面415還包括靠近楔塊前面416的第一平面419,在平行于楔塊底面413的截面中,第一平面419與楔塊左面414平行,第一平面419與第一斜面418前后并排設置,且相交形成內凹面;楔塊槽右面144還包括與第一平面419對應的第二平面146,同理,在平行于所述楔塊槽底面142的截面中,第二平面146平行于楔塊槽左面143,第二平面146靠近楔塊槽前面141,第二平面146與第二斜面145前后并排設置,且相交形成內凹面,第二平面146與第一平面419之間具有微小間隙。第一平面419與第一斜面418共同構成楔塊右面415。第二平面146與第二斜面145共同構成楔塊槽右面144。
在具體應用實例中,45°≤α<90°,5°≤β≤20°,γ=β。本實施例中,α=80°,γ=β=10°。
本實施例中,調整楔塊41還包括第一右過渡面410和第二右過渡面411,第一右過渡面410連接楔塊頂面412與楔塊右面415,第二右過渡面411連接楔塊底面413與楔塊右面415,第一右過渡面410與楔塊頂面412之間具有鈍角δ1,第二右過渡面411與楔塊底面413之間具有鈍角δ2。調整楔塊41的楔塊右面415在受到擠壓時不會與楔塊頂面412或者楔塊底面413產生干涉,不會對調整楔塊41的定位產生影響。
本實施例中,壓緊組件3包括壓緊楔塊31和壓緊驅動螺釘32,壓緊驅動螺釘32一端與壓緊楔塊31螺紋連接,另一端與刀體1螺紋連接,壓緊楔塊31與切削刀片2配合的面為楔面。刀體上設有壓緊楔塊槽33,壓緊楔塊31位于壓緊楔塊槽33內,壓緊楔塊31與切削刀片2切向端面(沿刀體1切向方向的端面)配合,將切削刀片2壓緊于壓緊楔塊槽33內,壓緊楔塊槽33、刀片槽11和調整楔塊槽14連接為一體。
工作原理:
如圖6,調整楔塊41的初始位置由調整楔塊41的第一斜面418與調整楔塊槽14的第二斜面145相接觸時的位置確定,在驅動螺釘42的驅動下,調整楔塊41沿螺紋孔5的軸向運動,細長凹槽6受到壓縮產生反作用力壓緊調整楔塊41,使調整楔塊41的楔塊左面414與楔塊槽左面143相貼,同時,由于第一斜面418和第一平面419均與楔塊底面413呈一個銳角α=80°,故壓緊力向楔塊槽底面142方向存在一個分力使楔塊底面413與楔塊槽底面142相貼,從而使調整楔塊41與調整楔塊槽14的楔塊槽底面142和楔塊槽左面143壓緊,實現調整楔塊41的自壓緊功能。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再需要調整楔塊41調整到位后的再次壓緊,簡化了調整刀具的步驟,節省了刀具調刀時間;而且能夠確定調整楔塊41的初始位置,即,縮小了各切削刀片2之間的初始高度差,節省了調節時間。
另外,由于調整楔塊41的第一右過渡面410與楔塊頂面412之間具有鈍角δ1,第二右過渡面411與楔塊底面413之間具有鈍角δ2,這樣,調整楔塊41的楔塊右面415在受到擠壓時不會與楔塊頂面412或者楔塊底面413產生干涉,不會對調整楔塊41的定位產生影響。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的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應落在本發明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