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焊接定位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基于錐形零件的孔面同步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車身由各種類型的小零件按層級逐步焊接而成,為保證焊接后形成的焊接總成精度穩定、可靠,在焊接過程中設計專用的輔助工裝來進行保證。輔助工裝主要負責對各個被焊零件的定位和壓緊,同時兼顧操作的方便性。
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面定位及壓緊方式示意圖,包括壓緊塊01、定位塊02、定位銷03、第一氣缸04及第二氣缸05。現有技術利用定位孔對零件的某一平面進行定位,在通過壓緊塊匹配壓緊來實現對該平面的位置限定,利用定位銷對零件的某一孔進行位置定位,利用第一氣缸控制壓緊塊使相對定位孔做相對運動,利用第二氣缸控制定位銷使其做豎直方向的伸縮運動。
但是對于錐形零件,中間為空心結構,上表面設置有高精度要求的孔位,但是現有技術方案至少需要兩個結構單元分別對應孔定位和面,但是錐形零件其內部空間較小,難以同時放置兩個結構單元。
同時,對于錐形零件內部為不透明,在定位焊接完成后,取出零件的過程中容易發生位置干涉;錐形零件的側面均為斜弧面,在焊接過程中微小的變型均會導致其與定位機構的干涉,進而增加零件在取出過程中的位置干涉風險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孔面同步定位裝置,以解決錐形零件在定位過程中出現與定位機構干涉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孔面同步定位裝置,其增高臺固定安裝于基準面上,底座固定安裝于所述增高臺上,主安裝板與所述底座固定連接,所述主安裝板與側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主安裝板與氣缸旋轉連接;
所述側安裝板與旋轉桿的下端旋轉連接,所述旋轉桿的上端與夾板的一端旋轉連接,所述夾板的另一端與滑動板旋轉連接;在所述旋轉桿上設置有側定位塊;
在所述側安裝板上設置有滑軌,在所述滑動板上設置有U型滑槽,所述滑軌與所述U型滑槽滑動配合;
滑動桿的上端與滑動板固定連接,所述滑動桿的下端與所述氣缸旋轉連接;
在所述滑動板的頂端固定安裝有轉接塊,在所述轉接塊上固定有銷座;在所述銷座上固定有定位銷及上定位塊。
所述增高臺包括方形支撐柱及固定于所述支撐柱下端的基座,在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基座安裝孔。
所述底座為L型結構,包圍在所述方形支撐柱的相鄰兩側,所述底座的一側邊與所述方形支撐柱固定連接,另一側邊與所述主安裝板固定連接。
所述主安裝板為長條形,所述主安裝板的側面與所述側安裝板固定連接,所述主安裝板的底部與所述氣缸旋轉連接。
所述側安裝板為L型結構,包括豎邊和橫邊,所述豎邊與所述主安裝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橫邊與所述旋轉桿通過旋轉軸旋轉連接。
在所述旋轉桿與所述側安裝板之間設置有軸套,所述軸套套于所述旋轉軸上。
所述滑動桿為L型結構,包括豎直部和橫向部,所述豎直部的上端與所述滑動板固定連接,所述橫向部與所述氣缸的頂端旋轉連接。
所述轉接塊及所述銷座均為L型結構。
還包括限位組合,所述限位組合分別安裝于所述滑動桿及所述側安裝板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術方案通過滑動板、滑軌、U型滑槽、滑動桿、旋轉桿、夾板及氣缸的技術組合,通過一個氣缸的作用下,將直線運動和旋轉運動同步進行。在執行定位和撤離定位過程中保證頂端的孔面定位和側面定位同步進行,以低成本的方式實現面、孔定位。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面定位及壓緊方式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孔面同步定位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孔面同步定位裝置主視圖;
圖4為本發明孔面同步定位裝置右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01壓緊塊,02定位塊,03定位銷,04第一氣缸,05第二氣缸,1定位銷,2上定位塊,3銷座,4轉接塊,5滑動板,6夾板,7側定位塊,8旋轉桿,9底座,10軸套,11滑動桿,12主安裝板,13氣缸,14增高臺,15側安裝板,16U型滑槽,17滑軌,18限位組合,19旋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限制。
如圖2所示,本技術方案包括增高臺14,用于固定在安裝基準面上,是本申請的支撐機構。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增高臺包括正方形支撐柱及固定于所述支撐柱下端的基座,在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基座安裝孔,用于同基準面固定安裝,在正方形支撐柱上端設置有安裝孔。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底座9為L型結構,包括兩個側邊,這兩個側邊均與下方形支撐柱的外側面平行,底座包圍在正方形支撐柱的相鄰兩側,所述底座的一側邊與所述方形支撐柱固定連接,另一側邊與所述主安裝板12固定連接。
如圖4所示,所述主安裝板12為長條形,包括底座安裝部和氣缸安裝部,在本申請中,底座安裝部的寬度大于氣缸安裝部的寬度,且氣缸安裝部的軸向中線為曲線,所述主安裝板12的側面與所述側安裝板15固定連接,所述主安裝板的底部與所述氣缸13旋轉連接,氣缸可繞氣缸與主安裝板之間的連接點做旋轉運動。
如圖3所示,側安裝板15為L型結構包括豎邊和橫邊,所述豎邊與所述主安裝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橫邊與所述旋轉桿8通過旋轉軸19旋轉連接。
夾板6的兩端分別與旋轉桿8和滑動板5旋轉連接,側定位塊7固定安裝在旋轉桿8的側面,且側定位塊與旋轉桿之間設置有可調墊片,在本實施例中,側定位塊7為L型結構。
如圖2所示,旋轉桿8與側安裝板15的橫邊之間存在一定的位置差異,為了保證運行的穩定性,在旋轉桿與側安裝板的橫邊之間的旋轉軸上套有空心圓的軸套10,軸套的兩端恰好與旋轉桿和側安裝板的橫邊貼合而不發生干涉。
如圖4所示,在側安裝板的豎邊上設置有長條形的滑軌17,在滑動板上設置有與滑軌相匹配的U型滑槽16,滑軌與U型滑槽相對滑動,帶動滑動板5與側安裝板之發生滑動運動。
如圖4所示,滑動桿11為L型結構,包括豎直部和橫向部,所述豎直部的上端與所述滑動板固定連接,所述橫向部與所述氣缸的頂端旋轉連接,在氣缸的作用下,滑動桿做豎直方向的運動。
如圖2所示,在滑動板5的頂端固定安裝有L型結構的轉接塊4,在轉接塊上固定安裝有L型結構的銷座3,定位銷1和兩個上定位塊2均固定安裝在銷座上。
氣缸在收縮下降的過程中,滑動桿、滑動板及U型滑槽均沿著滑軌所限定的方向做豎直向下運動,從面帶動頂端的定位銷和兩個定位塊向下運動;同時在滑動板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夾板和旋轉桿所構成的轉動系統帶動側定位塊向右上方的運動,此時整個裝置中的定位銷、定位塊均在做遠離被定位零件的運動。
在逆向操作上述定位裝置過程中,即實現裝置中的定位銷、定位塊做貼近被定位零件的運動,在整個裝置運行至預設位置時,分別安裝在滑動桿和側安裝板上的限位組合18發揮作用,限制定位裝置繼續運動,從而有效的為被定位零件提供定位。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形,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極其等同限定。